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角切削剪切角与剪切带有限元仿真分析

2022-09-19丁宇星俞建超鲁治锴

机床与液压 2022年16期
关键词:剪切厚度有限元

丁宇星,俞建超,鲁治锴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 350100)

0 前言

有限元方法是研究切削过程中应力、应变和温度分布的有力方法。对于剪切角,国内外大量学者都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深入研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ERCHANT根据最小能量原理得出的剪切角公式以及LEE和SHAFFER根据最大剪切应力与主应力方向呈45°夹角所得到的剪切角公式。然而,由于Merchant与Lee-Shaffer的剪切角预测模型都是在一些简化模型上建立起来的,没有考虑刀具以及材料的影响,并且实际切削加工过程更为复杂。因此,其预测模型所求得的剪切角往往与实际剪切角有较大出入。林海龙通过实验测得的主切削力,利用能量平衡方程,并结合SEETHALER和YELLOWLEY所提出的摩擦角计算方法,对45钢的剪切角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并与Merchant与Lee-Shaffer的剪切角公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Merchant公式计算结果偏大,而Lee-Shaffer公式计算所得到的剪切角偏小;并得出了随着切削速度增大、剪切角增大的结论。ZVORYKIN进行了大量直角切削实验,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Zvorykin剪切角经验计算公式;但由于Zvorykin公式中的待定常数对于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值,并且没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郭建英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比Zvorykin公式以及其他公式所得到的剪切角,认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与Zvorykin公式都是较为准确的剪切角预测模型。刘勇等人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铝合金211z.1的剪切角,并修正了Merchant公式。WANG等也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单晶铜各向异性的剪切角。

对于第一变形区剪切带宽度的研究,也有许多结论。CHIFFRE通过快速停刀试验,认为剪切带厚度为切削厚度的一半,其结论也被广泛应用。SHI等建立了剪切带厚度的解析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与仿真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但由于其涉及到的变量过多,求解过程过于复杂,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GRZESIK考虑到剪切带的厚度与切削深度和剪切角有关,认为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大,剪切带宽度增大;随着剪切角的增大,剪切带宽度减小,并建立了相应公式。实际上,GRZESIK所建立的剪切带模型,是基于剪切带长宽比为10的假设。在实际切削加工中,剪切带长宽比会随着切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MOLINARI等在研究钛合金锯齿形切屑时,也总结了相应的剪切带厚度公式。然而目前对于第二剪切带的研究较少。

LALWANI等基于解析模型,建立了不依赖于实验结果求解剪切角、第一和第二变形区剪切带厚度的解析模型。通过刀屑接触面的流动应力与平均剪切应力相等、刀尖点的正应力与刀屑接触面的平均正应力、切削力最小原理来分别约束剪切角、第一变形区剪切带长宽比以及第二变形区厚度系数。其模型的特点在于:将第一变形区与第二变形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并考虑了加工硬化对剪切角的影响,但也忽略了第二变形区剪切应变对切屑厚度的影响。剪切角、剪切带是研究切削机制的重要途经。对于剪切角与剪切带的测量,可以通过制作切屑根部的金相来获取,且精度较高。但切屑根部金相制备过程极为复杂。相比之下,有限元方法则更容易获得剪切角、剪切带以及应力、应变、应变率、温度等相关数据。

本文作者通过Deform2D建立直角切削模型,分析第二变形区剪切应变对切屑厚度的影响,从而建立了新的剪切角求解模型;并探究了第一和第二变形区剪切带厚度与切削速度、切深的关系。

1 仿真模型与方案

本文作者旨在利用有限元方法探究剪切角、剪切带与切削速度、切削深度的关系,因此材料本构模型、物理参数皆取Deform2D内置参数。选取Al6061_Machine(JC)为工件材料,刀具材料选择Coating-AlO涂层刀具。环境温度设为20 ℃,刀屑接触面传热系数设为45 W/(m·K),摩擦因子设为0.6。刀具前角、后角都为5°,刃口半径为0.01 mm。采用Deform自适应网格划分,材料分离准则为Nomalized Cockcroft & Latham准则。Al6061_Machine(JC)部分内置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材料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部分应力应变曲线

表1 Al6061_Machine(JC)材料属性

选取切削速度为50、100、200 m/min,切削厚度分别为0.5、1、2、2.5 mm。加工参数组合如表2所示。

表2 加工参数

2 仿真结果与分析

通过Deform后处理程序量取剪切角、剪切带。剪切角通过剪切带长度与切削厚度计算得到。第一变形区厚度通过应变率分布图来确定。分别沿着垂直于剪切带的方向,在不同位置设置3条路径,通过应变率分布来确定第一变形区的厚度。最后取3条路径上厚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剪切带厚度,如图2所示。第二变形区厚度通过应变分布图来确定。在刀屑接触面分别取不同的3点,沿着垂直于刀屑接触面的方向设置3条路径,根据路径上的应变分布来确定第二变形区厚度,并取平均值作为第二变形区厚度,如图3所示。

