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碳金融研究发展之路
——基于SAT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9-14吴莹,郑彬
吴 莹,郑 彬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1 引言
在意识到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碳金融便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公约下兴起的一种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一般而言,狭义上的碳金融指的是企业根据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市场交易所产生的金融活动,广义则泛指所有用于限制碳排放的金融活动[2]。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学术界关于碳金融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国内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探讨国际碳金融的发展以及如何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上。曾刚通过分析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及缺陷,对国际碳金融交易的发展做出展望[3];苏蕾、曹玉昆等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分析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难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4];之后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学者对碳排放权、碳金融产品等方面的探讨也逐渐增多;张妍通过对比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总结各国、各地区的异同点,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5];刘悦、杨爱军等人利用机制转换模型对碳排放权期权进行定价[6],丰富了我国对碳金融相关产品的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学者在研究碳金融的效用方面也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卢治达利用CDM数据和资源型产业单位能耗的省级面板数据发现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资源型产业的低碳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张修凡、范德成基于双重中介效应实证得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碳减排效率[8]。
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我国学者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针对碳金融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还比较欠缺。因此,本文通过搜集碳金融领域内的文献,借助文献计量等方法对碳金融领域进行探究。试图找到碳金融领域的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以后碳金融的研究指明方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下简称WOS数据库)。为保证研究质量,以CNKI数据库中的CSSCI和北大核心数据库的期刊文献及硕博论文作为数据来源。除此之外,考虑到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将WOS数据库中我国学者发表的碳金融相关文献加入到本次样本数据中。检索日期截至2021年,以碳金融为主题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中搜索到1 539篇文献,WOS数据库中检索到246篇文献,共1 785篇文献,筛选去重后得到1 780篇文献。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将CNKI的检索结果以EndNote格式、WOS数据库中检索结果以TXT格式输出后,在SATI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利用相关数据对文献年产出趋势、关键词频次以及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等进行解读,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变化。
图1 文献年度产出量趋势图
3 数据分析
3.1 文献年产出量
根据年度发文数量趋势图,可将碳金融领域文献产出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2007—2009年),碳金融的概念兴起初期,我国在该领域产出的高质量文献不多,2009年之前文献产出基本为零,2009年才稍有起色,说明在该阶段关注碳金融的学者较少,领域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阶段研究以分析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与探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创新为主。
第二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2010—2012年),文献年产出量在该时期呈爆发式增长,年发文量维持在200篇左右。文献产出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为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10]同时,我国碳金融市场体系经过多年探索已初步建立起包括碳交易市场、交易平台、交易机制和交易产品等组成部件在内的多层次发展的市场体系[11]。学者逐步意识到碳金融理念的重要性,开始从多角度对该领域进行探究。在该阶段,研究人员主要从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碳金融发展路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等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
第三阶段为衰减阶段(2013—2018年),2012年后该领域文献产出量呈现逐年衰减趋势,但总体下降幅度不大,年产出量仍保持在100篇以上。对该阶段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碳金融市场、碳金融产品、绿色信贷等方向上,同时还有部分学者通过探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12-13]。
第四阶段为回暖阶段(2019—2021年),在经历持续的下滑后,碳金融领域的发文量在2019年出现轻微上涨,2021年上扬幅度增大。出现回暖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关部门多次发布文件强调碳金融的发展,出台政策鼓励碳相关产业建设。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使得该话题热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关注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我国学者对碳金融领域的分析仍以定性研究为主,量化分析的研究较少。除此之外,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逐年增长,2021年外文期刊上产出的文献量占比甚至超过国内文献产出量,可知我国学者越发倾向于在国际期刊上投稿发声。
3.2 关键词分析
3.2.1 关键词频次
文献信息录入到SATI软件后,将关键词作为抽取字段进行提取,列出关键词频次最高的前20位。如表1所示,在除去检索项“碳金融”一词后,“低碳经济”的出现频次最高,达342次。“碳交易”“绿色金融”出现频次分别为145次和117次,其余关键词频次均在100次以下。
表1关键词频次表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整理归纳,可知上述关键词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碳金融市场相关话题,主要是对碳金融市场交易对象、交易机制的研究,包括“碳交易”“碳排放权”“碳交易市场”“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碳排放”等;二是与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及金融创新等方向相关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金融创新”“金融支持”“碳金融业务”;三主要是与环境金融相关的主题,包括“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低碳金融”。可以发现,在碳金融领域内,碳市场、碳交易活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等内容均是研究人员相对关注的话题。
3.2.2 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
图2为CNKI数据库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图3为WOS数据库中我国学者发表的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线网络图,图中的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从图2中可以看到“碳金融”“低碳经济”“碳交易”等词汇在整个网络中处在比较核心的地位,是重要的网络节点,也是研究人员研究碳金融领域的重点。在国际期刊中的文献则主要集中于“China”“green finance”“carbon emissions”等词汇。
图2 CNKI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3 WOS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线网络图
3.2.3 年度热点关键词变化
由于2009年之前文献数据过少,本文仅考察2009—2021年高频关键词变化,2009—2021年碳金融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前10名的变化如表2所列。可以看到,2009年至2016年间低碳经济、碳交易等词汇成为仅次于碳金融主题词的年度热点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的变化中反映出我国碳金融体系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此外,可以发现金融创新也是该领域一大研究热词,碳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碳市场等与碳相关的经济活动方面产生影响,对金融创新起到推动的作用。在2016年后,绿色金融、碳排放等关键词成为了研究人员更加关注的内容。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碳排放、碳中和领域,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15-16]。据此,本文推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碳排放、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仍会是碳金融领域的研究重点。
表2 碳金融年度热点关键词演变
4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SATI软件对碳金融领域内的178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国内对碳金融的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爆发期、衰减期以及回暖期。同时学者更倾向于在国际期刊投稿,在外文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占比逐年增长。
②从研究热点来看,碳金融领域内的研究多集中于碳金融市场、低碳经济以及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等方面。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碳中和等主题词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话题。
③从热词变化来看,碳金融领域2016年之前的研究以探究低碳经济、碳交易及商业银行等内容为主,2016年之后,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绿色金融、碳金融市场、碳排放等相关问题。
4.2 展望
我国碳减排资源丰富,碳减排市场蕴含巨大的潜力,若能充分发挥碳金融在市场中的作用,对我国的碳减排工作意义重大。但我国碳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加上碳市场规模和成熟度有限,使得商业银行参与意愿不强,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因此受到限制[17]。同时,碳市场价格呈现总体偏低、均衡性差、稳定性弱的特点[18],碳金融市场在法律法规、市场交易机制、监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19-20]。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各国碳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国际碳价大幅度下滑,这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形成一定挑战,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建设任重道远,针对碳金融领域的研究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