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浦大量高规格汉墓为其印证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

2022-09-17周美华许清原

今古文创 2022年35期
关键词:合浦汉墓

◎周美华 许清原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一、前言

合浦在史上由一偏僻村落,一跃而成为一闪烁的明亮之星,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之后,南越国彻底被灭,整个岭南被收复,汉武帝将秦始皇原只设置的桂林、象郡及南海三个郡,扩增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七个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导致南越国叛乱并潜逃至海南岛的丞相吕嘉,被路博德抓获后,汉武帝又于海南设置儋耳、珠崖两郡。整个岭南地区不仅完全纳入大汉版图,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终于在“合浦”落脚。从此,合浦再也不是个宁静村落,一直到西汉晚期,合浦已是过尽千帆的国际转运站。

即便在西汉晚期,合浦已退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舞台,但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东汉晚期,合浦仍是个富饶且繁华鼎盛的城市。分布在合浦县城周边,面积高达六十八平方米的古墓群便有上万座之多。其中汉墓占多数,墓葬也具相当规模,墓里出土的陪葬品更是珍贵异常,不仅出土了非中国固有器物,连墓主人也有来自海外的蕃客。这些内容,无不皆成了印证“合浦”曾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凭据。

二、合浦曾为中原人最惧怕进入的地域

自先秦以来,华夏文明主要建构在北方;秦、汉以后,国都又定于关中咸阳(汉代更为长安),政、经文化便仍是聚集在北。东周及东汉这两时期还又迁都洛阳,使长安及洛阳皆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文明古都。

先秦自两汉,最优越的知识分子及政商名流,肯定多只爱汇集于北。除非遭贬谪或流放,谁愿南下,去到那得穿越洞庭湖、湘江,进入灵渠,再连接漓江、北流江,再走段充满瘴疠之气,恐有去无回的“鬼门关”(后更名为“天门关”)后,还又得再顺南流江南下,才终于可抵达的合浦郡。即便到西汉晚期,合浦还一直被列为严惩罪犯的最残酷流放地。

汉成帝荒淫无道,完全不理朝政,即位后,一切政务全交由舅舅王鳯处理。王鳯全揽大权,朝政大乱,京兆尹王章时时上书进谏:“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汉成帝起先听从,但又不忍罢去王鳯。王鳯知情后,便诬陷王章大逆不道。王章及其妻儿全遭关押狱中,王章被毒打致死;死后(公元前24年),其妻儿皆流放合浦。

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章妻儿虽遭流放合浦,但到了盛产南珠的合浦后,竟也做起珠宝贩售生意。待王鳯死后,王章冤情终得平反,朝廷于是下令,召王章妻儿重返长安。岂料被流放到合浦的王章妻儿,仅十多年,便已“采珠致产数百万”。

王鳯之侄儿王莽,为打击异己,也仿效王鳯,将政敌亦流放至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合浦”。合浦在当时被视为流放最远,也最为凄凉之处;遭流放的贵族,全都得丧失爵位继承权和一切政经权益。如:“平帝即位,王莽用事,追废成帝赵皇后、哀帝傅皇后,皆自杀。外家丁、傅皆免官爵,徙合浦。”⑦身为国丈的“孔乡侯傅晏”,食邑原高达五千户,元寿二年,因“坐乱妻妾位免,徙合浦”。“方阳侯孙宠”,也于“元寿二年,坐前为奸谗免,徙合浦。”上至国丈和封侯贵族,下至文武百官,一旦遭最重的政治严惩,除了死罪,其余多流放至最南端的合浦。

合浦原是百越聚集处,极缺乏文化及物质文明,更谈不上农耕。可想而知,凡遭流放于此的,肯定都要丧失盼望,又岂能料到,这儿竟还成了最易致富的宝地。关键即在,合浦所盛产的南珠乃全国之冠,不仅得到上层社会喜爱,甚至还风靡海外,成了域外争先抢购的重要珍宝。因此,当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屡遭大月氏及安息国侵扰,致使经贸路线老被切断;为另辟蹊径,汉武帝便将秦始皇曾开通灵渠,以通往盛产南珠的合浦,设置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三、合浦兴旺的贸易导致更多的富豪

合浦虽地处偏僻,但所发掘的汉墓,规格却格外高档。考古人员相当惊奇,故而提出:

