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尔雅 · 释山》与《说文 · 山部》比较研究

2022-09-17◎李

今古文创 2022年35期
关键词:训诂尔雅山体

◎李 芙

(天水师范学院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是我国首部按照义类进行编排的综合性工具书,被称为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收录的2091个词条按词汇内容分为十九篇,其中《释山》共收词语50个,包括11个专名,39个通名。主要训释了五岳、梁山的山名以及众山的形貌、构造、方位、部件等,这对我们辨识山川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按部首编排的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全书分为540部,共收字9353个,其中山部收字65个,所收录的字有的表示山名及方位、有的表示山的形貌、还有的表示山体部件等,较为丰富、系统地记录了汉代及汉以前山的名称及与山有关的字,是我们研究汉代山类及文化观的重要材料。从收词、编排体例以及词义训释来看,《说文解字》都体现出对《尔雅》的继承与发展。

一、 《尔雅·释山》与《说文·山部》所收字词对比

(一) 共同收录的字词

《尔雅·释山》与《说文·山部》中共同收录的字与词大多数是描摹山体形态特征的,通过对两书中所收录的字词进行整理,我们可将这类词分为形同义同、形同义异两类。

1.形同义同

?

2. 形同义异

?

(二) 出现于《尔雅·释山》未见于《说文·山部》的词

《尔雅·释山》中有许多关于山体层次、布局、山体外形特征以及连类而及的名物的字词并未见于《说文·山部》之中。这些词有的是收录于《说文》的其他部首之下,有的《说文》却根本没有收录。这一类出现于《尔雅·释山》未见于《说文·山部》的词条共有30个,其中收录于《说文》的其他部首之下的字词有23个,《说文》根本没有收录的字词共有7个。

1. 收录于《说文》的其他部首之下的字词

(1) 描写山体层次、布局

?

陟 《尔雅》:“山三襲,陟。”郭璞注:“襲亦重。”《说文》:“陟,登也。”《尔雅·释诂》:“陟,升也。”三重之山又与“登、升”义近,因此将三重之山命名为“陟”。

英 《尔雅》:“再成,英。”“英”本义为花,因花萼与花托紧紧相连,层层相积类似于再重之山,故称。

坯 《尔雅》:“一成,坯。”郝懿行《尔雅义疏》注:“坯者,当作坏”,并且他认为《说文·土部》“坏”字下注:“丘再成者也”,“再”可能是“一”字之误。

?

“霍” ,《尔雅》:“大山宫小山”,这里指大山围绕着小山;“鲜” , 《尔雅》:“小山别大山。”郝氏根据古音“鲜”为“纸韵”,“解”为“寘”韵,二者同属“支”部,认为“鲜”当作“解”,后人又加“山”成为“嶰”,又《玉篇》:“嶰,山不相连也。”可以为证。

(2) 描绘山体外形特征

?

?

扈 《尔雅》:“卑而大”,指山势低而面积广的山。

蜀 《尔雅》:“独者,蜀。”,单独成形的山称之为“蜀”,郝懿行《尔雅义疏》注:“蜀本桑虫,其性孤特。”“蜀”因外形特征与“独”意近,因此“蜀”有“独”意。

章 《尔雅》:“上正,章”,指山顶平正的山。《尔雅·释丘》:“上正,章丘。”可以为证。

隆 《尔雅》:“隆,宛中”,指中间低四周高的山。

冢 《尔雅》:“山顶,冢”,是山顶的别称。《诗》毛传:“山顶曰冢。”又《尔雅正义》引孙炎:“谓山巅也。”而“巅”又有“顶、最高部分”之意。

盛 《尔雅》:“如防者,盛。”,外形与防堤相近的山称为盛,郝氏注:“盛”与“成”同,古“成山”又作“盛山”,其绵延数千里,远望形如防堤,因此将外形与防堤相近的山称为盛。

隒 《尔雅》:“重甗,隒”,指山体外形如重叠的两甗。《尔雅注》:“甗,甑也。”“甑”,古代蒸饭用的类似于今天蒸笼的一种炊具。

礐 《尔雅》:“多大石,礐”,指大石多的山。

(3) 连类而及的名物

?

澩 《尔雅》:“澩,夏有水,冬无水”,指山上夏季有水冬季无水。

埓 《尔雅》:“山上有水,埓”。

谿 《尔雅》:“山渎无所通,谿”,指水从山中流出,注入平原,即山中小河沟。

涧 《尔雅》:“山夹水,涧。”,两山之间有水称为“涧”。

澞 《尔雅》:“陵夹水,澞。”,丘陵间有水称为“澞”。

2. 《说文·山部》未收的字词

?

