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词 “ 手 ” 的语义演变及类词缀化

2022-09-17周湘娴

今古文创 2022年35期
关键词:构式词缀语素

◎周湘娴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一、引言

《易传·系辞下》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观表明,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将人体作为自身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语言中的“手”作为基础人体词,自然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它是一个字也是一个词,可以做语素也可做词素。正是因为其稳固性、常用性及能产性的特质,“手”一词也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其相关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特别是今人的研究,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较古人有了更大的发展。

古时关于“手”的注疏释义主要体现在各类辞书字典上,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清朝阮元的《经籍䉵诂》等一系列正字典籍,虽然有疏通字词意义的作用,但论证并不深刻、说明并不完备。现代关于基本词“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上,涉及范围及研究视角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语义、语法、跨语比较三方面构建起关于“手”字词的主要研究领域。如黄树先的《说“手”》,从调查与之相关的早期音义入手,联系汉语“手”的同族词,试图描摹汉语中表“手”义的这组词的发展演变规律;蔡梅、许瑞娟、邵建、付延等人则通过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解释“手”及“手”类词的语义演变;赵学德、周忠杰同样运用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重点探寻以“手”为词素的复合词语法结构规律,牛晗则在其学位论文中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有关手部的同源词;另外,跨语言“手”字词义比较也是一个研究的主要方向。严爽、蔡菡丹、兰东宇等人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隐喻、转喻机制,分析汉语与其他语言中“手”字词的异同,并以此揭示人类认知的共通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手”字词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其语音的描述相对较少;过于偏重西方理论而忽略汉语传统训诂学的应用;注重共时比较而少历时分析,缺乏古今贯通的系统性研究。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之后的调查研究中加以解决。文章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手”的词义演变及类词缀化倾向,尝试用历时比较法建立对“手”字词义的连贯性认识;并以构式语法下的框填式结构分析其类词缀化的程度,进而从另一个维度去探寻“手”素词的发展机制。

二、“手”的词义演变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2)匪手携之,言示事之。(《诗·大雅·抑》)

(3)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4)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5)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魏晋至明清时期,“手”字词义愈加广博,并出现双音节的“手”素词。如:

(6)明宝启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7)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满江红·仙姥来时》)

例(6)中“手”表示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这里指黄回招募到了八百个善于射箭的人。这里以“手”代“人”,也是多义词义项衍生的常见方式之一,即借代。例(7)的“手”表示“手艺、本领”,是在“手” [+用手劳作]的义素基础之上,通过联想引申而产生的更具抽象性质的新义。清朝的《康熙字典》针对“手”的释义附注了更多音训的内容如:“手,【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从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此外,书中还罗列了两汉以前“手”字的读音,与今音大抵相仿,同时收录了《说文》中对“手”字的解释。由是,可以归纳出古代汉语有关“手”的七个义项:1.人体器官名词,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2.名词,技艺、本领;3.专司或擅长某事的人;4.笔迹;5.动词,拿着、手持;6.动词,用手击杀;7.副词/形容词,亲手或亲手写的。

现代汉语中,“手”素词的应用愈加频繁,且大多以体词形式出现。如:

(8)这本实习手册凝聚着我们很多的心血。(当代

CWACASL0115)

(9)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当代

CWACAEB0001)

(10)有两手准备比一手准备好得多。(当代史传李文澄 努尔哈赤)

例(8)中“手”取[+小,+拿/持]的义素,引申出“小巧而便于拿的”新义项;例(9)是在原义“技艺、本领”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手段、手法”义项;例(10)则是“手”进一步虚化的结果,由“表本领、技能”的名词发展为“用于表本领、技能”的量词。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手”字词的规范,可以罗列出新的七条义项: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拿着;3.小巧而便于拿的;4.亲手或亲手写的;5.手段、手法;6. (量)用于技能、本领等;7.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

通过古今“手”字词义的对比,可以发现“手”原先具备的“笔迹”“击杀”义项已经消弭,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手”作为一个单音节核心词,一方面反映了“手”字词的多义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其意义承载过重、同音词难以分辨等问题。因此在词汇发展的过程中,“手”使用度相对低的义项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表述具体的复音词,如上述“淘汰”义项可一一对应现有的两个复音词:笔迹;击杀。与此同时,通过对“手”字语义演化的梳理,能够基本了解“手”丰富的义项特征及常见的衍生方式——引申、借代和比喻。有时义项的增加、词义的扩大也会带来词性的变化,比如上文提到的原第2义项变作量词,含“技能”义。

三、“手”的类词缀化

所谓“类词缀”是指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语素,在构词上起有词缀作用,词汇意义有所虚化而尚未完全虚化的词素。吕叔湘在初次提出“类词缀”术语时就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沈光浩曾在文章中对“类词缀”做了清晰的判定标准,即意义上的类化和泛化、结构上的附加性成分以及功能上的类推性与能产性。本节就以此为据,对“手”的类词缀化展开讨论。

