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果壳和果仁中脂肪酸成分比较分析
2022-09-09文强韩昀轩罗麟霜万丽琼索玉凯李干鹏
文强 韩昀轩 罗麟霜 万丽琼 索玉凯 李干鹏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500)
松子是红松、华山松和白皮松等松科植物的球果,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出产,但以东北和西南地区为主,是重要的农林资源。松仁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其脂质含量可以达到60%以上[1]。松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植物甾醇等成分已被证实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脂、抑制肿瘤等功效[2-3]。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松仁油以其独特的营养和健康特性愈发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松子壳作为松仁生产的副产物,其重量可以占到整个球果的70%[4]。研究表明,松子壳中含有丰富的脂质、蛋白质、多糖和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如果能够对其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5-6]。本研究对松子壳和果仁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分析比较两者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指标,为松子壳油的深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松子松子收集于东北长白山地区,经鉴定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Sieb.et Zucc.)的果实。
1.1.2 试剂没食子酸(99%)、福林酚、37 种脂肪酸甲酯混标、溴化钾(99.99%):Sigma-Aldrich公司;无水硫酸钠、碳酸钠、石油醚、正己烷、异丙醇、氢氧化钾、氯化钠、无水乙醇、碘化钾等(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 仪器与设备分析天平:BSA124S,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G,郑州长城科工贸易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HH-4 型,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磁力搅拌电热套:CLT-1A,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N,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HERMOFISHER ISQ,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油脂的提取将干燥后的松子果仁(60℃条件下干燥56 h)粉碎,并用50 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称取100 g 碎果仁装入索氏提取器,以石油醚(沸程60~90℃)为提取溶剂,70℃回流提取24 h,最后旋转蒸干溶剂,获得果仁油脂。采用相同的方法提取松子壳油脂,将提取得到的油脂置于-20℃保存备用。
1.2.2 理化指标的测定以松子果壳和果仁油脂为原料,分别测定酸值[7](参考《GB/T 5009.229—2016》)、过氧化值[8](参考《GB/T 5009.227—2016》),皂化值[9](参考《GB/T 5534—2008》)和碘值[10](参考《GB/T 5532—2008》),每个样品每项指标平行测定3 次。
1.2.3 脂肪酸组成分析样品甲酯化:吸取0.2 mL 油脂于100 mL 离心管中,加入20 mL 正己烷,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加入20 mL 硫酸-甲醇溶液(2%),混匀并于60℃水浴锅中反应30 min;随后加入20 mL 蒸馏水摇匀,静置分层后吸取上清液,稀释10 倍并过滤至进样瓶中待测。
GC-MS 条件:采用THERMOF ISHER ISQ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质成分进行分析,TR-IMS 型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40 ℃,进样体积为1.0 μL,分流比1:40,载气为高纯度氦气。
MS 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传输线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质谱扫描范围为35~450 amu。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50℃,以10 ℃/min的速率升至180℃,保持2 min 后,以2 ℃/min升至188℃,保持2 min;随后以0.2 ℃/min升至190℃,保持2 min,再以5℃/min 升至220℃,保持2 min;最后以10 ℃/min升至260℃。采用wiley7n.1 谱库进行定性,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
1.2.4 红外光谱分析
将干燥的溴化钾粉末在红外灯照射下研磨,用液压挤压器将其压成透明平整的小圆块;在小圆块中心滴加一滴油脂,采用Nicolet 5700 红外光谱仪,在4 cm-1的分辨率下重复扫描128 次,光谱扫描为4 000~500 cm-1;用Omnic 8.2 软件采集红外光谱数据,并用Origin 2021 软件绘制红外光谱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子果壳与果仁油脂的理化性质分析
如表1 所示,松子果仁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均在国家食用油标准要求的范围内,且具有较高的碘值,说明果仁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与果仁油相比,果壳油的过氧化值较高。在皂化值和碘值方面,果壳油有较好表现,说明其亲水性较强,杂质含量高于果仁油。然而,果壳油和果仁油的酸值差异十分明显,果壳油的酸值(117.62 mg/g)极高,是果仁油酸值的100 多倍,远远超过了食用油标准《GB/T 2716—2005》的要求(≤4.0 mg/g),说明其含有过多的杂质或酸性物质,可能在储存的过程中受到光线、高温、氧气等作用,致使游离脂肪增加,油脂酸值随之增加,导致酸败。
表1 东北松子果壳和果仁中油脂的主要理化性质对比
2.2 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使用GC-MS 对松子果壳和果仁中油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2、表2 所示。果壳和果仁油脂中分别检测到17 和15 种脂肪酸,且都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分别达到86.4%和89.7%。果壳油脂中含有月桂酸和二十一碳酸,其余脂肪酸的种类与果仁油脂相同;两者都是亚油酸含量最多,分别达到了51.5%和55.2%,其次为油酸,含量分别为32.2%和31.8%。近年来,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各种炎症介质的致炎作用,可促进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细胞凋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11-12]。亚油酸能在人体合成重要的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进而能直接合成重要的前列腺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同时具有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血压及抗脂肪肝、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作用[14-15]。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松子果壳和果仁油中均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油酸,这为开发利用松子果壳油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表2 松子果壳和果仁油脂肪酸组成
2.3 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红外光谱对松子果壳和果仁油脂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 所示。3 000~2 700 cm-1处吸收带代表的是—CH3、—CH2、—CH 特征吸收峰,1 700~1 650 cm-1处吸收带代表的是长链脂肪酸中酮类和醛类的特征吸收蜂,1 450~1 250 cm-1处吸收带代表的是醇类、酯类的特征吸收峰,950~750 cm-1处吸收带是苯环双取代吸收峰。同时,从图3 中可以发现,红外光谱图在2 900、1 650、720 cm-1处具有较强吸收,这与REDA 等[16]报道(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的功能基团(C—H 和C═O)在2 900、1 600、750 cm-1处具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基本吻合,说明松子果壳和果仁油均含有大量的不饱和双键,这也验证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
3 结语
我国的松子资源丰富,且消费者对松子果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直接导致大量的松子壳作为废弃物被丢弃。为了实现对松子壳的有效利用,本实验对松子壳和果仁中油脂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松子壳油的过氧化值较高;在皂化值和碘值方面,果壳油有较好表现;但果壳油酸值远超食用油标准,说明其含有过多的杂质或酸性物质,可能在储存的过程中受到光线、高温、氧气等作用,致使游离脂肪增加,油脂酸值随之增加,导致酸败。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松子壳和果仁中油脂的组成大体相同,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分别达到 86.4%和89.7%,且亚油酸、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因此,如果能够解决酸值等主要理化指标过高的问题,松子壳油也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