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2022-09-14王鹏

交通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温拌油石稳定度

王鹏

(河北光太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2)

0 引言

沥青路面因其行车舒适性、维修方便快捷等特点在我国广泛应用。但随着我国交通量逐年增加,沥青路面在长期高负荷工作下,出现路面产生裂缝、面层集料脱落、车辙等病害,服务性能受到较大影响,较严重的可能影响其使用寿命。据统计,我国公路养护里程占总里程的98.2%,养护任务体量较大[1]。目前沥青路面养护方式大多采用再生技术,其中,温拌再生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在国内外均有大量工程应用。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选取某高速公路工程K1200+000—K1700+000段,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36m,路基平均填高3.5m,最大填高为5.7m,最小填高为2.8m。原路段结构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严重损坏。考虑当地气候、地质及损坏程度,由于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敏感性较好,决定采用温拌再生技术进行养护。本文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对高速公路各结构层采取的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路面结构施工方案

2 沥青温拌混合料

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1)新沥青

采用中石化SBS改性沥青,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改性沥青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2 改性沥青性能指标

(2)粗、细集料

本文选择石灰岩碎石,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对集料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各项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表3 粗细集料质量检测结果

(3)回收沥青混合料(RAP)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中,各部分的性质也是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本文按照规范要求对RAP性能进行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4 RAP性能检测结果

2.2 不同RAP掺量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好坏和混合料组成设计是密不可分[2]。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含有旧料,掺加的RAP料级配差异性较大且不均匀导致设计相当复杂。故本文对RAP掺量下温拌再生混合料级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见表5、图1。

表5 不同RAP掺量合成级配表

图1 不同RAP掺量合成级配曲线图

由图1可知,在选用40%、50%、60%不同掺量的RAP,得到的级配曲线差异很小,同时所有级配曲线都在级配上限和级配下限之间,且均趋近于级配中值。由此可知,在确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时,RAP掺量的范围为40%~60%。

2.3 最佳油石比确定

本文采用三组不同油石比,以0.5%为间隔,设计4.1%、4.6%、5.1%三组油石比,40%RAP掺量级配。在实验室内制备马歇尔试件,并对试件进行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以及稳定度等试验,根据力学指标和体积指标确定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油石比与六组指标关系如图2所示。

表6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设计结果

图2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毛体积密度随着油石比增加而缓慢上升,稳定度随着油石比的增加先小幅度上升再小幅度下降,流值随着油石比增加而上升,VV随着油石比增加而先降低后增高,VMA随着油石比增加而线下降,VFA随油石比的增加缓慢上升。根据试验结果,结合规范要求及工程经验,确定4.6%为最佳油石比。

3 路用性能检测

3.1 施工前准备

(1)运输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出料温度控制在140℃。拌和完成后应立即送至施工现场。车辆驾驶时,应防止急刹车、急转弯等问题,以使混合料的实际施工使用不会对摊铺连续性造成影响。

(2)摊铺

在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作业时,需控制好高程与下承层的作用稳定性,以保障施工质量效果。在摊铺施工操作前,应利用烫平板进行预热,以将温度控制在80~100℃。当摊铺设备到达指定位置后,应在烫平板下方进行垫木设置,以强化高程测量的准确性[3]。

(3)碾压

在摊铺结束后进行碾压,其规则为“先轻压,后重压;先慢压,后快压;先压两边,后压中间”,压实遍数在8次以上,14次以下为佳,初次压实采用三轮压路机,压实速度控制在1km/h,静压3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速度控制在1.5km/h,重压5遍;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压实速度控制在1.5km/h,静压2遍[4]。

3.2 高温稳定性

高温稳定性时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情况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时沥青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车辙试验进行测验,进行动稳定度计算。其公式为:

式(1)中:DS为动稳定度(次/mm);d1为对应时间t1的变形量(mm);d2为对应时间t2的变形量(mm);C1为修正系数,取1.0;C2为试件系数,取1.0;N为试件轮碾速度,取42次/min。

为研究不同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影响,本文采用尺寸为300mm×300mm×50mm试件进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如表7、图3及图4。

表7 改性沥青动稳定度对比

由表7可知,在RAP掺量为20%时,采用热拌再生技术的动稳定度次数为2 842,采用温拌再生技术的动稳定度次数为2 577;在RAP掺量为40%时,采用热拌再生技术的动稳定度次数为2 900,采用温拌再生技术的动稳定度次数为2 754;在RAP掺量为60%时,采用热拌再生技术的动稳定度次数为2 893,采用温拌再生技术的动稳定度次数为2 690;由图3、图4可知,两种再生方式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其动稳定次数先增加再降低,在40%掺量时最高,且均大于2 400次/mm,满足规范要求。故在采用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时,RAP掺量应控制在40%。

图3 热拌再生方式动稳定度关系图

图4 温拌再生方式动稳定图

3.3 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能够反映沥青路面行车舒适性,温拌沥青路面施工竣工后,使用路面3m直尺测得沥青路面平整度,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JTG F80/1—2017)要求,测量值允许误差为3mm。并根据公式将试验路段3m直尺测量值转换为IRI值,试验路段IRI指数检测结果如表8所示,转换公式为:

表8 试验路段IRI指数

式(2)中:X为3m直尺测量值(mm)。

由表8可知,K1200+000—K1300+000国际平整度IRI平均值为0.26m/km;K1300+000—K1400+000国际平整度IRI平均值为0.58m/km;K1400+000—K1500+000国际平整度IRI平均值为0.68m/km;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国际平整度IRI应当小于2m/km,四条试验路段均远小于2m/km,满足规范要求,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能够改善沥青路面平整度,满足道路施工质量要求,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4 结语

为探究温拌再生混合料性能,本文在选用级配时,采用40%、50%、60%掺量的RAP三种不同级配,油石比采用4.1%、4.6%、5.1%三组方案,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采用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施工,竣工后对沥青路面动稳定度和平整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料可满足高温稳定性和平整度要求。

猜你喜欢

温拌油石稳定度
直投式复合SBS温拌沥青改性剂研制与评价
3MZ3110CNC超精机油石夹改进
单油石珩磨工具油石的修整方法
高稳晶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仿真分析
浅谈锆盐硅烷复合处理对冲压件板材检测工具选择
基于AlexNet 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识别研究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应用于弹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稳定度分析
绵阳机场冬季连续浓雾天气成因及特征分析
温拌沥青混合料在福银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阻燃温拌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