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9-17段丽丽马桂香范剑明张爱文

广州化工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训室实训教学内容

段丽丽,马桂香,范剑明,张爱文,张 乾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升级列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炭深加工产业是鄂尔多斯市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体量大幅面广的产业基础带来了煤炭深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也为如何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围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定位,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发展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对煤炭深加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广泛的开展当地煤化工产业双主技术[1](主导主流技术)调研,确定主导主流技术,进而分析鄂尔多斯地区煤炭深加工类化工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定位[2]。然后组织企业实践专家、职教专家、及专业教师共同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关键,并结合企业生产流程,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制订职业能力分析图表,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将来面向岗位、职责、任务。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国家颁布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出本专业所需要的学科知识课程、技术方法课程和职业活动课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3]。

开展了从“煤炭→气化→净化→甲醇→合成下游产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训岗直通为目的的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课程体系。

图1 专业课程体系图Fig.1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diagram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4]。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生产过程,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5],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方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场景不同,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

2.2.1 任务驱动教学

《煤质检验》、《基础化学》等课程课前通过教学软件以“工作单”的形式下达任务,随后推送相关知识,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验过程计划,课上学生按组汇报讨论计划,教师批准实验计划方案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最后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结评价,项目成果展示,完成任务。

2.2.2 实行项目教学

《化工单元操作》等课程,采用在生产实际中寻找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精馏、吸收-解吸、流体输送、传热、萃取等单元操作;通过实践训练掌握这些化工企业中必须的单元操作过程,及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2.2.3 教师到现场教学

专业配备仿真工厂,《煤气化生产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生产技术》等课程课在仿真工厂及仿真机房中进行现场及DCS控制教学。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组织教师到企业去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针对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和仪表也开展现场教学。

3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院投资建设化工实训基地。主要实训场所有针对鄂尔多斯市新型煤化工企业“双主”技术的共性工艺,开发建设了 “七化合一”全流程半实物仿真教学工厂——40万吨煤制甲醇仿真工厂,集单元化教学、模拟化教学、生产性实训、岗前培训为一体。同时开设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化工仪表实训室、煤质分析实训室、光谱色谱实训室、气体和噪音实训室、化工模型陈列室、仿真软件实训机房、基础化学实训室九个校内实训室,实训设备大部分设备都是现今社会和企业较流行、较先进的配置,更大范围的服务师生和企业。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包括新奥集团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等11家与本专业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企业学习提供服务。并且在人才招聘方面同等条件优先录用本院学生。

4 校企深度合作

4.1 订单班建设

与新奥集团新能能源限公司进一步深度合作,签订了104人的订单协议,命名为“新奥班”,订单班学生定期赴企业学习,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教学期间由企业派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现两届订单班都已进入新奥集团新能能源限公司重要岗位,进一步学习世界尖端技术,并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

4.2 校企共建实验室

与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内蒙古润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鄂职—润埊环境检测实验室”,企业将工作场所定在化工实训楼。专业教师到检测实验室进行指导协助企业员工进行检测工作,同时企业接收我院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部分仪器分析课程在该实验室进行,实现“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本专业部分毕业生已进入该企业工作。

4.3 大赛举办

积极承办全区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大赛(企业职工赛),使得学院资产实训设备能够服务于社会,本院教师圆满完成大赛筹备及裁判员工作。

4.4 职教集团成立

为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充分创新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关于职业院校加快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通知》(鄂教职成发[2015]2号),根据鄂尔多斯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由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市内外部分职业院校和有关企业,组建鄂尔多斯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使得校政行园企能够协同发展。

4.5 社会服务

专业教师为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两批新进员工进行了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三个月,专业教师担任了具体的课程培训。为鄂尔多斯化工事业部员工进行岗前培训600人次。分批次为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员工进行考工定级培训,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就技术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受到企业好评。

5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近几年我们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开展学生专业学习小组活动,开放实训基地,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安排学生暑期参加企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等,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技术的平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我们培养的学生参加全区各项技能竞赛、全区创业创新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6 实践效果

6.1 实施“四级技能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不间断的企业实践,实现了技能的逐步提升;从而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以企业需求为主,选取“双主技术”,制定培养目标;以当地煤化工企业中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构建“基于煤气化制取下游产品”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订单班的方式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95%,就业后在企业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企业的好评。

6.2 采取“学生+学员+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

即在校内学习是学生,在企业生产性实习是学员,半年至一年顶岗实习是企业员工,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实现“学校与企业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实习与生产一体、课堂与车间一体、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课程的理论体系与企业无法衔接的问题,并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期,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多次在自治区及全国大赛获奖。

7 结 语

在人才培养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校内实训项目少、实操机会少、无法参与真实操作的问题。做到了训岗直通,得到了广大企业的好评。但就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师资队伍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强优势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需要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实训室实训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