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区域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基于武汉市义务教育段学生调查数据
2022-09-20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熊 淦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格局形成,各地市中小学校教育进入“后疫情时代”,义务教育面临着重要转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线上教学活动还存在哪些难题?教学成效如何?教师、学生和家庭支持意愿怎么样?这些问题需要收集调查数据来回应。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线上教学情况展开调研,试图从学生的视角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教学的体验,探究学生线上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线上教学改进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为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提供思路。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规定,“在学校延期开学期间通过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方式,自主选择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SPOC)、学生自主学习、集中辅导答疑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不具备基础条件的地方或学校,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或电话等形式开展家校沟通、推送学习资源、组织辅导答疑”。本研究将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的直播、录播、推送资源、批改与反馈作业、答疑与辅导等形式都视为线上教学活动。
(一)调查内容
本研究参考《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黑龙江省中小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试行)》《海淀区中学学科线上教学评估标准1.0》等,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家庭支持三个方面设计调查内容(见表1)。问卷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由1(非常不同意或非常不好)到5(非常同意或非常好)。
表1 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内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学生学习家庭支持学习准备、学习自主性、学习难度、学习兴趣、课外阅读时间、学习效果家长支持、家长满意度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调查法,于2020年7月3日至15日通过在线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全市范围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随机抽样调查。本研究累计回收问卷6458份,经筛选和剔除无效问卷(包括答题时间小于2分钟、李克特量表选项全部相同),共回收有效问卷5891份,问卷回收有效性为91.22%。学生样本覆盖武汉市15个区,男生占51.7%、女生占48.3%,学段分布方面小学生占41.5%、初中生占58.5%。采用克隆巴赫Alpha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显示,问卷总体及3项一级指标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32、0.933、0.890和0.804,均大于0.7,表明问卷信度良好;采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进行分析效度的结果显示,KMO值为0.950,大于0.7,且巴特利特球形检验p值小于0.01,表明问卷效度较好。
二、调查结果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按照以上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内容,分别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庭支持与三个维度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围绕每个维度以及相应二级指标作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线上教学基本状况;然后结合性别和年级的控制变量对调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分布检验,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质效;最后围绕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整体效果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分析
教师线上教学准备涵盖熟练运用平台与信息技术、教学时周边物理环境、个人仪表、及时推送学习材料等方面内容。总的来看,教师对于线上教学准备都认真对待,分别有93.8%、94.4%、91.4%、90.5%的学生对于“老师及时给我们推送线上学习材料”“线上教学时老师个人仪表端庄”“线上直播教学时老师那边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和“老师能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与相关信息技术工具”比较或完全同意。分组来看,初中老师的线上教学准备情况整体好于小学老师,主要体现在初中老师的教学时物理环境适合度(小学均值4.62,SD 0.71;初中均值4.65,SD 0.68;p<0.05)、课前推送线上学习资料的情况(小学均值4.66,SD 0.69;初中均值4.76,SD 0.59;p<0.001)显著高于小学老师。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对于线上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形式和课堂互动等方面非常重视,学生的认可度非常高,学生们比较或完全同意“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给我们列出学习任务单”“老师线上教学形式丰富”“老师经常和学生进行在线课堂互动”的比例分别占91.2%、89.5%和91.3%,而对于“老师线上教学态度认真”的比较或完全同意比例甚至高达96.3%。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则普遍会进行在线辅导和为学生答疑解惑,92.3%的学生完全同意“老师经常进行在线辅导答疑”。与小学老师相比,初中老师对学生的在线辅导答疑更加频繁(小学均值4.64,SD 0.71;初中均值4.71,SD 0.65;p<0.001)。