通过对《说文·山部》未收字词与《尔雅·释山》所收字词进行比较,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说文》与《尔雅·释山》中有许多形异义同的字如:“砠、岨”都指有石的土山;“礐、峃”指大石多的山;“磝、嶅”都是指山上多小石;“屺、峐”都指山上无草木;“崧 、嵩”都指山势高而面积广的山;这些字或是改变形符及其位置,或是改变声符,但其所表示的意义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其次,收于《说文》其它部首之下的字有的完全继承了《尔雅》中的意义,如:“澩,涧、澞、谿”等字;有的词义所指称的范围出现转移,但在意义上仍有联系,如:“隒、蜀、陟、英”;有的词义却完全改变,如“埓”。

(三)《说文·山部》增收的字词

《说文·山部》与《尔雅·释山》相比,增加了56个字,这些字有相当一部分是描摹山体特征的,此外还有些是记录山体名称、方位、说明山体构造的字,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山名

“㞦, 㞦山也”、“嵎,封嵎之山”、“嶷,九嶷山”、“嵍,山名”、“嵇,山名”、“嵐,山名”、“崑,崑崙山名”、“崙,崑崙也”、“嶭,嶭巀山,在冯翊池阳”、“嶻,嶭巀山也”、“嵏,九嵏山”、“崵,崵山”、“峣,焦峣山”这十三个字都是记录山体名称,有的两字同指一山,有的各有所指。

2. 方位

“峱,山在齐地”、“崋,山在弘農华阴”、“崞,山在雁门”、“ ,山在蜀湔氏西徼外”这四字分别说明了山体所在位置。

3. 山体特征

“ ,高也”“、嶘,尤高也” “、岌,山高貌”“、嵩,中岳嵩,高山也”、“崛,山短高也”、“嶞,山之嶞嶞者”,指圆而狭长的山,这几个字都指山体高度,并且其高度有明显的区别。

“岱,大山也”、“崔,大高也”,两者都形容山体面积大。

“岨,石戴土也”、“峯,山耑也”、“岪,山脋道也”、“岊,陬隅”,指山的角落。“嶺,山道也”“、 ,谷也”“、嶼,岛也”、“嵒,山巖也”,指高峻的山崖。“巖,岸也”即山边“ ,山坏也”。

5. 其他

二、 《尔雅·释山》与《说文·山部》释词方法比较

(一) 《尔雅·释山》的释词方法

《尔雅》每篇都按照义类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不自觉地对词义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在训释词义时所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创立了独特的释词方法,对后世训诂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尔雅·释山》中释词主要以义训为主,辅之以声训,大多解说的是词的引申义。

1.义训

义训就是直陈词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义训从形式上可分为直训和陈说两种。《尔雅·释山》中的释词方法主要是陈说,即直接对某词所表示的事物进行陈述、说明。

(1) 陈说

a.描写形象

描写形象即对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特征等进行描写。

①描写山体外形特征。如:“山三襲,陟;再成,英;一成,坯;大山宫小山,霍;小山别大山,鲜;小山岌大山,峘;重甗,隒;崒者,厜㕒;嶠,山锐而高也。”

②描摹山体面积。如:“山小而高,岑;山大而高,崧。”③描写山体数量。如:“小而众,巋;屬者,嶧;独者,蜀。”b.比拟事物

比拟事物,即把两种类似的事物加以比拟。比如:“山如堂者,密;如防者,盛。”c.对举为训

对举为训,即将两类相互映衬的事物相对列出,比如:“无草木,峐;多草木,岵。”

d. 解释说明

解释说明,即对词义进行精炼、质朴的讲解。如:“夏有水,冬无水,澩;山有穴为岫”等。

(2)直训

直训就是直接用一个词解释另一个词,其基本形式为“A,B也。”《尔雅·释山》中采用的直训则较少,仅有:“山顶,冢”、“巒,山堕”两个。

2.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是用音同、音近、音转的字来解释被释词。有的是用同形字训释,有的用形声字训释,还有的用音同音近字训释,如:“独者,蜀”,“独”古音在“爥”韵,“蜀”古音在“屋”韵,二者均为“通摄”字,除了在语音上相近外,二者在语义方面也有着共同的语源,“独”,从犬,蜀声,段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郝懿行《尔雅义疏》注:“蜀,葵中蠶也”,蜀本桑虫,其性孤特,且今栖霞市有一座突兀巍峨的孤山名为“蚕山”由此可见,“蜀、独”都有“孤独、单一”之意。

(二)《说文·山部》的释词方法

《说文解字》在解说字义时,先释字义,随后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分析。其中《说文·山部》对字义进行解说时主要采用义训的方法,同时有少量的声训,重点探究字的本义。

1.义训

(1)直训

《说文·山部》在解说山名、山体构造时多采用直训这种释词方法,如:“嵐,山名”、“崑,崑崙山名”、“崙,崑崙也”、“嶻,嶭巀山也”、“嵏,九嵏山”、“崵,崵山”;此外,还有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个词解释另一词的,如:“ ,谷也”“嶼,岛也”、“巖,岸也”、“ ,高也”、“ , 也”。

