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之“筝·诗·乐” 的艺术融合

2022-09-18钟舒怡

今古文创 2022年37期
关键词:唐婉陆游古筝

◎钟舒怡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古筝是我国最受欢迎的民族器乐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据史料记载,古筝的记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大量优秀的演奏者和作曲家都对古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筝发展至今,可以说是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乐器之一,大量古筝作品也是耳熟能详的,古筝以其广博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千百年来,古筝的发展体现在乐器形制、演奏技巧、作品创作题材上等等,不论是作曲还是演奏,历来都体现出浓厚的古典中国音乐审美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筝作品的发展也经历了更多的阶段,加上大量中国音乐家接受了西方系统作曲理念的学习,创作技巧得以规范和科学化,不少创作者将古筝这件悠久的乐器结合现代作曲的理念,形成的新创作理念,更多地展现了古筝的技术难点,更好地推进了古筝的现代化发展。《陆游与唐婉》便是一首传统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巧融合的作品,这首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以古代感人的悲惨爱情故事为原型,通过将古筝演奏、古诗词演唱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形成了“筝·诗·乐”三者艺术形式的融合,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形成了生动立体的听觉盛宴。

一、作品背景介绍

(一)作曲家介绍

一提到何占豪,相信不少人脑海中都会响起《梁祝》的主题旋律,作为中国现当代家喻户晓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曲目深入人心。在他的创作作品中,题材也是多样化,如交响乐、独奏、协奏、艺术歌曲等等。何占豪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了“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内涵”“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其创作的本质核心是“美”,紧密围绕情感表达展开。其代表作《梁祝》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不仅如此,他同样也是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的优秀创作者。所谓“外来形式民族化”是指通过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民族器乐与西方的演奏形式、多元审美结合起来,形成听众更为熟悉的音乐形式。何占豪的创作涉及众多器乐,他的古筝创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何占豪创作的古筝作品,题材广泛,数量较多,内涵丰富,代表作如《西楚霸王》 《临安遗恨》 《陆游与唐婉》《孔雀东南飞》等等。每一首古筝作品都受到了古筝爱好者、演奏者、学习者的追捧,在作品中不仅仅能体现出古筝的技术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展示,因此他创作的古筝作品均成了各考级教材、考试、比赛的常选作品。

(二)创作背景介绍

《陆游与唐婉》这首古筝协奏曲创作于1999年,这首作品一经首演便获得了轰动,原因在于作品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技术与艺术的共同体现。在《陆游与唐婉》的演奏中,首次加入了合唱队与交响乐队的演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乐器演奏形式,可谓是开创了器乐剧的先河,通过器乐演奏的形式向听众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来由于演出的便捷性,何占豪再次将此作改编成了古筝、女声、钢琴伴奏的演出形式。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用音乐讲述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描绘了陆游与唐婉从小感情深厚,却无法长相厮守。通过音乐节奏、旋律结合古筝的演奏技巧来表达悲愤无奈的情感。加上陆游创作的《红酥手》,唐婉创作的《世情薄》两首词作在演奏中的出现,更是结合中国古诗词将男女主角心中的悲痛与愁绪推向新的高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痴男怨女的爱情。女声的哀怨演唱、古筝的缠绵音色、钢琴伴奏的配合,环环相扣的音乐下情绪逐渐推至高潮,结合音乐听觉艺术将爱情故事展示给听众,此曲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感染力。

二、《陆游与唐婉》作品分析

整首作品的篇幅较长,一共具有274小节,演奏时长大致为11—14分钟。其曲式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1 《陆游与唐婉》曲式结构图

