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影响

2022-09-18赵彩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7期
关键词:腹壁腹部产后

赵彩华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乳腺保健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妊娠时特别是在妊娠晚期的时候,因为子宫不断增大导致腹壁扩张,这时位于腹白线部位的两侧腹直肌会不断地远离,向两侧移动。通常状况下在生产后,腹壁会逐渐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腹直肌不断地靠近腹中线,最终回到原来位置,时间通常需要6~12个月,但是有一些产妇的腹壁会比较薄弱、或者怀的是双胞胎、胎儿比较大以及生产次数较多,导致产妇两侧的腹直肌未在产后相应时间里回到原先的位置,这样的情况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有研究显示,孕晚期发生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可以达到90%以上,产后4~6周发病率为30%~63%。腹直肌分离可导致腹部肌肉的收缩率降低,出现腰背部疼痛与呼吸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腹壁疝。腹直肌分离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的整体美观度,还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临床多通过触诊测量腹部任一位置的腹直肌间距,间距>2 cm即确诊为腹直肌分离。目前多通过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以促进康复按摩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13±2.2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5~28.8 kg/m,平 均BMI(24.27±1.34)kg/m;新生儿体质量2 897~4 289 g,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467.59±263.47)g;孕次1~4次,平均孕次(2.57±0.55)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82±0.24)次;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56±0.68)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22±2.41)岁;BMI20.8~28.9 kg/m,平均BMI(24.54±1.47)kg/m;新生儿体质量2 921~4 256 g,平均体质量(3 485.67±269.51)g;孕 次1~4次,平 均 孕 次(2.49±0.45)次;产 次1~3次,平均产次(1.76±0.23)次;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65±0.71)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已经通过哈尔滨市妇幼保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测量腹直肌分离间距>2 cm的患者,且生命体征稳定者;②患者无长期慢性咳嗽史;③首次进行治疗的患者;④患者均为单胎活产;⑤年龄20~45岁者;⑥患者均是足月分娩。

排除标准:①曾经腹部进行过手术的患者;②腹壁先天发育不良的患者;③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癫痫或者精神障碍者,认知异常,不能配合交流研究者;⑤合并传染性疾病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⑥多胎分娩者;⑦患者以往的就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生产企业: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A9800)进行治疗,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位,告知患者尽量放松身体,在患者腹直肌与腹横肌位置贴放电极片,分四通道同时进行电刺激,一通道频率50 Hz;二通道频率60 Hz;三通道频率40 Hz;四通道频率50 Hz。30 min/次,每2天治疗1次。

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康复按摩治疗。帮助患者采取半仰卧位的姿势,医护人员的掌心涂抹按摩油后对患者进行按摩。①腹部环摩:医护人员双手以顺时针方向由患者神阙穴向上腹进行按摩,按摩一圈后再回到神阙穴,连续环绕按摩5次。②推抚按摩:在患者的背部两侧,分别对期门、天枢与中级三个穴位往返推抚5次。③腹肌按捏:按任脉走向对神阙与上脘进行按捏,再对涌泉穴、三阴交与太溪分别进行按压。④自主腹肌功能锻炼指导:协助患者取跪姿位,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蹬腿、伸腿、抬腿运动,训练时间15~30 min/次,2次/d。所有患者都以治疗20 d作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3个疗程,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给予积极的常规康复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优势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介绍相关的喂养知识,帮助其进行母乳喂养,还向患者介绍关于产褥期的饮食干预,注意营养均衡,另外讲解关于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为产妇提供新生儿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另外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推送相关的文章、视频以及分享生动的案例,增加患者知识,促使其尽快恢复。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腹直肌位置恢复正常;有效为腹直肌分离情况有明显改善;无效为腹直肌分离情况较治疗前对比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及腹围的变化情况。

③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发放由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由产妇评分,总分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间距及腹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直肌间距及腹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直肌间距与腹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 讨论

产妇产后发生腹直肌分离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无有效方法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史、羊水过多及巨大儿等均可诱发腹直肌分离,一旦发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疲劳或腰背疼痛等症状,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特别是体质量指数较大的患者因其脂肪堆积加厚,会明显地增大腹壁的张力,可使皮下脂肪层增厚,并且脂肪的增加伴随肌肉的丢失,体质量指数增加能够通过肿瘤坏死因子、肌生成抑制蛋白、生长激素来改变信号通路引起肌肉代谢紊乱和肌肉萎缩,导致腹直肌分离的发生。近年来通过生物刺激反馈仪对腹直肌患者进行治疗已被逐步认可并广泛应用,同时康复按摩在治疗腹直肌分离疾病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腹直肌间距与腹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析原因,通过对患者的腹部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能够显著地增强腹部肌肉的兴奋性,有利于腹部肌肉被动运动,进而促进腹部肌肉功能恢复,在持续治疗的过程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存在的脊柱弯曲与骨盆倾斜情况。此外,在电刺激作用下,可改善治疗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使患者背部肌肉达到放松状态,有效缓解疼痛。中医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推拿按摩能够起到止痛、化瘀活血的功效,可使患者的疼痛、肌肉疲劳以及韧带弹性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根据中医推拿手法对患者中极、天枢与三阴交等穴位加以按摩,疏通患者的经络、加强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的同时可使松弛的肌肉组织得到恢复。特别是自主腹肌功能锻炼能够显著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明显减少腹部脂肪积累,同时促进皮肤的弹性和紧张度恢复。

腹直肌分离是指左右两个腹直肌向两侧靠拢,在病理上可表现为腹白线的宽度增大与腹直肌间距离的增加,还可表现为两个腹直肌之间连接的白线拉伸和变薄。影响腹直肌分离的因素比较多,包括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复查时间晚、剖宫产等。同时骨盆前倾、妊娠引起的荷尔蒙变化、腹内压升高、子宫增大对腹壁施加的机械应力等均与产后腹直肌分离有关。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从机制上分析,生物刺激反馈仪可通过刺激治疗刺激腹部肌肉,增加肌肉力量,有效增加骨骼肌肌肉厚度,进而减少骨骼肌肉萎缩。康复按摩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主动激活失活肌群,改善肺通气、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并且其可提升小肌肉群力量,改善应激产生的紧张焦虑状态,在生物刺激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疗效,从而促进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纳入的研究对象较少、没有长时间的随访,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扩大样本量以及延长随访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康复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突出,能够显著缩小患者腹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腹壁腹部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科普一下腹壁疝
笑笑不说话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293例临床分析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全腹壁成形术临床体会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