图2 确定第一变形区厚度

图3 确定第二变形区厚度

2.1 剪切角分析

图4 剪切二维模型

(1)

(2)

因此,在考虑第二变形区剪切应变的情况下,提出了新的剪切角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3)

(4)

联立式(2)—(4)得到最终修正的剪切角如式(5)所示:

=

(5)

应当注意的是:第二变形区的剪切应变非均匀分布,因此采用平均剪切应变。平均剪切应变可以由Deform后处理界面测量,假设应变沿着刀尖点到刀屑分离点线性增加,通过刀尖点和刀屑分离点应变值差的一半作为平均剪切应变。图5为测量剪切角与不同模型计算所得剪切角对比。通过计算得到的误差为4.15%,的误差为2.12%。

图5 不同模型剪切角与测量剪切角

根据OXLEY平行剪切带模型,主切削力的计算公式如式(6)所示。

(6)

式中:为切削宽度;为剪切应力;为摩擦角。大量的切削实验表明,剪切带最大应力不随切削条件而改变,只与材料参数有关。MERCHANT根据最小能量原理,假设剪切面的剪切应力不变,求得剪切角公式如式(7)所示:

(7)

SCHULZ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关于切削速度与摩擦因数的经验公式,如式(8)所示:

(8)

其中:为常数;<0;为切屑流出速度。根据式(7)—(8)可知,随着切削速度增加,切屑流出速度增大,摩擦因数减小,摩擦角减小,剪切角增加,这与仿真结果相符。

将式(7)代入式(6),得到关于摩擦角与切削力的关系式(9):

(9)

可以看出:随着摩擦角增大,减小。结合式(8)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摩擦因数减小,主切削力减小。图6显示了不同切削厚度下,切削速度与主切削力和剪切角的关系。

图6 不同切削厚度下切削速度与主切削力和剪切角的关系

2.2 第一、第二剪切带分析

图7是剪切带厚度在不同切削速度下与切削厚度的关系。对于第一变形区,从图7(a)可以看出,剪切带厚度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CHIFFRE和GRZESIK的结论相符。但切削速度对剪切带厚度的影响较小。根据前述结论,切削速度增加,剪切角增加。结合GRZESIK认为剪切角增加、剪切带厚度减小的结论,应当有切削速度增加、切削厚度增大的结论。然而仿真结果表明,剪切带厚度与切削速度并无明显的单调关系,这与GRZESIK的理论相违背,即剪切带长宽比不为定值。对剪切带厚度与切削厚度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得到式(10):

图7 不同切削速度下不同切削厚度与剪切带厚度的关系

Δ=0484-0042

(10)

可以看出剪切带厚度约为切削厚度的1/2,这与CHIFFRE的结论相符合。

对于第二变形区的剪切带厚度,可以通过OXLEY扩展模型的迭代得到。但由于迭代过程过于复杂,难于找出第二变形区厚度与切削要素和材料性能的直接关系,因此建立第二变形区厚度与切削厚度、切削速度拟合关系更具有实际意义。从图7(b)可以看出:剪切带厚度主要与切削厚度有关,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速度影响较小且并无明显单调关系。因此,可以假设第二变形区剪切带厚度仅与切削厚度有关,对其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得到式(11)。

Δ=0519-0061

(11)

可以看到,第二变形区厚度也约为切削厚度的一半。

3 结论

本文作者通过建立Deform2d仿真模型,利用后处理程序,探究剪切角与剪切带与切削厚度、切削速度的关系,并建立新的剪切角求解模型。得到结论如下:

(1)对比了实际剪切角与计算剪切角的关系,并在考虑第二变形区剪切的情况下,建立了更加接近实际剪切角的新的剪切角求解模型;

(2)对剪切角与切削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剪切角增大,与仿真结果相符;

(3)探究切削速度、切削厚度对剪切带的影响,第一、第二变形区剪切带厚度主要随着切削厚度变化,随切削厚度增大而增大。并且第一、第二变形区剪切带厚度约为切削厚度的一半,与CHIFFRE的结论相符合。

猜你喜欢

剪切厚度有限元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专业赋能改革与实践
基于有限元的Q345E钢补焊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电驱动轮轮毂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连退飞剪剪切定位控制研究与改进
将有限元分析引入材料力学组合变形的教学探索
脸皮究竟有多厚
“脸皮”究竟有多厚
机械法制备石墨烯球磨过程的能量层分析
剪切与冲切的辨析及工程算例
一种解决轧机和剪切线共享一台WINCC服务器所产生的弊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