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2022-09-14丁秋林卢素兰丛海龙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汀县农户融合

丁秋林,卢素兰,丛海龙,笪 静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州 3500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山区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这既是推进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山区土地资源禀赋匮乏,如何才能尽快实现产业兴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百姓实现生活富裕?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各地山区林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山区耕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丰富的林地资源就是百姓手中的“金山银山”。然而,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农原本有限的经营性林地资源变成了生态公益林[1]。因此,要想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林权改革成果的衍生物,逐渐成为兼顾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的重要发展路径[2]。着力发展立体林下经济,构建以林下种养业、采集业为先导、林产品加工业为关键、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业为支撑的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3],以三产融合推动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已经成为了实现山区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三产融合理论运用的领域主要有农村农业领域。肖卫东[4]等研究提出农村三产融合的定义为农业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融合、交叉重组,形成新型产业模式的过程。随后,吕明等[5]在农业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三产融合理论引入林业产业,提出“林业三产融合”是指林业一二三产业之间通过交叉重组、融合渗透等形式形成林业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型林业组织方式及过程。关于三产融合理论的研究中Koller[6]提出了农业的纵向整合理论,他认为农业产业整合目的是为了实现规模优势,以获得高收益;Trifon[7]认为农业的纵向整合会不断实现产业之间跨越式的整合,最终走向专业化生产;同时,刘松涛等[8]和郑倩等[9]研究了日本六次产业的发展,提出促进农村三产深层次融合要强化深度加工农产品,以农业种养结构为基础,不断向加工、销售、旅游服务等环节进一步衍生产业链条;李玉磊等[10]总结了日、韩、法三国的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经验,提出中国在农业三产融合过程中要不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强生产者权益的保障、对地域资源的深入挖掘利用、促进新型合作社的建立和强化技术服务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等政策建议;江泽林[11]等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发现,我国农业三产融合模式主要有农业内部融合模式、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模式、农业多功能融合发展模式、农业与非农业产业交叉融合模式等;陈俊红等[12]对比了农村与农业在三产融合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农村与农业三产融合各属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城融合是农村三产融合重视的,而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则是农业产业融合的重点。此外,研究者们又对农业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户就业增收方面进行了研究,刘永焕[13]和牛文涛等[14]研究发现三产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就业增收;刘建生等[15]研究农村三产融合样态类型、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提出农村三产融合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外部政策资本驱动、内部人力资本驱动资源获取与“政企民”共融共治是产业融合的三条路径。

目前,国外研究还较少涉及林下经济,其中与林下经济概念相似的是林农融合发展,其关注点要主要集中于对林业生态康养旅游方面。而在中国,相继出台的林下经济政策有利推进了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发现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有中药类、蔬菜类、菌类等10多种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在林下经济产业效益的相关研究方面,靳雅棋[16]基于农户视角的林下经济效益评价,提出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驱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合作社和公司的加入可以确保产业形成良好的销售渠道,降低潜在风险。但是目前关于林下经济产业一二三产业之间深度融合发展的研究还比较少,姚天香[3]首次对林下经济产业融合研究提出要以一二三产融合推动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在总结以往关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借鉴已有经验,将农业三产融合理论引入林下经济产业。基于此,本文提出林下经济三产融合的定义为:以区域林地资源为发展基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推动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其目的是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延伸、规模功能的拓展、产品质量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实现各产业经营主体和林农之间共同分享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增效、增质、增收为最终目的的过程。