(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线上学习准备包含线上学习的网络环境、线上教学平台稳定性、运用平台与信息技术和学习时周边物理环境等方面。学生对于“我的网络学习环境畅通,能满足我的线上学习需要”“我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稳定、流畅,影音清晰”“我能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与相关信息技术工具”“我有一个安静、稳定的在线学习环境”比较或完全同意的占比分别为84.3%、84.7%、88.1%、85.8%,整体来看,学生线上学习准备情况也比较好,而且各项准备差异不大,但是略低于教师线上教学准备认同比例,说明与自身相比,学生们普遍觉得老师的线上教学准备更加充分。初中生的整体线上学习准备情况好于小学生,主要反映在初中生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与相关信息技术工具更加熟练(小学均值4.47,SD 0.78;初中均值4.60,SD 0.71;p<0.001),中学生线上学习时的周边物理环境更加安静、稳定(小学均值4.42,SD 0.81;初中均值4.49,SD 0.82;p<0.01)。
学生学习自主性包括提前学习老师推送材料、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参加线上学习、线上学习开小差(反)、线上讨论与交流主动性等方面。学生对于不同方面的学习自主性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我能全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我每天按时进行线上学习”比较或完全同意的占比分别为86.8%、92.7%,说明对于每天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参加线上学习的表现较好。但对于“我经常会提前学习老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包”“我积极主动参与线上讨论和交流”,学生选择比较或完全同意的占比分别为68.1%、65.3%,还有近两成的学生比较或完全同意“线上学习时我经常开小差做其他事情”,说明在线上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提前学习老师推送材料、参与线上讨论与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存在不足,学生不按要求课前预习、讨论交流不积极、学习专注度弱等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初中生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学均值4.25,SD0.77;初中均值4.51,SD0.69;p<0.01)、按时参加线上学习情况(小学均值4.36,SD0.72;初中均值4.64,SD0.66;p<0.01)要显著好于小学生,小学生线上学习开小差情况要显著多于初中生(小学均值3.05,SD1.00;初中均值2.77,SD1.22;p<0.05)。女生的整体线上学习自主性方面要显著好于男生,其中,女生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男生均值4.46,SD0.82;女生均值4.58,SD0.73;p<0.001)、按时参加线上学习的情况(男生均值4.63,SD0.68;女生均值4.70,SD0.62;p<0.001)要显著好于男生,男生线上学习开小差情况要显著多于女生(男生均值2.42,SD 1.29;女生均值2.18,SD1.22;p<0.001)。
学习难度与学习兴趣方面,有64.3%的学生比较或完全同意“我觉得线上学习很轻松”,56.4%的学生比较或完全同意“我很喜欢线上学习”,虽然这两项数据均超过50%,表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线上学习这一新鲜事物表示接受和认可,但相对其他问题选项占比而言仍然偏低,说明线上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挑战,学生们对于线上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尚有提升空间。与初中生相比,小学生觉得线上学习更加轻松(小学均值4.00,SD 1.00;初中均值3.88,SD 1.03;p<0.001),而且小学生更喜欢线上学习(小学均值3.82,SD 1.08;初中均值3.72,SD 1.08;p<0.001)。
义务教育段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长41.2分钟,而且小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长显著高于初中生(小学平均43.5分钟,SD 29.58;初中平均39.6分钟,SD 32.17;p<0.001)。
对于线上学习整体效果,仅有22.3%的学生认为非常好,相比之下这一比例偏低,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非常认可自己的线上学习效果,线上学习还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女生对于线上学习效果的认可度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均值3.63,SD 1.02;女生均值3.70,SD 0.95;p<0.05)。
(三)家庭支持线上学习情况分析
相比之下,家长们支持子女线上学习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好,学生比较或完全同意“我的家长很支持我的线上学习”占58.8%,这一现象可能与家长们对孩子线上学习效果不太满意有关,对于“我的家长对我的线上学习效果很满意”比较或完全同意的比例仅占48%,不到一半。女生家长比男生家长更加支持孩子线上学习(男生均值3.76,SD1.24;女生均值3.84,SD1.20;p<0.05)。家长对子女线上学习效果满意度方面,小学生家长对子女线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中生的家长(小学生均值3.57,SD1.13;初中生均值3.45,SD1.13;p<0.001),女生的家长对于孩子线上学习的满意度更高(男生均值3.47,SD1.16;女生均值3.54,SD1.10;p<0.05)。
(四)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影响因素
