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15游菊红
游菊红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近些年表现出发病率逐渐升高的情况。人体在患上糖尿病后,会表现出体内糖代谢异常,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在此过程中,如果控制效果不佳,导致患者持续存在血糖较高的情况,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高渗性昏迷是较为常见的。在人体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症状时,便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对患者展开有效急救是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胰岛素使用是尤为重要的,而探究有效的注射方式是临床使用胰岛素的重点问题[1-5]。本研究则基于此,以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2月—2021年11月期间接收的110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为例,探讨皮下多次注射和胰岛素泵注射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接收的110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2~88岁,平均(65.45±3.23)岁。对照组中,男性31,女性24例;年龄50~89岁,平均(65.20±3.84)岁。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在讲解本次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后,患者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研究。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在经过各项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均表现出昏迷症状[6-7]。
排除标准:患者资料不全;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应用抗生素,预防患者感染,纠正患者的酸碱平衡,改善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给予患者抗休克干预,并注意对患者的心脑肾等进行保护。
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国药准字J20120026,400单位:10 mL),于患者三餐前和睡前采用皮下注射干预,其中每日的胰岛素总量为患者体质量×(0.40~0.60),此过程对胰岛素使用剂量的调控,需要结合患者具体变化和血糖值波动为依据展开。
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胰岛素泵干预,药物同样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国药准字J20120026,丹麦诺和诺德公司,400单位:10 mL),合理控制胰岛素泵的泵入速度,以18 U/h速度为主,对每脉冲输注的控制,则需要以0.1 U为主,保证患者的每小时胰岛素量,其剂量设置以基础量为主。同时,在患者血糖达到稳定状态后,可停止使用静脉泵。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药物的使用基础量,需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患者的具体饮食,并根据血糖波动,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需要参考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对胰岛素使用量进行控制。在患者恢复平稳体征后,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13.9 mmol/L以下。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两项,分别为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
对患者的恢复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对比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并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糖达标时间。
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和血糖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将其分为显著,有效和无效3项指标。显著:患者用药后血糖平稳,各项不良症状改善,恢复正常意识;有效则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被控制在8 mmol/L以下,而且患者的血糖和尿糖都得到良好控制,患者的各项症状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无效则表示患者药物治疗后期各项指标均相对较差,并且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相对较高,患者体征不稳定。总有效率=1-无效率为准[8-9]。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并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研究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6.66±1.23 7.28±1.56 2.315<0.05糖化血红蛋白(%)6.74±1.64 7.79±1.81 3.188<0.05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更低,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指标达标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指标达标时间对比(±s)
组别研究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胰岛素使用剂量(U)60.11±9.44 71.45±11.66 5.606<0.05血糖达标时间(d)2.15±1.33 3.05±2.34 2.48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就糖尿病患者来说,其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慢性病,患者表现为体内血糖水平较高,体液失衡,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并表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而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其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发病率高达30%左右,而患者的致死率却高达8%左右。因为此疾病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性较大,还需要临床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探究更加有效的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手段。从临床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通常发病较急,患者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容易引发患者死亡。而且糖尿病患者自身的病理变化较快,在其影响下,患者主要表现出体内胰岛素缺乏,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对患者的机体平衡影响较大,因此,在展开治疗工作时,应以此为入手点,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合理控制是尤为重要的[10-15]。
从临床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其给予患者治疗,大多是应用胰岛素。胰岛素的输注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个是多次胰岛素注射,另外一个是胰岛素泵下的持续胰岛素注射。就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法来说,此方法为静脉注射,需要定时给予患者胰岛素干预,一般情况下是三餐前和晚睡前执行,一天接受四次穿刺,造成的痛苦较大,容易降低患者的配合依从性。同时,皮下胰岛素注射需要定时完成,一旦出现延迟注射等情况,便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危害性较大,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治疗效果,导致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而短期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显著,胰岛素泵可模拟人类正常的胰岛素分泌过程,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胰岛素泵入,并且其泵入方式为持续性泵入,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将患者的糖毒性发生率降低。同时,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方法以皮下注射为主,此方法可对肝糖输出的增加进行抑制,促进患者外周细胞对糖进行吸收与利用,并在进食前根据需要输入负荷量,对控制患者高血糖具有显著效果。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相关干预,可促进患者血糖水平迅速恢复到观察靶值,并避免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的痛苦。
因为糖尿病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后,可保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将胰岛素泵应用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可在夜间输出微量胰岛素,从而及时补充患者血糖,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同时,胰岛素泵可在晨间自动增加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将白天胰岛素输注剂量减少,促进胰岛素在体内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临床干预效果[16-19]。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6.66±1.23)mmol/L和(6.74±1.64)%,均比对照组低(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60.11±9.44)U和(2.15±1.33)d,均比对照组少(P<0.05)。最后,研究组中治疗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83.6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胰岛素泵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将胰岛素泵应用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干预过程中,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使用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