表1 2015—2021年长汀县林下经济面积与产值

2 长汀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长汀县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多地少,曾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的破坏进一步的加剧了贫困程度。而如今,长汀县具有80.31%的森林覆盖率,其中有7.767万hm2的生态公益林。已初步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名录37处[17],是福建省“最绿”县份之一。曾今森林破坏严重,人民贫苦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从“生态脱贫”到“生态振兴”的新模式。广阔的林下空间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为长汀县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长汀县大力推进林下经济“211”工程,政府部门和有关经营主体聚力打造地域特色林下经济品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种苗繁育基地、电子商务展销中心等。目前长汀县已形成以林下菌类种植、中草药种植、花木幼苗培育、茶叶种植、以河田鸡为主的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旅游业等丰富的林下经济产业。林下养殖主要有河田鸡、蜜蜂、羊、豪猪、竹鼠等;林下间作有茯苓、姜黄、金银花、竹荪、兰花等。据统计,截至2021年长汀县林下经济面积达12.53万hm2,从2015年到2020年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增长了近2.2万多hm2。2015年到2020年产值增长了近10个亿,带动2.3万户林农创业增收。长汀县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 长汀县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与业态

第一种为1+2模式。这种模式是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和产品加工业之间相互交叉融合的一种形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林下空间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实现资源在各类型产业之间相互整合利用,以提高产业单位土地空间的产出率。另外,从一产到二产的融合,能实现产业链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最终以达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户增收的目的。例如: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项公亭千亩板栗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立体空间种养,2021年采用板栗树上套种铁皮石斛6.67多hm2,树下种植黄花远志、黄栀子、林芝等6.67多hm2,同时实现了2 000多羽河田鸡的养殖[18]。在晨露种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种植100多hm2的黄花远志,已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集合黄花远志茶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第二种为1+2+3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加入,使产业从开始的单一化种养业向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销售服务、旅游业等环节延伸发展,在全产业链条融合延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产业技术、资源、人才的整合,使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之间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汇聚各类资源,充分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例如,长汀县河田飞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长汀县河田鸡协会等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林下河田鸡养殖技术和合作模式。目前,长汀县河田鸡养殖已经形成了雏鸡培育、林下养殖、屠宰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长汀县河田鸡已经在省内外建立了良好的销售市场和鲜明的绿色“河田飞鸡”品牌形象。并且河田鸡文化也成为了长汀县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其特有的肉质和口感深受游客的喜爱。2020年全县出栏河田鸡1 070万羽、实施河田鸡养殖激励性扶贫项目119个,受益贫困户达2 535户,产值达10.7亿元[19]。

第三种为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林下经济产业形成线上智能化、精确化的生产销售监管体系,减少了林下经济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对于林下经济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宣传等都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能够很好的减少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中间成本,提高产业收益。例如,在林下经济种养业技术中,长汀县近几年不断引进林下经济产品培育技术,定期举行林下经济专项技术培训,解决农户种植技术难题。在林下产品加工业中,不断引进现代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产业生产的精细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在产品销售环节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各大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商品销售和物流模式。

第四种模式为产业集聚型融合发展模式。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各乡、镇、村依据自身自然资源环境、重点发展一项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集聚形式。同时,县一级通过对村镇特色产业“点串成珠,集群成链”[20],在县域形成一条集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文化创新服务的大型产链条,让小特色形成大产业,大产业链条衔接小产业链条,实现县域级产业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的汇集,形成县域级的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例如,长汀县区划汀西南为以铁长、新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竹灵芝、茯苓、铁皮石斛、野生红菇的林下草药种植区;汀南以河田镇、三洲镇为中心,重点发展河田鸡、豪猪、果子狸等林下特色养殖区;汀东以古城镇为主的适合休闲、观光、旅游的森林景观区。目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带动下,长汀县各乡镇依据自身条件主抓一项特色产业,已经形成20多个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2021年林下经济产值也突破了28个亿。

4 三产融合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三产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出路,为了有效解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问题,必须引入三产融合的相关理论。林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交叉、融合衔接能够促进林下经济产品生产业、产品加工业、产品市场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产业深度融合的初期通过整合地域基础资金、技术、人才,以实现产业初步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范围的拓展和产业功能的转型,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产业形式。新的产业形式和产业业态,会形成新的市场影响力,带动更多新的经营主体、农户、政府部门、企业关注到林下经济新型产业形式,吸引更多资本技术的入驻,在产业区域内形成优质的人才、信息技术、生产要素、电子物流支持体系。这些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实现林下经济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林下经济核心产品品质提升、核心经营主体壮大、核心服务提升的重要支撑,其目的是实现林下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和智能化,为林下经济三大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提供支持,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延伸。在整个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不断丰富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和创新技术促进产业的多样化、绿色生态化发展,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美丽和人民富裕为最终目标(如图1)。

