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采用康复新液对鼻窦炎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的结果分析
2022-09-18陈永伟
陈永伟
(临朐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潍坊, 262600)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头痛、鼻塞等症状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嗅觉衰退、丧失等问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对于鼻窦炎患者主要采用鼻腔镜手术的方式实施治疗,鼻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对于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问题具有显著效果。但对于鼻窦炎患者而言,术后术腔黏膜上皮的再生与恢复也是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常规治疗方案中,为保证患者术后术腔黏膜上皮的恢复效果,采用鼻腔冲洗治疗的方式来缓解患者鼻黏膜水肿、痂皮形成等不适症状,以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目前,国内学者将鼻腔冲洗治疗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规治疗方案,且已达成基本共识。然而当前在临床研究领域中,就鼻窦炎患者术后采用哪种冲洗液能为患者带来最佳的冲洗效果这一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康复新液是一种在冲洗治疗中相对常见的中成药,其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功效,对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各类溃疡与创伤伤面的恢复均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选用康复新液对鼻窦炎患者实施术后鼻腔冲洗,观察并分析康复新液对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76±4.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3±0.61)年;其中16例伴有鼻息肉症状。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11±4.18)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41±0.66)年;其中18例伴有鼻息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临朐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且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以《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依据,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鼻窦炎;②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具有过敏反应;③患者无精神状态或认知能力损伤问题。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患者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问题;③患者具有哮喘病史或鼻部手术经历。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医护人员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式对患者实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待麻醉生效后,手术医师借助鼻内镜观察患者鼻腔的内部环境,从而确定炎性组织与增生息肉位置,并通过手术将其切除。手术切除过程中,医师要做好患者筛窦黏膜与筛窦间隔的保留工作,对患者鼻腔内不可逆的病变组织采取彻底清除的治疗策略,尽量避免对患者的鼻腔与鼻窦黏膜造成破坏。术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常规预防性治疗措施,如止血、抗感染等。术后2~3 d将患者鼻腔内的填充物取出,于术后第4天对患者展开鼻腔冲洗治疗。术后2周采用3%浓度的高渗盐水对患者术腔实施定时冲洗,冲洗频率为3次/d。术后3~10周采用等渗盐水冲洗患者的鼻黏膜,冲洗频率为2次/d。术后10周起采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患者的鼻黏膜,冲洗频率为1次/d。术后3个月对患者展开随访调查。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生产企业: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将康复新液装入喷雾瓶中,于鼻腔冲洗治疗结束后喷洒于患者的鼻腔中,喷洒时间控制在10 min/次,喷洒频率为2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鼻腔冲洗治疗。
1.4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Lund-Kennedy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的症状表现进行主、客观评价。VAS量表总分为10分,根据患者主观上的疼痛强度感受为患者评分,该表能够反映出患者的疼痛情况,量表评分结果与患者疼痛情况为正相关关系。Lund-Kennedy评分法是一种能够对鼻窦炎患者的症状进行客观评价的评分方法,该方法从息肉、水肿、鼻漏、瘢痕与结痂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价,单方面0~2分,评价总分为2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症状表现越严重。记录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用时,医护人员术后对患者实行鼻内镜检查,1次/周,观察患者的术腔黏膜上皮化情况。当患者术腔黏膜无水肿、息肉以及化脓症状时,即表示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效果良好。
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共包含有头晕、耳痛、打喷嚏等20项评估内容,每项0~3分,量表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负相关关系。
分别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肘静脉血各5 mL,血液样本经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6水平(IL-6)、白介素-10水平(IL-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TNF)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进行检测。
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鼻腔内无明显脓性物质分泌,作为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评价标准;以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鼻腔内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黏膜内存在少量肉芽组织增生或轻度水肿,作为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的评价标准;以临床症状无缓解或恶化,鼻窦腔内再次出现息肉作为患者治疗效果无效的评价标准。治疗有效率=(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低于对照组,术腔黏膜上皮化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NOT-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水平、TNF水平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3 讨论
鼻窦炎是一种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鼻窦感染问题,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两类。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便能取得痊愈的治疗效果。慢性鼻窦炎则多是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且未能彻底治愈所引发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接受手术治疗才有可能取得痊愈疗效。鼻内镜手术作为当前临床上对鼻窦炎患者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同传统手术治疗方案相比,鼻内镜手术能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从而减少患者手术治疗所受到的创伤,在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日恢复。经相关专家学者临床研究发现,鼻内镜手术虽对鼻窦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但无法对患者鼻腔内的炎症反应起到完全清除的效果,因此,术后还需对患者施加抗感染药物治疗等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
鼻腔冲洗治疗在临床上是改善患者鼻腔与鼻窦功能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其优点在于能够清洁患者的鼻腔,有利于患者鼻腔水肿与黏膜炎症反应消退。经相关专家学者研究发现,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术后术腔黏膜上皮的恢复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术腔清洁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与上皮化完成阶段。为促进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完成,临床上多采用冲洗治疗的方式清除患者术腔内的水肿、肉芽等。据有关报道显示,冲洗治疗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纤毛功能,减轻鼻黏膜水肿症状,并能对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然而冲洗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繁多,对于哪种药物能为患者带来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还尚未能够达成共识。
在中医角度看来,鼻窦炎属于鼻渊病证,患者发病主要是由湿热邪毒循经上犯所致,鼻渊问题日久不散,缠绵难愈。康复新液是一种由美洲大蠊干燥提取物所制备而成的溶液,其中含有多元醇、黏氨酸、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活性物质,对于抗炎、消除炎性水肿具有显著效果。此外,该药物在促进新生血管与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细胞增殖、坏死组织脱落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将其应用于鼻窦炎患者术后冲洗治疗中,通过其中所含有的多元醇与表皮生长因子能够促使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向患者的创面进行迁移,再通过刺激上皮细胞分泌出细胞外基质,从而对黏膜上皮的覆盖起到促进作用,以加速患者创面的康复愈合速度。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实行冲洗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与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形成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患者的SNOT-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TNF水平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知,康复新液在冲洗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表现与疼痛,促进手术创口的快速愈合,提升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对鼻窦炎患者而言,康复新液是鼻腔手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理想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综上所述,术后采用康复新液对鼻窦炎患者实施冲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多种症状反应,对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完成起到促进作用,为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带来显著提升,在临床研究上具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