这里有个疑惑问题……有封土堆的墓葬,应是墓主有社会身份、地位、权势、财富的象征。合浦汉墓地面有数可数的封土坟丘一千余座,如果设想有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是“郡守”“县令”“官员”“富豪”之类的上层人物,那么,合浦一个郡、县治该有多少这样的官吏人物呢?况且,从目前发现的汉墓年代看,它们主要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年代跨度并不长,不够二三百年,远不如广州秦汉墓葬年代跨度长。由此,笔者有这样的猜想,一是对合浦汉墓群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推测,应当开阔思路、扩大视角;二是对于上千座封土坟丘(甚至可能更多),它无疑承传自中原汉制,但有可能已演变成为本土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葬俗,而未必是原来意义的礼制。

下层百姓墓多不封、不树,合浦汉墓除了有封土堆外,还又可见“含斜坡墓道”及“有斜坡含阶梯墓道”的墓葬。单由广西文昌塔汉墓区所发掘的175座墓,其中附“斜坡墓道”者即高达46座。“有斜坡含阶梯墓道”者也有11座。“双室砖墓”有16座,“砖木合构墓”有9座;此外,还另有“多室砖墓”。这些现象,全是“社会身份、地位、权势、财富的象征”,但并不表示墓主人必然为官。何故?秦汉时期的官吏,俸禄最高为二千石,最低为百石以下;即便是最高位的“相国、丞相”,也只是“秩比两千石”。就算是身为全国最高执法者的“廷尉”,也仅仅“秩六百石”。试想,如此高规格之墓葬,纵然是秩比两千石的相国、丞相,恐也难以为之,又何况是“郡守”“县令”及其他官吏?

其实,秦、汉时期无论是墓葬规格,服饰、居室、车辆、饮食及一切生活用度,虽全取决于个人的财富程度,但也更是以爵位的高低而决定。这个体制,是由商鞅为秦国变法时所设定。商鞅变法规定:“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里的“功”,指“军功”,商鞅变法规定:“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意即:能砍下一个敌人首级,就可赏赐一级爵位,斩杀愈多,爵级愈高。只要能得到爵位,“(每)增赐一级爵位,(便可)在原来赐田的基础上,再增益赐田一顷、九亩宅基地。”⑮爵位愈高,赏赐的田、宅数愈多,拥有的财富也便愈高。由爵级所形成的财富,绝对比担任官职的俸禄高更多,这是审视秦、汉时期的政、经制度时,绝不可忽略的要点。

《商君书·境内篇》规定:

就为大夫,爵吏而为县尉,则加赐虏六,加五千六百。爵大夫而为国治,就为(官)大夫,故爵(官)大夫,就为公大夫。(故爵公大夫),就为公乘,(故爵公乘),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故爵五大夫,皆有赐邑三百家,有赐税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卿)……故客卿相论盈,就正卿。

透过《商君书》所规定,爵位达第九等“五大夫”,即可食邑三百家。商鞅变法设计了十八等爵级,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爵位又增至二十等。爵位愈高,不仅授予的田、宅数愈多,若再享食邑,拥有的财富将要更丰厚无比。

如此即可理解,秦、汉时期要享有高规格墓葬,肯定与其所拥有的财富有关;而财富之多寡,又与爵级高低有相当关联。合浦拥有如此多数的高规格汉墓,虽未必表示墓主人一定都持有高爵;但唯一可确定的,是合浦地区拥有丰厚财富者,数量已相当可观。这些富豪,除了有高爵者,更多的恐还是在此经营珍珠买卖的富商。何况合浦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此进出的货物已无以计数,合浦拥有超出寻常的高规格汉墓,绝不是仅由高官厚禄所致,恐更多原因,是由对外贸易所形成的特殊局面。

四、海上丝绸之路使合浦汉墓群有蕃客和舶来品

M13b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广西合浦县城东南约4公里处的寮尾地,其中东汉晚期的寮尾墓地M13b墓,出了一只“青绿釉陶壸”(图1)。此外,也出土了铜器、漆器、琉璃珠及玛瑙等。

图1 寮尾墓地M13b出土青绿釉陶壸(M13b:47)

(一)合浦惊见外来蕃客墓——寮尾墓地

“青绿釉陶壸”并非产自我国,是件舶来品。考古人员指出,这只青绿釉陶壸器形及胎、釉都不属于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壸,反而更类似“帕提亚王朝时期(Parthia,公元前247—公元前226年)制作于今伊拉克南部和伊朗西南部的产品”。这只陶壸烧制的温度不高,故又称为低温壸。

