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 年间濒死10 次,她如何“起死回生”

2022-09-20

新传奇 2022年35期
关键词:心律心源性心肌病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乱跳或停跳,可能会致命。但有这样一个人,她在19 年间发生10 次危及生命的室颤。在现场没有医护救援的情况下,每次她都“起死回生”。接诊医生说:“都说猫有9 条命,截至目前,这位患者有10 条命。”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乱跳或停跳,可能会致命。但有这样一个人,她在19 年间发生了10 次危及生命的室颤。在没有医护救援的情况下,每次她都“起死回生”。

家族患上易猝死的疾病

2003 年7 月,44 岁 的M女士在美国塔夫茨医疗中心被诊断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

HCM 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其基本特征是心脏质量增加,心肌不规则肥厚,尤其是左心室壁增厚。这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血液难以泵出。一旦患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心悸、晕厥等,还有人的首发症状是室颤致心源性猝死。在美国,HCM 被认为是年轻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HCM 在中国也不罕见。四川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唐艺加表示,我国HCM 患病率约为180 例/10 万人,略低于美国(200 例/10 万人)。据粗略估算,我国成年HCM 患者超百万人。

实际上,M 女士并非家中首个被确诊患病的。她有两个哥哥都因HCM 猝死。在她确诊患有HCM 后,她的父亲、儿子、女儿、孙子、侄女也陆续被诊断患有HCM。

救命的心律转复除颤器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 年)》指出,过往发生过心源性猝死、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HCM者,可以在体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唐艺加介绍,ICD 是心脏起搏器的一类,作用类似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能持续监测心跳。若发现室颤,就会即时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或给予电除颤,以恢复正常心律,避免心源性猝死。

医生通过对M 女士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其体内MYBPC3 基因部分缺失,该基因被视为患有HCM 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表明她需要植入ICD。

在医生的建议下,M 女士的体内植入了ICD。此后,她的父亲、儿子、女儿、孙子、侄女也都装了ICD。

19 年“救命”10 次

据美国塔夫茨医疗中心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植入ICD后,一辈子可能会用上1 至3次。

据悉,在植入ICD 后的19年间,M 女士发生过10 次室颤,导致心跳停止,一度危及生命,每一次都是ICD 进行快速干预。

监测记录显示,她有5 次室颤发生在睡眠期间,另外5次则发生在久坐后。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凌晨4 点,M 女士的心跳停止了18 秒,但熟睡的她对此一无所知。当医生提取ICD 数据时,才找到她的“濒死证据”。

如今,M 女士依然活得很好。她虽然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接诊医生们把M 女士的病例写进了《美国心脏病学杂志》:“都说猫有9 条命,截至目前,这位患者有10 条命。”

猜你喜欢

心律心源性心肌病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怎样远离心源性猝死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常在夜晚咳嗽要当心扩张型心肌病
消炎止痛药会增加心律异常风险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效果
提问扩张型心肌病
聚焦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上游防治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