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背部刮痧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2022-09-13罗明芳杨洪秋
罗明芳,邓 映,杨洪秋,杜 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四川 泸州,646000)
痤疮,中医又名“粉刺”、“面疱”,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1]。其好发于颜面、前胸及后背,是一种有损美感的疾病。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皮损主要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等,给患者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目前,临床医学皮肤美容科常采用红蓝光照射、化学剥脱等方法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其中30%超分子水杨酸因其具有抗炎、广谱抗菌、调节角质、易溶于水等多效性,在临床上治疗轻中度痤疮取得较好疗效,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所青睐[2-4];而刮痧疗法作为祖国的一种传统外治疗法,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已证实刮痧具有抗炎、调节雄激素从而减少皮脂腺分泌等作用[5-8],被用于各型痤疮的治疗中,且疗效确切。因此,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背部刮痧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取得更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痤疮分级按照国际改良痤疮 pillsbury分级类法[9],所有患者均符合I到Ⅲ级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选取70例符合轻中度寻常痤疮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取得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近1月口服过治疗痤疮药物及外用药物者;②面部或背部有皮肤破损或者其他炎症性疾病者;③妊娠、拟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有严重心脑、肝肾及血液疾病病史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⑤有严重颈、胸、腰椎疾病史者;⑥瘢痕体质,治疗期间会长期接触光照或紫外线者;⑦对水杨酸或精油成分过敏者;⑧不能坚持治疗或随访的患者。
一般资料: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刮痧疗法) 35例,对照组(30%超分子水杨酸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 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使用材料及选穴
30%超分子水杨酸(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博乐达;生产许可证: 沪妆 20160119);背部刮痧治疗:选取督脉循行线(大椎至身柱)和背部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穴至胃俞穴)[6-7],待痧痕消退后可行下一次刮痧治疗,刮痧疗法每2周1次。
1.2.2 治疗方法
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建立门诊档案,沟通相关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洁面部,同光源同角度下用VISIA和专业相机拍照记录,取正侧面部照片存档。
对照组:仅予以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蒸馏水清洁皮肤,于眼周、鼻唇沟、口角涂抹红霉素软膏保护皮肤,均匀喷洒蒸馏水湿润面部皮肤,将30%超分子水杨酸均匀涂抹于面部,反复喷洒蒸馏水并适当按摩,直至大多数皮损及周围出现红斑或白霜为终点反应后,使用蒸馏水清洗面部皮肤,然后冷敷15-20min。每2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共1个疗程,嘱术后注意补水保湿修复和防晒[18]。
治疗组: 予以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背部刮痧治疗,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刮痧疗法[7]:嘱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施术区皮肤,将万花油均匀涂抹于背部刮痧穴区,取水牛角原料刮痧板刮痧。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从上向下均匀用力刮拭督脉(从大椎至身柱)和背部膀胱经(从大杼穴至胃俞穴),以能忍受为度,每侧刮20-30次,注意不要刮伤皮肤。行第2次及以上刮痧治疗时,若出痧不明显不可强求出痧,避免损伤背部皮肤。刮痧每2周1次,5次为1个疗程,总共1个疗程。
1.2.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4周用VISIA和专业相机拍摄患者正侧面部照片,分析治疗前后VISIA中白光及紫外线光下皮损(包括丘疹、脓疱、粉刺)和紫质分数情况来判断疗效。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内容,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临床痊愈:皮损消退率≥95%;显效:皮损消退率≥70%;有效:皮损消退率≥30% ;无效:皮损消退率 <30%或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样本例数×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6,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紫质分数值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面部紫质分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请见图1,表2、表3。
图1 典型案例
表2 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
表3 2 组治疗前后面部紫质分数比较[例(%) ]
2.2 不良反应
在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后,对照组有4例出现面部红斑、灼热、疼痛感明显,1例出现皮肤轻微瘙痒、紧绷感。治疗组有2 例出现面部轻微红斑、灼热感,1例出现面部脱屑。上述患者予以冷敷及加强保湿,2-3天后明显缓解。
2.3 复发情况
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患者面部痤疮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71%;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4.28%。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其发病机制包括免疫炎症反应、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9]。传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常外用或口服维甲酸类及抗生素等药物,但由于维甲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抗生素的耐药性,导致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为满足现代患者需求,临床发现红蓝光照射、强脉冲光、化学剥脱术等治疗方式对轻中度痤疮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逐步被广大痤疮患者接受认可,给痤疮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其中,临床研究发现水杨酸化学剥脱术可以在不破坏皮肤屏障的情况下促进角质层成熟,且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具有抗炎、广谱抗菌能力和调节油脂分泌等作用。但水杨酸不溶于水的特质极大限制了水杨酸在皮肤美容上的应用[11]。而30%超分子水杨酸,采用超分子化学技术,使水杨酸既可溶于水又具有亲脂性,同时兼顾广谱抗菌、抗炎、双向调节角质、调节油脂分泌的功效,且能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12]。基于此,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常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并取得了确切疗效[2-4,10,13],且30%超分子水杨酸具有患者依从性高、起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祖国传统医学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的阐述相当成熟,临床上常采用中药内服、中药面膜外敷、火针、刮痧等治疗方式取得一定的疗效,而刮痧疗法是具有简单易行、便宜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数据也证明刮痧能够抗炎、调节雄激素从而减少皮脂腺分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力等作用[7-8,15-17],与30%超分子水杨酸具有共同的抗炎、调节油脂分泌的优点。
刮痧疗法是指在人体皮肤表面部位进行刮、挤、揪等物理刺激,从而使皮肤表面出现潮红、暗红色或紫红色的瘀点、瘀斑等出痧表现。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云“百病皆可发痧”,刮痧疗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反复刺激体表络脉、皮部和经络,进而激发脏腑之元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平衡、行气活血、清热排毒、疏通经络等功效[5-7,14]。
据《灵枢》中“太阳主外”,可知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是身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刮拭膀胱经可清泻脏腑之火,也可引邪外出,达到清泻血中郁热的作用。“背为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是祖国传统医学普遍共识,因此,刮拭督脉可调节阳经气血、开窗散郁、驱邪外出、调理冲任、调节内分泌,从而治疗痤疮,减少复发的可能性[5-7]。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轻中度寻常型痤疮,两组均有较好疗效,但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紫质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面部紫质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有效调节面部油脂分泌,从而减少痤疮复发率。
综上所述,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背部刮痧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显著,比单独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有效率更高,对VISIA检测的紫质值改善更为明显,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有效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方案之一,且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因本研究仅限于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治疗且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所得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偏差,且痤疮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复发,对各种治疗方式可能产生耐受性,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