现代汉语中,“手”多作为语素存在于复音节词中,有些是以词根的形式出现,有些则以类似于词缀的形式(也称作类词缀)表现出来。因此,为进一步探寻“手”的语义演化规律,笔者按照“手”在复音词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大致将“手”素词进行一个分类:

(一)词前

a.手把、手包、手心、手掌、手臂、手册、手表、手笔、手腕、手指。

b.手下、手头、手机、手风琴、手动挡、手工业、手电筒、手榴弹。

c.手不释卷、手忙脚乱、手舞足蹈、手到擒来、手眼通天、手脚并用。

(二)词中

a.二手房、二手烟、费手脚、佛手瓜、脚手架、空手道、杀手锏。

b.碍手碍脚、白手起家、赤手空拳、不择手段、大手大脚、妙手回春。

(三)词后

a.好手、能手、选手、歌手、枪手、杀手、毒手、对手、着手、把手、两手。

b.二把手、升旗手、神枪手、打下手、左右手、留一手、露一手、三只手。

c.爱不释手、高抬贵手、金盆洗手、棋逢对手、上下其手、鹿死谁手。

首先,“手”位于第(一)类时,可以将“手”划分为类前缀和非类前缀两类。很明显c项大多属于成语,其中“手”这一义素作为词根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使意义类化或泛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二)中的b项和(三)中的c项;至于“手脚并用”还不算作一个成语或词语,而是一个固定的短语,可以分为“手脚/并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应将其划入a项。通过对(一)中a、b两项的归纳整合,本文大致认为在“手”的7个义项中的有3个义项是类前缀用法。

1.人体器官名词:手掌、手臂、手腕、手心、手指。

2.亲手或亲手写的:手稿、手书、手笔、手动挡、手工业。

3.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包、手册、手把、手电筒、手榴弹、手风琴。

值得注意“手下”“手头”中的“手”虽已由实体的“手”转喻为“人自身”,但其数量少,没有类推及能产性,在词语内部作词根,不属于类词缀的范畴。

然后是“手”位于(二)类a项时,这些词一般是“二手/房、二手/烟、费/手脚、佛手/瓜、妙手/回春”的复合结构。其中,偏正式“二手/房、二手/烟”中“手”是量词;动宾式“费/手脚”和偏正式“空手/道”中“手”指实体手;偏正式“佛手/瓜”中“手”具有“像手一样的”意义;主谓式“妙手/回春”和偏正式“杀手/锏”中的“手”则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从中可以看出“手”具有明显的实义,属于词根。

最后,(三)中a、b两类因其构形“×手”与(一)中a、b项“手×”相似且也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因此也可看作是“手”的类后缀用法。通过整理归纳,大致可按其义项分为以下2类。

1.擅长某种技能或做某种事的人:好手、能手、对手、选手、歌手、枪手、杀手、把手、着手、二把手、升旗手、神枪手、打下手、左右手、三只手。

2.量词,用于技能、本领等:两手、留一手、露一手。其中的“毒手”一词,“手”作词根表“手段、手法”;“着手”相当于“动手”,指开始做,也是词根;“把手”整体意为“手握的地方”实义性强,且均无泛化类推倾向,不算作类后缀。

通过上述三组“手”素词的比较,可以观察到现代汉语中“手”存在类词缀化的现象,且类后词缀化程度较类前词缀化程度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类后缀的语义类化程度更深。根据沈光浩的语义“类化标准”:这一类化意义一般是从该语素的本义或基本义引申过来的,是已经偏离了其本义或基本义的概括意义,在词典的义项排序中通常是比较靠后的。从上述例子可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里“手”的前面几个义项是类前缀的用法,而最后两个义项是类后缀的表征。

2.类后缀具有更强的类推性和能产性。沈光浩在“功能标准”中指出:每个类词缀都能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和多种类型的词根成分组合成词,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相同类词缀标志的词族。通过搜索BCC语料库中含“手”(单音节除外)的词典条目及其频率,得到如下结果:

从图中可以发现“手”素词的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出手>高手>伸手>手段>动手>右手>一手>手指>左手>手下>对手>选手>手臂>着手>手法>下手>杀手>手掌>把手。除去作为词根的“手”素词“出手、伸手、手段、动手、右手、左手、手下、着手、手法、下手、把手”,剩下的类词缀“手”出现频数大致是:高手>一手>手指>对手>选手>手臂>杀手>手掌。由此可以得出:

?

