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小气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2-09-14於雄李春莉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2期
关键词:右肺管壁急性期

於雄 李春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期患者具有起病急、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气流在极大程度上受限,比日常变异范围大,需要改变药物治疗方案[1]。如果同时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能造成患者死亡[2]。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一方面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3]。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COPD 急性期患者50 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老年COPD 急性期小气道诊断中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echanical tomography,CT)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COPD 急性期患者50 例作为肺疾病急性期组、心肺功能正常体检者50 例为心肺功能正常组。肺疾病急性期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COPD 急性期的诊断标准[4];(2)年龄均在60 岁及以上;(3)均接受多层螺旋CT 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排除标准:(1)有粉尘接触史;(2)有支气管哮喘;(3)有胸廓畸形。心肺功能正常组纳入标准:(1)具有齐全的临床资料;(2)具有良好的依从性;(3)具有正常的心肺功能。排除标准:(1)有免疫系统疾病;(2)有血液系统疾病;(3)中途退出。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多层螺旋CT 检查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 层螺旋CT 机,扫描前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在最大深吸气未屏气时扫描,扫描时让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对肺尖到肺底的范围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准直、视野、时间分别为120 kV、100 mA、11 mm、5 mm、300 mm、4~6 s,重组过程中运用标准算法,层厚为1 mm。

1.2.2 肺功能检查 采用Germany Jaeger 体积描记仪Master Lab,让患者取坐位,让其定量吸入2 喷(200 μg)沙丁胺醇(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60,规格:100 μg/揿)30 min 左右。

1.3 图像后处理 采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用电子标尺在显示器上测量,多方位、多平面重组,窗位、窗宽分别为500、1 500 HU,在显示器上将图像放大到最佳分辨率时对支气管径进行测量,沿着支气管外缘、内缘将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尖段支气管气道管腔内径(internal diameter,L)、外径(external diameter,D)勾画出来,其中右肺上叶尖段与叶支气管分叉处相距0.5 cm(将血管影响避开),亚尖段支气管与尖段支气管分叉处相距0.5 cm。在计算机上通过程序将气道壁厚度(wall thickness,WT)、气道壁面 积(wall area,WA)、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hickness/outer diameter,TDR)计算出来,计算方法为WT=(D-L)/2,TDR=WT/D[5]。

1.4 疾病严重程度评定标准 肺功能正常评定为0 级,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80%~100%评定为1 级(轻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50%~79%评定为2 级(中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30%~49%评定为3 级(重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0~29%或FEV1/用力肺活量(FVC)在70%以下、有右心衰竭或呼吸衰竭出现评定为4 级(极重度)[6]。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或F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肺疾病急性期组50 例,年龄63~96 岁,平均(78.12±8.41)岁;女15 例,男35 例;在疾病严重程度方面,轻度10 例,中度20 例,重度10 例,极重度10 例。心肺功能正常组50 例,年龄64~97 岁,平均(78.56±8.26)岁;女14 例,男36 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支气管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肺疾病急性期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 大于心肺功能正常组,TDR 低于心肺功能正常组(P<0.05),但两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肺疾病急性期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WA 均大于心肺功能正常组,TDR 低于心肺功能正常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2.3 肺疾病急性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支气管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肺疾病急性期组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WA 均大于轻度、中度患者,TDR 均高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 大于重度患者(P<0.05),但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A、TDR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中度、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TDR 均大于轻度患者(P<0.05),但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WA、TDR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A 大于重度患者(P<0.05)。见表4。

表3 肺疾病急性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表3 肺疾病急性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与轻度比较,P<0.05;*与中度比较,P<0.05;△与重度比较,P<0.05。

表4 肺疾病急性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表4 肺疾病急性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测量结果比较()

#与轻度比较,P<0.05;*与中度比较,P<0.05;△与重度比较,P<0.05。

2.4 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管壁测量结果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 分别为(48.32±8.14)%、(64.23±10.2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 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WA、TDR 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无相关性(P>0.05);WT、WA、TDR 与FEV1/FVC 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5。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WA、TDR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P<0.05),与FEV1/FVC 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6。

表5 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测量结果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表6 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测量结果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病史、肺功能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COPD、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7]。老年人群具有较差的依从性与耐受性,肺功能检查很难准确区分其气道、肺组织、局部病变破坏程度[8]。而多层螺旋CT 检查一方面能够清晰显示肺部气管、段、亚段支气管解剖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其破坏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直接测量支气管,从而对COPD 严重程度进行评估[9-10]。有研究表明,在老年急性期COPD 患者气道壁厚度、支气管重塑情况的评估中,螺旋CT 检查亚段支气管定量测量指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良好,其中WT 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11-14]。本研究结果表明,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 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WA、TDR 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急性加重期COPD 患者的段及亚段支气管管壁不会直接影响FEV1/FVC,在患者急性加重程度的评价中,单独FEV1/FVC 无法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 大于心肺功能正常组,TDR 低于心肺功能正常组(P<0.05);肺疾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WA均大于心肺功能正常组,TDR 低于心肺功能正常组WA(P<0.05)。肺疾病急性期组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WA 均大于轻度、中度患者,TDR 均高于轻度、中度患者;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尖段管壁WT 大于重度患者。中度、重度、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WT 均大于轻度患者;极重度患者的支气管右肺上叶亚尖段管壁TDR 大于轻度患者(P<0.05),说明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狭窄的亚段及段支气管管腔、显著增厚的管壁、较小的有效通气和管腔面积,亚段支气管具有更为显著的变化。可能机制为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较重的心血管、呼吸系统负荷,全身症状恶化,缺乏平衡的肺通气/血流比例,加重了气道壁水肿,引发气道壁炎症[15-17]。同时,亚段支气管本身具有细小的管腔,与段支气管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气道阻塞[18-20]。间接反映了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较小和气流受限关系密切,进一步证实了COPD 患者外周小气道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部位。

综上所述,老年COPD 急性期小气道诊断中螺旋CT 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右肺管壁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保守治疗2例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管壁厚度对微挤出成型的影响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右肺中叶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