图1 林下经济三产融合作用机制图

5 林下经济产业三产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

5.1 强化政府统一规划引领作用,提高农户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利益联结认识

政府统一规划引领、构建健全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是激发农户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第一,有关部门要深入了解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户的经营意愿,对于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的开展专家讨论会,形成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根据区域林下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统一的特色化规划设计;第二,要强化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推广力度,张贴林下经济发展标语,还可通过在村里树立产业典范,利用村支部、有引领带头示范作用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宣传推广的队伍中来,加大宣传推力度,促进农户等经营主体对林下经济产业的了解,提高农户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林地流转意愿;第三,要不断构建和优化农户与各大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让各大经营主体之间共同承担风险,减少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顾虑,让农户意识到林下经济行为不仅存在其经济价值,更有助于保护环境,潜移默化中使更多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中来。

5.2 加强政策资金支持,提高三产融合基础保障

政策资金的支持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一,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财政投入上,要对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各项资金支持做出明确的的规定,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在税收政策上,调整完善税务优惠目录,减少各大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的负担。同时对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的企业和经营主体按照产业规模进行一定的补贴政策;第二,完善金融保险政策。加大林下经济产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加强金融保险政策宣传,鼓励和支持农户等各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林下经济保险,进一步提高林下经济参保率,减少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有关主体发展林下经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政府和有关金融部门要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并购重组上市,做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农户自主进行承包地的流转和林地抵押贷款,以促进林地资源和产业资金的流通度。

5.3 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

推进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激活产业交叉融合效能是重点。第一,要深化第一产业内部各产业部门融合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挖掘特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促进林下种植+种植、种植+养殖、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等多种立体空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形式;第二,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要多元化发展林产品加工,结合特有的地域文化要素,赋予产品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市场辨识度的区域林下经济品牌。尤其是加强与中医药、保健、食品开发、化妆品、旅游等加工业、服务业的延伸合作。构建林产品生产加工“产、研、学”一体化的示范基地、示范工厂,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市场示范带动作用。

5.4 促进三产融合科技渗透,打造“产、供、销”多元化平台

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互联网加信息技术能够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优势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结起来,使林下经济种养、加工、销售、旅游服务、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使林下经济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重构,形成新型林下经济产业模式。第一,在林下种养和加工方面,有关部门要进行技术精简化,通过专家教学引领示范农户,引领示范农户带领其他农户,技术人员与农户之间建立技术帮扶对子的形式,快速实现技术纵深传递,让农户能够有人教、听得懂、学得会。同时在林下经济种养和农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引入适合的智能化大数据管理平台,对产品种养、生产加工、销售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减少林下经济在生产过程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第二,在市场推广营销方面,不断引进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林下经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推动林下经济三产实现线上线下开拓性的推广和市场营销。支持和鼓励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京东、淘宝等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构建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互联网+订单”“企业+订单”“个人+订单”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产品销售方式。

5.5 推进三产融合人才队伍建设,为壮大产业规模赋予动能

人才队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一,鼓励人才回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人才返乡创业的宣传推广,给予其在林地使用、银行信贷、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青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第二,培育专家人才队伍。各大高校、科研机构要加强林下经济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林业企业与院校之间形成“人才订单”。同时,要加强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已经在岗农户的技术培训,将农户转化为技术人才,形成多渠道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进乡、人才在乡、技术下乡;第三,要加强管理型、服务型、销售型、康养医学型等后备人才的培养。随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规模的壮大、业态形式的丰富,对于各种专业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加大,例如,林产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相关部门要设立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关职业技能考试,尽快实现林下经济产业人才体系的建设。

猜你喜欢

长汀县农户融合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融合菜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融合》
长汀县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