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黄金百香果扦插培育大苗的影响
2022-09-09陈木兰
陈木兰
(福建省三明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福建三明 365000)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Sims),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栽培的主要有紫果种、黄果种和杂交种[1]。2015 年以来福建省三明市将百香果列为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广的特色果类之一,实现了百香果生产的较快发展,2018 年栽培面积800 hm2,产量6 000 t[2]。其中黄金百香果因其个头、口感、可食率都更胜一筹,价格好,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广大种植者的欢迎[3],且近年来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4]。在闽西北地区因冬季经常出现霜冻天气,再加上连作障碍、病虫害等原因,黄金百香果多采用大苗一年一植方式[5-7],对种苗需求量大,而三明地区尚未有规模基地可以有效自繁培育黄金百香果大苗,多从漳州、龙岩等外地购买苗木。目前,百香果种苗繁育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2 种方式,而以鲜食为主的黄金百香果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
百香果扦插繁殖的效果主要受插穗、基质和生长环境三大因素共同影响[8]。关于百香果扦插技术研究报道多是对插穗的选择[9-1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14-16]、基质选择[10-11,17-18]、扦插方式[5-6,19]及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12,20-21]对扦插苗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长度、扦插成活率等影响效果。而对扦插成活后移栽及培育百香果大苗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次试验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国光根盼生根剂,比较不同浓度处理、不同扦插时间及不同扦插移栽基质配比3 个因素,对黄金百香果扦插培育大苗的影响,以期为闽西北地区及相同生态区培育黄金百香果大苗的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在三元区岩前镇吉口村三明市吉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香果示范园基地,育苗棚面积667 m2,覆膜保湿培养,根据干湿情况,及时进行补水,因闽西北山区冬季霜冻天气温度低,搭一人高双层薄膜小拱棚保温,甚至增温,确保种苗安全过冬。
1.1.2 试材试验品种采用黄金百香果,取生长充实、无病虫伤口、腋芽饱满、粗度0.4~0.8 cm 的当年生新枝半木质化的硬枝茎段作为插条[10]。每根插条长度10~15 cm,留2~3 个芽,基部在节下端剪斜口、上端距节2~3 cm 处剪平口,同时剪去插条1/2 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准备扦插。
生根剂选用国光根盼(5%吲丁·萘乙酸)可溶液剂(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海状元有机肥(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育苗基质,主要成分是泥炭和椰糠(江苏小瓢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扦插穴盘选用32 孔,每孔边长6 cm×6 cm,高12 cm;育苗营养杯口径18 cm,高20 cm。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1.1 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共设4 个处理,即国光根盼50、100、200 mg/L、无处理,每个处理扦插96 根插穗,3 次重复。每个处理各浸泡1 min 再扦插,采用小飘虫牌育苗专用基质。
1.2.1.2 不同扦插时间共设3 个扦插时间处理:9 月5 日、10 月5 日、11 月5 日,每个处理扦插96 根插穗,3 次重复。用100 mg/L 的国光根盼处理插穗,采用小飘虫牌育苗专用基质。
1.2.1.3 不同基质配比2019 年9 月5 日,共选用3 个处理,即原始阔叶林山皮土70%+海状元有机肥30%、基质70%+海状元有机肥30%、水稻田土70%+海状元有机肥30%,每个处理扦插96根插穗,3 次重复。1 个月后使用以上3 种基质配比移栽,每个处理移苗30 株,3 次重复,均选用9 月份扦插成活的健壮、无病虫害小苗。在2019年试验的基础上,2020 年9 月5 日调整基质配比,选用3 个处理: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基质80%+海状元有机肥20%,水稻田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重复试验。
1.2.2 指标测定不同浓度生根剂、不同扦插时间、不同基质配比扦插30 d 后,分别统计成活率。成活率=成活苗数/扦插总数×100%。
不同基质配比移苗50 d 后统计成苗率(苗高20 cm 以上)。成苗率=成苗数/移栽总数×100%;120 d 后统计大苗率(苗高60 cm 以上,茎粗3.5 mm 以上)。大苗率=大苗数/移栽总数×100%。
1.2.3 数据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及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扦插育苗过程
