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关节功能、解剖结构的影响
2022-09-13胡家文
胡家文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多见,对患者的下肢功能及生存能力、生活质量造成较大不良影响。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作为其中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的类型,其治疗研究是重点[1-2]。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中,关于不同治疗方式效果的研究差异突出。同时,关节功能的改善与恢复,解剖结构的恢复及维持是疗效评估的重点。近年来临床中采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本类骨折的研究可见,但是其细致的效果研究相对缺乏[3-5]。本研究现探究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关节功能、解剖结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麻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20~65 岁;(2)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分型5~6 型;(3)骨折前下肢均正常,无疾病或骨折史。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合并慢性病或发生感染;(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麻醉或手术禁忌;(5)骨折前存在解剖结构指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及Rasmussen 影像学评分]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3 例。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及麻醉后,于膝关节前外侧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10 cm 左右,将关节各层依次切开,充分暴露关节部位的骨折病灶,平整处理关节面,缺损严重者采用异体松质骨进行填充,塌陷者则需进行复位处理,然后以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X 线检查复位满意后,再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缝合及引流处理。观察组则采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及麻醉后,首先于膝关节前内侧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5.0~8.0 cm,将关节各层依次切开,充分暴露关节部位的骨折病灶,进行复位,以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再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撤出克氏针;于膝关节前外侧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5.0~8.0 cm,将关节各层依次切开,处理胫骨前肌,充分暴露关节部位的骨折病灶,将塌陷的平台进行有效复位,必要者进行植骨处理,复位,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影像学检查复位满意后进行缝合及引流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术后3、6 个月的膝关节优良率。采用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及减分项目等组成,其中得分≥85、70~84、60~69 及≤59 分分别表示优、良、中、差[6]。优良=优+良。(2)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6 个月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分级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本研究就FMA 量表中的下肢部分内容进行评估,其对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及协调能力与速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其最高分为34 分,以分值越高表示下肢功能状态越好。BBS 评分包括14 个评估项目,均采用0~4 分5 级评分法评估,以分值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术后1、3、6 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采用X线进行检测。(4)比较两组术后1、3、6 个月的Rasmussen 影像学评分,对胫骨平台增宽、成角畸形及关节面塌陷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的评分范围均为0~6 分,以评分越高表示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31~63 岁,平均(43.6±9.1)岁;病程10~36 h,平 均(26.2±5.0)h;HSS 评 分33~53 分,平 均(46.3±5.1)分;Schatzker 分 型:5 型26 例,6 型17 例;致伤原因:车祸35 例,其他8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0~63 岁,平均(43.7±9.0)岁;病程9~38 h,平均(26.3±5.2)h;HSS 评分32~53 分,平均(46.1±5.3)分,Schatzker 分型:5 型25 例,6 型18 例;致伤原因:车祸34 例,其他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3、6 个月膝关节优良率比较 术后3、6 个月,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03、4.96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优良率比较[例(%)]
表1(续)
2.3 两组FMA 评分及BB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FMA 评分及BB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个月,观察组FMA 评分及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及BB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FMA评分及BB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TPA 及PA 比较 术后1、3、6 个月,观察组TPA 及PA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TPA及PA比较[°,()]
表3 两组TPA及PA比较[°,()]
2.5 两组Rasmussen 影像学评分比较 术后1、3、6 个月,观察组平台增宽、成角畸形、关节面塌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局部畸形及活动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较为特殊,因此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作为其中治疗难度更大的类型,其在治疗细节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7-8]。近年来关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式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单侧锁定钢板及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均是本类骨折的常见治疗方式,其中单侧锁定钢板为通过单侧固定的方式来对骨折进行治疗,对于血供的保护及创伤的控制均有一定的效果[9-10],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有研究认为,其对关节早期活动极为不利,因此对于后期关节功能的改善造成不良影响[10-12],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则为通过双侧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其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情况给予了更好的满足,有效控制了骨折移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临床受认可程度较高[13-15],但是本类治疗方式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及解剖结构的细致全面影响研究不足。
本研究就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关节功能、解剖结构的影响进行细致探究,结果显示,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侧锁定钢板治疗,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术后3、6 个月的膝关节优良率相对更高,术后1、3、6 个月的TPA、PA 及Rasmussen 影像学评分、FMA 评分及BBS 评分均相对更好(P<0.05),因此认为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与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对于复杂性骨折通过双侧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稳定性相对更好[16-18],且可有效控制单侧固定所致的关节活动不便等情况,因此更有助于控制术后关节僵硬的情况,也更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19-21],因此其综合价值得以凸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及解剖结构参数,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