由上表可以清楚获知:在出现频数较高的19个“手”素词中,“手”作为类后缀表示擅长/做某事的人时,词缀化倾向最高,即“手”的类后缀用法比类前缀用法更加普遍,使用度更高。为什么“手”作为类后缀,特别是表“擅长/做某事的人”时,使用频率相对而言高一些呢?这将是下一节重点探讨的内容。

四、类后缀“手1”进化的动因

(一)“×指人语素”框式结构的类推

从上节内容可知“手”作为指人语素词缀化的程度最高,这与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不少已经或者正在演变的指人类后缀语素有关,如:

×手:高手、杀手、新手、助手、扒手、篮球手、摔跤手、赛车手。

×族:月光族、啃老族、上班族、学生族、白领族、美女族、健身族。

×党:手机党、淘宝党、自拍党、炒作党、砍手党、潜水党、熬夜党。

×奴:出国奴、养老奴、租房奴、职称奴、外语奴、专利奴、生活奴。

×控:弟控、妹控、才女控、女王控、帅哥控、王子控、听歌控。

正是如今网络环境下,相似的词语模大量涌现、相互影响,使指人类后缀得以强化并不断丰富。这些指人语素一般作为常项在其前面加上可变成分“×”而形成整体指代某类人的词语,这种词可看作框填式词语——[×][指人语素]。框填来自于构式语法下形式与意义的组合,它是词汇上半开放的图式构式,具有一定的词汇形式与语义类型,“这样的形式可以作为模板担当允许具体语句进入的功能”。“×手”中“手”最初表示“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恰好符合这一框填式的语义要求,因此就产生了大量诸如:好手、能手、杀手、操盘手……一类词。而在经过“×[+擅长/能做]”的填充后,其语义也逐渐泛化,在“×手”中可以逐渐提取独特的格式意义,即“×手”泛化为表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人”,如“生手、新手、二把手……”这种高频率使用、扩散的框填式在推动“手”后缀化进程的同时,也阻碍着“×手”“手×”两种构式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类前缀的“手”,因其构式“手×”表示[+与手相关的肢体/手上装饰物/+用手拿的物品],因此×限制较大,一般只能由名词性的成分充当如:手指、手掌、手链、手环、手包、手册等。

(二)填充成分泛化的影响

大量的套用、模仿使得进入这一框填式的可变成分“×”的范围越来越广,也使“×手”表“某类人”的构式形态愈加稳固。如:

(11)她还说,新手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当代史传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12)昆贾拉尼是个新手。(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

(13)微软便是PC大战中的横竿,任何选手都绕不过的横竿。(当代应用社科)

(14)解放前我当鼓手……(当代口语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15)沃尔科特不得不在枪手预备队中效力。(当代网络语料网页)

从这些例句中不难看出:“×手”在表某种属性的人时,不仅可作泛称(如11、13句),也可是专称(如12、14句);且它基本能够充当主语、宾语、状语等多种名词性的句法成分。由此可见,随着“×+指人语素”框填式的大量运用,“×手”中“手”进一步虚化为单纯指“人”的语素,“×”的范围也得到相应的扩展,从而又使“×手”框架的能产性及稳固性得以加强。正是这样一个相辅相成,框、填交互的过程,一方面促进了“手[+人]”的后缀化形成,另一方面也压制了半实体构式“×手”的发展,所以从上节统计数据来看,“手”作为量词,构成的“×手”数量远比不上“×手”。

(三)“×手”与“手×”的内部组合能力

除了由“×手”演化而来的强势构式“×手”的压制外,究寻词语内部本身的原因,还在于“手”作为一个类词缀与其他语素的组合能力。从语义的组合来看,“手”是“用于技能、本领等的量词”,这就决定了它只能与数词相搭配组成数量词,所以“×手”中“×”只能为数词,词性单一,数量有限;“手×”中“手”以实体“手”为核心义,且位置在前,一般用作修饰成分,后面的“×”为名词,组合成与“手”相关的偏正式词语;而“手”起初是[+擅长/做某事的人],中心义是“人”,因此前面可搭配的“×”可以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的语义范围广、类推及能产性高,作为类后缀进一步虚化的可能性也会愈来愈高。

五、结语

通过对“手”纵向的语义历时探究,能够基本了解到“手”字词义动态的演化过程,明晰“手”各个时期所呈现的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基本词汇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常见的义项衍生方式;同时结合共时的考察,本文也整理出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手”的类词缀化表现形态及形成机制,特别注意到流行语中框填式对“手”词缀化形成的作用和影响。并以此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探寻三种类词缀的程度差异,预判“×手[+指人语素]”中的“手”可能最早演化为后缀的趋势。

“手”作为一个基本词,在语言词汇中居于核心地位。掌握汉语基本词的语义演变规律及其类词缀化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不仅能更好认识及运用这类词,还可为日后研究其他词汇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构式词缀语素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