引子部分为1—6小节,作品一开篇便通过几个简短的小节铺开了音乐的整体情绪,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悲剧色彩。呈示部6—78小节,属于带再现的三段式,呈示部回忆了男女主人公曾经的美好爱情,随机转换到分离后的痛苦。在再现段中,通过简单的变化再现不仅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主题乐句的再次出现也加深了听众对主题的内心感受。紧接着是79—98小节的连接部分,连接部持续了呈示部的调式调性,继续在G羽调式上展开,逐渐形成了一个小节数之感。从99—189小节为作品的展开部,展开部描述的两人在沈园偶遇的场景,陆游感叹时光流逝,往日不再,相爱相见却无法相守,在沈园墙壁上题词一首,此乐段中古筝、钢琴、声乐的融合推进了作品的情绪,形成了强烈的情感感染。紧接的华彩乐段190—224小节,华彩乐段是中国音乐的独特演奏形式,没有固定的节奏节拍,需要演奏者自己掌握和体会,通过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华丽的炫技乐段,在作品中,华彩乐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面连接展开部,后起作品的再现部,尽管其音乐主题来自中部,但实际是音乐素材的升华。再现部为224—274小节,通过行板的音乐节奏加上古筝的刮奏技巧,将一首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展示在听众面前。

三、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之“筝·诗·乐”的艺术融合

(一)通过古筝主题旋律塑造人物形象

《陆游与唐婉》整首作品结构严谨,具有较强的可听性,通过古筝主题旋律来讲述故事情节,同时作品具有标题音乐的特点,在作品的标题、表情术语、音乐发展中,能够明确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存在,在音乐的流动中感受到主角人物的内心变化。何占豪在创作中,通过深度挖掘古筝的演奏技巧,突出古筝器乐的音色特点,将两个人物形象置身于古筝的演奏中,结合和声设置、配器技巧、巧妙的调性布局等等,全面地开发了古筝民族乐器的特点,在不同的技巧中表现出古筝的表现力,整首作品主要是围绕陆游与唐婉两位主角人物形象展开的,陆游的人物形象主要集中在A段,唐婉的人物形象主要集中在B段。

A段描绘了陆游重游沈园时偶遇唐婉的心情,昔日爱人相见却不能相守,陆游的心中是悔恨的,是痛苦的,是沉重的,同时也包含了对唐婉的愧疚心情。因此何占豪在创作中,A段中古筝演奏的每一个乐句的走向,都是采用下行的旋律音阶,不论是谱面效果,还是声音的演奏效果,都形成了一种叹息之感,突出陆游的心境变化。在作品的节奏节拍方面,运用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等形成切分之感,加上低音的多处呈现,体现出陆游心中的沉重感,利用古筝演奏效果,刻画出陆游在回忆与唐婉的幸福生活后,面对现在的自责与痛楚,他想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苦衷。作曲家的创作正是巧妙地利用音乐将陆游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

唐婉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出现的篇幅较多,主要集中在首部的B乐段以及再现部中。唐婉的人物形象是略带悲剧色彩的,一定程度上是封建礼教制所导致的,唐婉的婚姻爱情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一颗真心却换来了一直等待,在唐婉的表述中可以推测陆游曾经答应给她写信,可是她却没有等到。在沈园与陆游再次相见时,千言万语却无从开口,因此,何占豪在创作的过程中,巧妙地解读到了这种矛盾与复杂的心态,在作品中通过古筝的演奏旋律将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体现出唐婉内心的忧愁和伤感,以及对爱情的期待与失望。

(二)融入古典诗味形成深厚文学内涵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首创将古筝演奏与古诗词紧密结合,在作品的中部以及华彩乐段是演唱的歌词,正是由陆游创作的《钗头凤》上阕而来,作曲家通过将古典诗词作为演唱的歌词融合到作曲中,不仅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完整表达,同时也是借助古诗词的韵味提升整首作品的文学内涵,让古筝演奏与诗词完美结合,形成了音乐与文学的完美融合。陆游创作《钗头凤》上阕的词为:“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其中将陆游的悔恨、无奈表达出来。唐婉创作《钗头凤》下阕的词为:“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在词作中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尽管内心是何等的痛苦,那又如何。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艺术文化的璀璨明珠,古诗词不论在韵律、节奏上均与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将古诗词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二者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充分展示出作品的文学内涵,古筝从古至今一直是文人墨客喜爱的乐器,在曲水流觞的文雅交流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学内涵,将古筝演奏与古诗词紧密结合,不仅仅拓展了古筝的艺术演奏形式,更是形成了一种用音乐表达中国文学的创新理念,将文学与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传统民族器乐与中国古诗词艺术的完美融合。