本研究还以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为因变量,教师线上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互动、在线辅导、学习准备、学习轻松度、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家长支持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线上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结果见表2。模型1展示了性别、学段等控制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模型的可解释方差仅为0.2%。模型2纳入了教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设置、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形式与方法、师生课堂互动、教师在线辅导等教师教学维度变量,模型的可解释方差达到19.8%,其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影响作用最大(β=0.354),教师教学准备也产生了重要作用(β=0.304)。模型3开始纳入学生学习维度变量,模型的可解释方差达到了45.6%,比模型2提高了25.8%,且新加入的变量影响力最大(学习轻松度、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的β值分别为0.152、0.249、0.329)。模型4加入了家长支持维度变量,模型的可解释方差达到了47.0%,比模型3提高了1.4%,其中,学习兴趣的影响力最大(β=0.267),学习自主性次之(β=0.238),家长支持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说明线上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效影响的关键在于仍然在于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总体来看,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主要受教师线上教学准备、教学形式与方法、学习轻松度、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家长支持等6个变量的影响。DW值为1.991,接近2,说明本次调查样本之间相互独立;各自变量VIF值均小于5,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2 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注:显著性水平***p<0.001,**p<0.01,*p<0.05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师生普遍认真对待新的课堂参与方式,教师适应线上教学形式更加主动积极。线上教学对教师授课水平、网络教育技术掌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每堂课前积极做准备,塑造良好的教学仪表形象、确保直播教学时的周边环境整洁安静、学习并逐渐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与相关信息技术、及时推送线上学习资料供学生预习等,在线教学中明确学习任务清单、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在线互动,课后常常开展在线答疑与辅导,老师们认真的教学态度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肯定。学生参与线上学习也比较积极,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能按时参加线上学习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但总体上学生线上学习准备认同度低于教师线上教学准备认同度,教师们对于线上教学准备更加充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教师通过改进情境导入式课程单元设计、插入短视频式概念解析增强在线学习与互动体验、学习任务设计生活化以激发学生个人兴趣、灵活使用同步与异步式沟通语言创建轻松的社交氛围等多种方式不断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第二,学生线上学习自主性不足为共性问题,学习效果认可度仍然有限。虽然线上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尽全力支持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但学生和家长对于学习效果的认可度并不高。虽然线上教学打破时空隔断,提供了便捷的课堂参与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师生互动与朋辈效应的消解、教师管理监督功能弱化等新的阻障,外加上居家学习过程中家长监督标准不一且无法有效保证,导致学生提前预习不自觉、参与线上讨论不积极、无人监督情况下开小差等自主性不足问题普遍存在,教学形式还有较大探索改进空间。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受教师线上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学习轻松度、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学习兴趣、家长支持等6个变量的显著影响,其中,学生学习维度是关键,尤其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发挥着主要作用,建议以此为突破口改进线上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尝试设计分层或分类模块化教学内容供学生自主选学、建立小组结对助学与监督方式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学生线上学习自评反思表,要求学生定期对标对表评判自身学习参与、作业、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等方面情况,结合线上教学平台提供的学习活动监控、记录工具,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元认知能力。
第三,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线上学习差异化特征明显,分类因材施教为应然选择。小学生和初中生线上学习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初中生的学习环境要好于小学生,操作教学平台更加熟练,而且初中生的线上学习自主性更强。但是,小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明显长于初中生,小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其认为线上学习更加轻松,小学生的家长对于子女线上学习的满意度更高。建议不同学段的老师采取不同的线上教学策略,如初中段老师可以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段老师则侧重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线上教学工具,加强学习监督,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等。女生的线上学习自主性好于男生,尤其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按时参加线上学习以及开小差情况等方面较好,女生的线上学习效果也要整体好于男生。因此,不同学段老师可以尝试使用男女生搭档小组的方式促进男生学习自主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