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原因及路径探析

2022-09-20黄秀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一致性课程标准目标

黄秀梅

(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三明 365100)

2010 年前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我国出现,围绕该话题形成许多成果[1],受到一线教师关注和重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前言中,第一次写进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概念。对此,笔者专题就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原因及其路径做些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及意义简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内涵

一致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匹配、吻合、相协调的程度;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得到的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学习做出的评价,三者保持一致[2]。具体而言,学科教学一致性主要指向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课本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学及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学实施过程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3]

国外的关于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韦伯分析模型”以及国内崔允漷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模型是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因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建立在“韦伯分析模型”与“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理论模型”上的关于学与教、教与评、学与评之间的匹配、吻合、相协调程度的一个具有评价性质的教学理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主要集中在教—学—评整体性、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主动性和教、学、评不一致的后果等方面。

在教—学—评的整体性上,一致性的理念促使课程顶层设计更加关注教、学以及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意义。这从新课标将教—学—评一致性写进课标文本之中可见一般。

在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主动性上(三者本质上是统一的),一致性理念促使教师在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与学的协调性和学生自主性、能动性激发与培养的意义。这样的行为结果是对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在教—学—评不一致方面,主要是对偏离教学目标后的、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以及与教的行为无法满足学的需求的后果的认识,从而反思评价的目标意识,更加强调目标在评价上的核心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评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中,笔者发现一线教师作者倾向于通过具体的教学例子来阐述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程敏指出,教师在评价时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点评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情况,并未完全按照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设计评价内容或选择科学方法。[4]高侠认为,当前教—学—评一致性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目标的设计与达成出现问题,教、学活动与目标不一致,评价活动游离于目标之外。[5]谭建妮认为影响教—学—评一致效果差的原因是教学导入设计不当、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教学工具开发不当、忽视了课前预习环节、忽视了课后复习环节、教学评价标准单一。[6]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方面,高校的学位论文作者的分析比较深刻。他们不仅关注教学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也能够在深层次上认识教—学—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刘海亮认为,学生学而无果、教师教而无效,教学缺标准、教学无聚焦、教学欠反馈,课堂诊断模糊、教学一致性缺失,[3]是教—学—评不一致的基本原因;高园梅以为,教师的目标意识薄弱、评价素养不够、学的设计不充分和教学活动不足以实现教学目标,[2]是教—学—评不一致的基本原因。

因此,在具体的评价要素上,教—学—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评价时效”“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要素认识模糊上;在教学过程层面上,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学情意识不强,学习任务设计、问题聚焦设计、过程评价设计不到位,是教—学—评不一致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路径探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系统中的要素认识

将教—学—评一致性看成一个系统,是目前比较普遍和统一的认识。因此,只要对系统中各要素进行梳理,实现小学数学一致性才有基础。

首先是对系统中教、学、评三大基本要素关系的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是系统中的基础关系,这个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四个统一:“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的协调和统一;“教什么”与“学什么”的统一;“怎么教”与“怎么学”的统一;“教到什么程度”与“学到什么程度”的统一。教与评的关系、学与评的关系则是系统运行的保障:保障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并对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保障学习任务得到实现,并对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其次是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两个核心要素作用的认识。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评价的依据。在教—学—评系统中,教学目标是一个隐形要素,但它却是评价的依据和标准。一旦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评就只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而对评价而言,它还要渗透到教的各个环节和学的各个环节,对两方面的全过程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用两个图示进行展示:

图1 教—学—评与目标作用系统图

图2 教学目标与教—学—评关系结构图

(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探析

以上分析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评是否一致,它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两个核心要素以及三大基本关系紧密关联。

从目标研制层面看,教学目标(设计)与学情、课程标准、教材意图相关联。从评价设计层面看,评价内容设计与课堂生成、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相关联。所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最基本的路径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具有评价意识的目标研制。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教学目标;要密切结合课堂生成,动态优化教学计划;要基于课标分解指导,开展分层教学评价;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密切教—学—评的关联。并强调指出学习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评要共享学习目标,最终才可以满足一致性要求。[7]也有人认为,要重视学习目标的核心地位,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以课标为引领明确目标要求,根据教材特点提炼学习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调整学习目标;要重视评价任务的导向作用,确保一致性与灵动性: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三者相匹配,具有一致性,以评价任务为导向,串联教学活动,具有灵动性;要运用课堂观察的分析工具,确保操作性和有效性。[8]

从教—学—评三大基本要素关系看,它们是三维一体的完整系统,其中,教与学是基础,教与评、学与评是支柱。而且,三大关系是围绕目标核心运行。所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最关键的策略是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有研究者特别强调了评价的关键作用认为,要在课堂实施中注重评价的嵌入:教评融合——评价即教学,评学融合——评价即学习[9]。还有研究者总结指出,要用“对应备课+框架”路径、“思维导图+课型”路径、“问题串+探究”路径、“评价链+自主”路径,[10]来实施教—学—评一致性。

对于以上两个一致性实施路径,还有研究者在引进二维目标分类表工具后提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在目标分类上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核心;在教学活动上要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课堂评价上要以忠于目标和活动为基础;在一致性反思上要以二维目标分类表为工具。[3]要围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意识、研读课程标准,制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教师自身加强努力,增强自身评价素养、完善教师教学设计、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2]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建构。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施路径方面,目标中的评价内容设计路径和评价全过程融入设计路径是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路径,其它的路径则只是更为微观的、具体的策略性实践。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两个路径的实施中有共同的前提:一是要充分认识教与学关系在一致性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切实把握这一关系中的“四个统一”(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教的程度与学的程度的统一)的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发挥评与教、评与学对一致性系统运行的保障作用。二是要充分认识教学目标在一致性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强化目标做为评价的依据、为评价服务的功能作用;强化目标对评价行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引领作用,以确保评价针对性(学情、课标、教材)和过程性的落实。

猜你喜欢

一致性课程标准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