(三)采用越剧人声演唱丰富听觉感受

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并称为三大古代戏剧文化,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时期,于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越剧相传起源于浙江绍兴地区,绍兴正是唐婉与陆游爱情故事发生的地方。越剧多以女性演唱为主,婉转如歌,抒情细腻,在多姿多彩的润腔特色中形成音乐与戏剧的融合,在传统的古筝演奏中,少有融入戏曲元素的作品。何占豪将古筝现代手法融合越剧人声唱腔演唱,加上宋词的引入,在听觉上给予听众全新的体验,古今音乐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加拟人化的声音特点,人物情感在音色的转变中起伏,形成了直接地表达。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在整首作品的篇章布局上,吸取了豫剧的剧情特点,越剧《陆游与唐婉》由著名戏剧名家顾锡东创作,通过在戏剧中结合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越剧的创作通过一波三折地展现剧情,而古筝创作也是融合越剧的相关特征,主要呈现了“沈园相见、唐婉病逝、悲剧结局”的场景,越剧的唱腔曲调运用在作品中,通过作曲家的提炼、丰富,整首作品通过地域风格的艺术特征融入形成了更为贴切地表达。越剧人声演唱可谓是本作品的一大特色,人声演唱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更体现出了人物的悲剧特点。

(四)结合钢琴伴奏不断推动音乐情感

在整首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伴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首协奏曲,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的有效配合能体现出作曲家的精心布局。作品前半部分,钢琴作为有效衔接,对推动音乐的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伴奏无法达到圆满的艺术效果。《陆游与唐婉》在首演是古筝和管弦乐作品合作完成的,在改编成古筝与钢琴合作之后,作曲家力求在主奏乐器与协奏乐器中间,有效地通过和声织体、配器、复调等各种手法来实现音乐的完美表达。《陆游与唐婉》中,古筝声部、钢琴声部、女声声部形成了三者的完美统一。整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主要采用柱式和弦伴奏形成,通过声部之间的巧妙结合来增加乐曲的情绪,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从第99小节开始,增加女声演唱部分,旋律起伏较大,情绪高涨,体现出无奈的效果,钢琴伴奏也在不断地推动,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钢琴出现了八分音符与三连音结合的演奏效果,将唐婉内心的痛苦表达出来,引发听众的感慨万千。作品最后结束是,钢琴伴奏依然采用柱式和弦,缓慢结束,将陆游与唐婉的悲剧爱情故事画上一个句号。就这样,在伴奏与主奏乐器的结合下,音乐得以完整表达。

四、结语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创新了古筝演奏艺术的新模式,其创新之处体现以下几点:一是体现在乐器音色的拓展和弦曲式的巧妙搭配上;二是体现在理念的结合上,通过用西方的作品理念来实现中国元素的音乐表达;三是体现在多元的综合艺术表达上,整首作品形成古筝、诗歌、音乐的完美融合。何占豪的创作之所以能在大量优秀的古筝作品中脱颖而出,同样与其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随着中国民族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传承又重新成为热点问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凸显民族器乐的艺术魅力,形成多样的民族音乐表达,是新一代作曲家、演奏家与研究者都值得不断思考的。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的艺术价值已得到认可,至今成为各音乐会、各等级比赛的曲目之一,在不同的创作与演绎下,中国传统的故事更是在中国声音的表达下独具艺术魅力。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理念落地的重要体现之一。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民族音乐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策保障,离不开全社会人民的喜爱和理解。在与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只有让民族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对本民族文化有足够的自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正是将民族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作品,通过民族器乐音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最美的声音。坚信在新形式、新思路的引导下,中国古筝艺术将越来越好,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唐婉陆游古筝
钗头凤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雨送黄昏花易落
除夜雪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初夏绝句
三个人的沈园
缘字诀·沈园
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