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次教学培训对护士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2022-09-16吴文娟傅赵勇吴林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感管控护士

吴文娟,李 儿,骆 欣,傅赵勇,吴林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开展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问题,住院病人及护理人员均可发生,包括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其感染范围之广[1]。另一方面由于院内患者较多,人员流通较杂,发生感染后难以第一时间确诊疾病,降低及时就诊率,对患者而言有着严重影响,同时住院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存在一定损害,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因此,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加强是需关注重点。多种研究[2]表明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培训可有效提高院内护理人员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医患沟通桥梁。本试验探讨分层次教学培训对院内感染监控护士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职监控护士12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职时间≥2年;取得护士资格证;均知情本研究。排除标准:实习生或进修护士;中途休假或外出培训。在职监控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46±6.13)岁,受教育年限12~16年,平均(14.12±2.11)年,工作年限2~16年,平均(12.32±4.37)年。

(二)方法。

培训前常规院感防控,包括病区清洁、卫生消毒、住院患者院感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等。

培训后分层次教学,包括:(1)12名管控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根据院内《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相关制度,实施分层次管理操作,根据职称、工龄、学历等分配至各护理人员。(2)将工龄10年或以上资历较高护理人员分为第一层,6~9年工龄护理人员分为第二层,3~5年分为第三层,其余护理人员分为第四层。(3)根据层次不同进行针对性相应培训,保健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医疗垃圾处理、院内消毒管理、院内防感等。(4)安排一对一带教护理方式,第一层护士带领第四层,第二层带领第三层,培训过程中注意沟医患沟通技巧及护理操作实践,强调无菌意识,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考核。

(三)观察指标。

1.比较培训前后院感防控水平。使用院内自制防控水平量表,回收率100%,包括操作水平、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及消毒管理4个维度,每个维度共10条目,每个条目为1分,总分为40,分数越高表示培训效果越好。预调查Cronbach’α=0.784。

2.比较培训前后管控护士护理满意度。本院自拟量表,包括护士形象、病区管控、健康宣教、护士态度等4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0~10分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预调查Cronbach’α=0.761。

(四)统计学方法。

二、结 果

(一)培训前后管控护士院感防控水平比较。

培训后管控护士操作水平、知识理论、应急能力、消毒管理水平均高于培训前(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院感防控水平比较(分,

(二)培训前后管控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

培训后管控护士形象、病区管控、健康宣教、护士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管控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三、讨 论

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多发事件,其原因可与流通人员较多、住院患者免疫水平低下、院内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等有关,当感染发生后不仅不利于住院患者病情恢复,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有着一定影响。分层次教学将受培训者根据能力、基础、态度等分为不同层次后,采取针对性培训方式,使低层次受培训者最大限度发挥自我能力,有效快速提高自我知识水平,达到整体质量优化。赖紫娴[3]等的研究表明,分层次教学应用于院内感染防控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院感防控效果,还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提高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

本研究中,培训后管控护士操作水平、知识理论、应急能力、消毒管理水平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后管控护士形象、病区管控、健康宣教、护士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表明分层次教学培训应用于院内感染监控护士有助于提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培训应用于院内感染监控护士有助于提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提高院内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开展。

猜你喜欢

院感管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感进化控论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