我国在东汉时期也有烧制绿釉陶器,但我国烧制的陶器样本,其“釉面含氧化铅的重量百分比高达46.89%”,寮尾陶壸的釉面,却几乎完全不含铅。“青绿釉陶壸”并非是件贵重物,却随墓主人一并下葬,显然,这当是墓主人生前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这就如同河南安阳曹操高陵中所出土的“石枕”,为曹操生前最常使用到的。曹操生前患有“头风”,时头痛欲裂,得采枕疗法医治,故而这看似极普通的“石枕”,才会随之而下葬。考古人员以为,寮尾墓地M13b墓所出土的“青绿釉陶壸”,当是墓主人生前随身携带之物,故而推测:“墓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位来自海外的蕃客”。考古人员之推测也是有其凭据的。其言:

洛夫图斯在瓦尔卡的墓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棺内足部,都放置有一个或多个施釉的大水壸或陶饮杯。而寮尾陶壸也是出于M13b的棺木的一端。如果M13b的随葬品没有扰动过,与此葬俗有相似之处。葬俗能反映人的思想行为和文化属性,这一点似乎也对我们讨论墓主人的身份有所启示。

考古人员将此陶壸做检测,更加明确证实,此陶壸是“产自今伊朗西南部和伊拉克”,生产的时代约在“公元43—200年”间,“属于帕提亚王朝”,也就是汉代所称呼的“安息”。

(二)合浦墓中常见海上丝绸之路所引入的舶来品

如在盐堆1号墓出土的琥珀狮子(图2),显然就是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因“狮子不产于中国,而产于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及欧洲、非洲等地,当时罗马(大秦国)常从非洲及东方各国输入狮子供皇帝娱乐”。这个琥珀狮子非产自中国,“汉晋时期,极有可能,中国境内的琥珀尚未得到成规模的开采”。许晓东先生以为,我国古代的琥珀原料大多来自波罗的海和缅甸,汉代的琥珀原料,是经西南丝绸之路由缅甸输入,故而估计这些琥珀恐当是来自缅甸或罗马。

图2 盐堆1号墓的琥珀狮子

五、结语

原隔着充满瘴气“鬼门关”的合浦,因汉武帝设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后,不仅来此的中原族群大增,在此经商的客旅也不少,使得此地反倒富庶非常。合浦所发掘的大量汉墓,不仅墓葬规格高档,陪葬品亦屡见舶来品,墓主人也有来自海外的蕃客,此皆为合浦曾扮演过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做出了最好印证。此外,合浦出现大量高规格汉墓,更可印证,汉墓规格取决于墓主人的富庶程度;然富庶程度,又和持有的爵级,或因经商致富有关,王章之妻“采珠致产数百万”,已是最佳印证。

注释:

①(唐)颜师古注:“元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汉书·五行志》卷27中之下,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1430页。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合浦风门岭汉墓:2003-2005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周敏华、许清原:《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的因缘际会》,《今古文创》2022年第34期。

④⑤⑥(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王章》卷76,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3238页,第3239页,第3239页。

⑦(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五志第七下之下·五行皆失·二·星孛》卷27下之下,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1518页。

⑧(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卷18,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711、713页。

⑨杨式挺:《海上丝绸乲路研究: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略论合浦汉墓及其出土文物的特点》,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8页。

⑩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合浦文昌塔汉墓·附表·文昌塔汉代墓葬登记表》,文物出版社2017年版,第409-438页。

⑪⑫(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卷19上,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725页,第730页。

⑬(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卷68,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2230页。

⑭(战国)商鞅:《商君书·境内第十九》,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4页。

⑮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8页。

⑯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3页。

⑰⑲㉑㉒黄珊、熊昭明、赵春燕:《广西合浦县寮尾东汉墓出土青绿釉陶壸研究》,《考古》2013年第8期,第90页 ,第91页,第94页,第94页。

⑱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的研究》,《硅酸盐学报》1980年第8卷第1期。

⑳武家璧:《曹操墓出土“慰项石”考》,《华夏考古》2013年第4期,第94页。

㉓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合浦县博物馆编著:《合浦风门岭汉漠——2003-2005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

㉔霍巍、赵德云:《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巴蜀书社2007年版,第103页。

㉕许晓东:《琥珀及中国古代琥珀原料的来源》,《故宫学刊二OO八年总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第439-461页。

猜你喜欢

合浦汉墓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合浦珠还
扬州汉代漆面罩赏析
两广出土汉俑的类型及文化因素考察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合浦
西安地区汉墓出土陶灶分析
安徽江淮地区汉墓文化因素分析
合浦还珠
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