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师生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9-16林美爱谢书铭张文恺唐佳雯马重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导师协同

林美爱,谢书铭,张文恺,唐佳雯,马重阳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简称“专创融合”。专创融合是大学生创业区别于其他创业的重要特征。有研究认为:医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为依托岗位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非放弃医学专业去开公司等简单创业,应将创新创业活动与医学专业有机融合,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拓展医学知识,提高各项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1]。本研究拟选拔有创业热情、学有余力和科研兴趣的低年级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提前进行医学科研基本能力培养和创业基础知识教育,缩短进入实验室后的适应时间,并与有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创业需求的指导教师匹配,以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进行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训练,形成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模式,促进医学教育专创融合,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模式借鉴。

一、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意义

(一)发挥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感兴趣,热情较高,但真正投入创新创业活动的却很少,其中部分原因是缺乏教师指导,没有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2]。同时医学生普遍希望能立足医学专业或与医学有紧密联系的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对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业持谨慎态度[3]。因此,充分发挥低年级医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是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支持专业教师创新创业需求,优化师生协作模式。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普及,虽然部分专业教师有创业意向甚至创业项目,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需具备相当素质和能力的学生团队长期协助。目前,学生在接触专业基础课后才会进入相关实验室,之前未接触任何相关专业知识和科研训练,进入实验室后需较长时间适应,刚接触项目没多久又马上进行临床实践,对项目支持有限,自身能力提升也不够,无法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如果提前进行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予以弥补。

(三)提升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医学生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根据国家战略及民生发展需要,高端医学人才需求大大增加。无论是自身职业规划,还是用人单位选聘条件要求,继续深造是大多数医学本科生的第一选择。低年级医学生通过基于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创新思维、科学素养、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4]。不仅如此,还可促进医学生多元化发展。部分医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就业思维,重新找到人生定位,积极投入与健康事业相关的高水平创业活动中。

(四)培育以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挑战杯”“互联网+”“远志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都注重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成果考察。目前各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般为学生工作人员,以思政相关专业为主[5],缺乏医学相关知识;少部分虽然为医学专业毕业,但由于长期缺乏专业训练和专业平台,知识更新不够。因此,学生工作人员在医学领域的专创融合教育中指导有限。而学生原创性竞赛项目如果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很难在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只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及专业团队指导,并经过足够时间积累才能在大赛中有所建树。因此,构建以专业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创业有助于培育以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有利于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二、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模式

通过选拔有创业热情、学有余力、科研兴趣浓厚的一年级医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基础知识培训,再与科研成果突出且有创业需求的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进行匹配,以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形成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模式(见图1)。

图1 师生协同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学生选拔。

1.意愿学生的征集与初步筛选。设计创新创业意向自我评估表,通过问卷星软件调查本科一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自我评估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的兴趣(I)、创新创业的认知(C)、创新创业基础素质(Q)、创新创业家庭支持情况(S)4项,每项得分分别为25分,合计100分(见表1)。

表1 创新创业意向自我评估考察内容

2.现场面试。选取测评总分大于70分的学生进入面试环节。通过考察学生的性格倾向、意志力、成就观等,确定进入创新创业培训人员名单。

(二)系统培训。

1.培训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向学生推荐有关精品课程学习、线上学术会议及专家讲座,线下邀请专家、校友开展讲座、专题讨论等。

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科研基本能力培训和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训两部分。科研基本能力培训主要涉及文献资源的检索和利用、论文的阅读与撰写、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医学前沿知识讲座,具体内容在专业指导教师指导下实施;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训主要涉及领导力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知识、创新创业案例分享、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创新基地考察等。

3.培训时间。半年到1年。

4.培训管理。针对所有培训学员采用淘汰管理机制。对培训成绩差者采用末尾淘汰,对丧失兴趣或者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直接淘汰。

(三)专业指导教师筛选。

选取科研能力强,有较好科研项目或成果及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导师信息库。重点考虑导师是否承担过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拥有专利情况等,优先考虑前期有指导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竞赛经历教师。

(四)师生“优+优”匹配。

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在一年级学期结束前发布导师项目信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导师,导师结合项目需求及前期培训情况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五)师生协同创新创业。

学生从第一学年暑假开始进入指导教师团队开展为期2~3年左右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以创新创业项目及“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培育科研成果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六)跟踪反馈。

收集师生双方在协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支持;统计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成果,逐步完善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模式。

三、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成效

师生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学校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学校在近两年的“挑战杯”“互联网+”及全国中医药院校“远志杯”等全国性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奖数量屡获突破。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国家级创新创业A类竞赛奖6项和17项,尤其是2019年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奖3项,实现了学校零的突破。

四、结 语

基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学院校整合师生资源和力量,通过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模式,不仅为医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同时充实高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师生共赢局面。

猜你喜欢

医学生导师协同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V eraW a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