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2022-09-13周志良吴坤鹏
周志良 吴坤鹏
肺癌为临床多发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可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 约占肺癌的80%。NSCLC 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1-2]。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开阔、清扫淋巴结便捷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诱发机体炎症及应激反应等。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NSCLC 治疗中应用广泛,且临床实践显示效果优异[3-4]。本文将对此两种术式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着重探究两种术式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21 年2 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WHO 关于NSCLC 的诊断标准,经胸部CT、支气管镜检与病理切片确诊[5-6];(2)病灶直径<4 cm;(3)无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重要脏器病变;(3)术前已接受放化疗;(4)合并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5)存在手术禁忌证;(6)有精神病史。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A 组、B 组,每组52 例。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项研究,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 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取健侧卧位,双腔支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静吸复合麻醉满意后,在腋前线第4~5 肋间做约4 cm 长的切口为主操作孔,在腋后线第7~8 肋间做1.5 cm 长的切口为腔镜孔,以肩胛下角线第7~8 肋间做1.5 cm长切口为辅助操作孔。常规置入胸腔镜及切割缝合器,切除病变肺叶,实施淋巴结清扫。常规处理支气管,结扎血管,留置引流管。B 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术前准备与A 组相同。于第5~6 肋间后外侧行15~20 cm 切口进胸,切开肋间肌后,保留前锯肌,撑开肋间10~20 cm,切除病变肺叶,淋巴结清扫,术毕经第7 肋间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均随访1 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3 d 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于术前及术后3 d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的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操作与炎症因子指标相同。(4)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于术前及术后3 个月评估,量表共包括5 个维度,分别为生理机能、社会与家庭、情感职能、功能状况与肺癌附加状况,生理机能、社会与家庭、功能状况3 个维度评分范围0~28 分,情感职能评分范围0~24 分,肺癌附加状况评分范围0~36 分,分数与生存质量成正比。(5)比较两组1 年生存率。随访1 年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计算1 年生存率=生存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续)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A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 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hs-CRP、PCT、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hs-CRP、PCT、TNF-α、IL-6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A 组均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Cor、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or、PGE2水平均高于术前,但A组均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4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2.5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 组均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续)
2.6 两组术后1 年生存率比较 两组术后1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3,P>0.05),见表6。
表6 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例(%)]
3 讨论
NSCLC 占肺癌的80%以上,发病隐匿,侵袭性强,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7]。现在医学研究表明,NSCLC 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可播散及转移,若未加以及时治疗,可通过侵犯胸膜形成种植转移,散播速度极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8-9]。外科手术是根治NSCLC 的首选手段。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虽效果显著,但对人体造成较大创伤,机体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较为严重,术后患者机体疼痛程度较高,致使预后不佳[10]。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成为治疗NSCLC 的主要手段,其可弥补常规开胸手术切口长、术中出血量大、预后不佳等缺陷。具体而言,在胸腔镜手术中,通过电视显像,医生可对患者的胸腔内部情况予以详细的观察,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11-12]。且手术切口小,操作快速,术中出血量少,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胸腔镜手术可更系统地清扫淋巴结,根治效果显著,且对肺组织予以尽量保留,可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肺功能,整体治疗效果优异[13-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 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 组,提示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显著。
NSCLC 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不佳,手术创伤可引起机体局部炎症反应。血清炎症因子是反映机体创伤程度及炎性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15]。hs-CRP 是一种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在机体受到损伤或遭受感染时,其表达量显著上升[16]。PCT 是降钙素的前肽,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17-18]。TNF-α 则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其对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可导致机体发热,引起细胞凋亡,诱导IL-6 产生,引发炎症反应,阻碍肿瘤细胞的繁殖[19-20]。本研究显示,A 组患者hs-CRP、PCT、TNF-α、IL-6 水平均低于B 组,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轻NSCLC 患者炎症反应,与鄯丽民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当机体遭受创伤时,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往往同时进行。Cor、PGE2水平反映了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体现机体的整体状况和免疫功能的破坏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的Cor、PGE2水平均低于B 组患者,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轻NSCLC 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手术创伤对免疫功能的破坏。
NSCLC 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炎症及应激反应等均会导致其生理机能、功能状况不佳,从而致使情感职能受损,社会与家庭支持压力加大。优良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出现,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程度,促使机体机能快速恢复。本研究显示,A 组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B 组,提示胸腔镜手术可促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有利于预后。
在本研究中,A 组1 年生存率为86.54%,高于B 组的80.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胸腔镜手术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SCLC 患者1 年生存率,但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有关。后期在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分析两种术式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减轻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效果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