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线上翻转课堂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6戈丽薇卢智泉
戈丽薇,卢智泉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1],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医为活人性命之术,“故曰,医乃仁术”[2],做好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发挥医德教育主阵地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课题组尝试将线下医学伦理学“翻转课堂”转为线上,配合在线教学平台,实现了新型线上“翻转课堂”,效果良好。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20年3~4月,从2017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共10个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n=64)为实验组,并再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8个小组,每组8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外随机抽取2个班(n=61)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实验组则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的专题是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规范及应用、医学人际关系的道德调整、临床诊疗道德以及公共卫生伦理。(1)前期准备。选择合适的慕课资源、适当知识点测试以及扩展学习资料作为学生前期自学模块[3],资源学习状况运用雨课堂平台予以管理,小组协作讨论则通过腾讯实时会议平台予以实施。(2)课堂教学。授课教师提供案例,在线课堂交由全体学生分组讨论,依托软件是zoom和雨课堂。主要程序:任课教师课前答疑、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总结教学重难点问题。
(三)课后评价。
该环节实验组和对照组要采用相同试卷并发布相同调查问卷:从试卷闭卷考试结果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习效果;从相同调查问卷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反馈异同。
(四)统计学方法。
二、结 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研究的对象为125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按照随机抽取班级的方式组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下是关于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构成、阅读教材、文献阅读等方面的对照结果,见表1。本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5份,有效问卷125份。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比较[n(%)]
(二)两组考试分数及综合能力比较。
章节学习结束后,采用相同题目的试卷对两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考核,其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考试成绩及综合能力分数(分,
(三)两组学习效果的调查结果。
章节测试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就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主动学习、信息处理、团队协作、师生交流等方面做了对照研究,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应答与比较[n(%)]
三、讨 论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基线调查的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64人,对照组61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教科书阅读、文献阅读,以及对翻转课堂的了解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二)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综合能力分析。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结果显示,参加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验组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4.33±8.27)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的(68.34±7.87)分;实验组综合能力分数为(80.12±7.83)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9.31)分,在统计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三)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针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实验组65.6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消化与吸收,而对照组比例为62.30%,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此之外,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师生沟通与交流、收集信息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主动回答课堂的问题等方面,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01)。因此,从问卷调研的对比分析中,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课前预习以及提高探索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且实验组的学生应答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得以提升,并对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和归类有合理性。除此以外,实验组学生倾向于学习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对照组的学生则倾向于孤军奋战。实验组学生通过线上“翻转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几大教学平台的交互使用,很好地避免了线上授课师生交流不充分的问题,而对照组则明显受到了网络授课的交流沟通限制,甚至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生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均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