(2)陈说

①义界

②描写形象

④对举为训

如:“岵,山有草木也”、“屺,山无草木也”、“峃,山多大石也”、“嶅,山多小石也”。

2. 声训

《说文·山部》在对词义进行解说时很少采用声训的训释方法,仅有“山,宣也。”一词采用了声训。“山”古音在山韵,“宣”古音在仙韵,“仙、山”同属“山摄”,同一摄中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因此,释词“宣”与被释词“山”音同或音近。

(三) 《说文·山部》对《尔雅·释山》释词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尔雅》作为一部以释词为主的大型工具书,收集并解释了大量的古代名物词汇、方言俗语等,对《说文解字》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文解字》不仅继承了其中的大量词汇,而且在对其释词方法继承的同时又有所发展。通过比较《尔雅·释山》和《说文·山部》的释词方法发现,《说文·山部》对《尔雅·释山》释词方法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义训上。《说文·山部》继承了《尔雅·释山》中描写形象、比拟事物、对举为训的释词方法以及直训的释词方法。直训,以词释词,总的来说简洁明了地沟通了古今异语,串联起了各词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标明了其义类范围,但由于缺乏对词义的细致分析,使我们难以辨别同义词之间的区别。于是《说文》便增加了“义界”这种释词方法。一方面,“义界”方法的使用清晰、准确地凸显出被释词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近义词的语义差别,增强了《说文》辨析同义词的功能。另一方面,“义界”在选取训释词时,充分地将汉字的形、义结合,重点探究本义,从根本上解决困惑人们的字义问题。如“崝,嵘也”,“崝”指高峻、突出,“嵘”本义指山势高峻的样子,且“崝、嵘”两字都以“山”作为形旁,显然,释词“嵘”字的选取是充分考虑到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致力于解决字词的本义。

三、《尔雅·释山》与《说文·山部》训诂术语比较

训诂术语是指用来分析、阐释词语的专门术语。《尔雅》与《说文》中都保存了大量的训诂术语,比较两书中的训诂术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训诂水平,还可以解释一些训诂术语的发展演变。

(一)《尔雅·释山》的训诂术语

1. 某,某

这是《尔雅》中最常见的一种释义方式,如:“多草木,岵”、“山脊,岡”、“山小而高,岑”。

2. 曰,为,谓之

“曰,为,谓之”都表示“叫、叫做”的意思。使用时,释词在前被释词在后,如:“土戴石为砠”“石戴土谓之崔嵬”,这些术语除了解释单个字词外,还用于对一组反义词的解释,如:“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二)《说文·山部》的训诂术语

《说文解字》在每个字下面先列小篆形体,后解说字义,解说字义时所采用的术语多样丰富。其中山部的释义术语主要有以下几条。

1. 某,某;某,某也

这种术语在《说文·山部》释义中使用最为频繁,它以判断句的形式,直接训释字、词,相当于“……,是……的意思”。《说文·山部》这种术语出现54次,如:“㞦, 㞦山也”、“嵎,封嵎之山”、“嶷,九嶷山”、“嵍,山名”、“嵇,山名”等众多山体名称及方位的训释,又如“峨,嵯峨也”、“ ,巍高也”、“崝,嵘也”、“嵘,崝嵘也”、“ ,山 也”、“崇,嵬高也”、“崟,山之岑崟也”等有关山体外形特征字的训释。

2.貌

3.如

这个术语以譬况的方式说明二者之间在外形、特征上的共同点,有时也以易释难,以具体释抽象,可译为“好像”,使用时,释词在前,被释词在后,如:“山如堂者,密。”

(三)《 说文·山部》对《尔雅·释山》训诂术语的继承与发展

此外,《说文·山部》还增加了“貌”这一训诂术语,训释词有的为单音节词,有的则为双音节词如:“嵯,山貌”“嶙,深崖貌”,“貌”这一术语主要解释被释词的本质,且使用时训释词语都比较简洁。

四、结语

《尔雅·释山》共收词语50个,而《说文·山部》共收词语65个,其中包括12个新附字,较为丰富、系统地记录了有关山名及方位、山的形貌、山体部件等的字词。相比于《尔雅·释山》,《说文·山部》所收录的词义位不断深化,且释义更加具体,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释词方法上与训诂术语上《说文·山部》对《尔雅·释山》继承的同时又有很大的创新。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将两书中的有关山的词语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增强了我们对两部书所收词语、释词方法、训诂术语等的认识,同时也纵向地揭示了这类词的演变与发展。

猜你喜欢

训诂尔雅山体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评介
永远的毛豆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好班差班
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