本试验中黄金百香果的扦插育苗观察记录过程,主要分为4 个阶段:(1)扦插30 d 后苗生长情况(图1-A),可观察统计各处理的成活率情况,判断处理成活不好的扦插苗;(2)扦插60 d 后可移栽的苗(图1-B),此时已长出大量不定根,若成团情况好,可移栽育苗营养杯;(3)移栽50 d后的成苗情况(图1-C),可观察统计各处理的成苗情况;(4)移栽120 d 后的大苗生长情况(图1-D),此时一般已成大苗,可移栽大田种植。
2.2 生根剂处理对百香果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1 可知,3 种处理的百香果成活率为国光根盼100>200>50 mg/L>CK,差异极显著,国光根盼100 mg/L 处理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1.4%。
表1 不同生根剂浓度处理对成活率的影响 单位:%
2.3 扦插时间对百香果成活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随着扦插时期的推迟,各处理扦插成活率均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9 月扦插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10、11 月,后两者之间又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表2 扦插时间对百香果成活率的影响 单位:%
2.4 基质配比对百香果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3 可以看出,2020 年3 种扦插基质的成活率明显高于2019 年3 种扦插基质的成活率;2020 年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94.6%;基质80%+海状元有机肥20%和水稻田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处理的成活率也较高,均在87%以上,这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019 年原始阔叶林山皮土70%+海状元有机肥30%和水稻田土70%+海状元有机肥30%处理的成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基质70%+海状元有机肥30%处理。可见,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是百香果最佳的嫩枝扦插基质。
表3 基质配比对百香果的扦插成活率 单位:%
2.5 不同基质配比对百香果成苗率的影响
如表4 所示,和扦插成活率不同,2019、2020年各移栽基质处理的成苗率表现都不错,均在86%以上;其中以原始阔叶林山皮土为主的移栽成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 92.3%和93.1%;其次是以基质80%+海状元有机肥20%的移栽成苗率达91.5%;再次是水稻田土70%+海状元有机肥 30%和水稻田土 80%+海状元有机肥20%处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质70%+海状元有机肥30%的成苗率最低,但与以水稻田土为主的2 个基质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百香果成苗率 单位:%
2.6 不同基质配比对百香果大苗率的影响
如表5 所示,2019、2020 年各处理的大苗率在56.7%~73.2%,其中以原始阔叶林山皮土为主移栽的百香果大苗率最高,其次是专用基质为主移栽的大苗率,以水稻田土为主移栽的百香果大苗率最低;其中海状元有机肥占20%的大苗率均高于相应基质海状元有机肥占30%的大苗率,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的大苗率最高,达73.2%;水稻田土70%+海状元有机肥30%的大苗率最低,仅为56.7%。
表5 不同基质配比下百香果的大苗率 单位:%
2.7 不同基质配比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由表6 可知,成苗率与大苗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示成苗率越高,可培育成大苗率也高;成活率与成苗率成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示扦插成活率高的,成苗率也高。
表6 基质配比处理百香果各指标间相关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多数研究都表明,采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生根粉(ABT)等植物激素处理有利于百香果扦插生根。本试验采用国光根盼(5%吲哚丁酸·萘乙酸),试验表明,3 种处理(50、100、200 mg/L)的成活率都极显著高于CK,三者之间又有极显著差异,以国光根盼100 mg/L 处理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1.4%,这与孙宁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杨冬业等[9]、Bemkaireima 等[13]利用IBA对百香果插穗进行处理,扦插成活率高。而张天翔等[10]、赵家桔等[14]、苏艳等[22]采用NAA 作为百香果的生根培养处理剂,均取得一定效果。黄东梅等[16]采用3 种浓度(100、200、300 mg/L)的ABT 和IBA 对枝条进行生根试验,结果表明,IBA 处理后的效果优于ABT。
吴松海等[19]认为,百香果扦插繁殖一般选在每年10 月底至12 月上旬进行。在福建省宁德市,因易受低温影响,一般在秋季的9—10 月进行扦插[23]。而在福建武平,黄果西番莲地方品种扦插育苗适宜时间为每年8 月下旬至9 月下旬[24]。彭婷等[7]研究发现,秋季扦插可结合整形修剪,变废为宝,大规模进行扦插繁殖,用于来年春季移栽。其实,只要温度和水分适宜,百香果全年均可扦插繁殖,扦插时间主要取决于繁殖环境[8]。本试验扦插育苗主要是为翌年提供大量用苗,而且试验结果表明,三明等闽北地区9 月份气温基本为20~30℃,适合百香果生长,不但扦插成活率高,且培育到翌年3—4 月刚好可成大苗移栽入地;本试验还发现,10 月份扦插育苗成活率虽显著高于11 月份,但在闽北地区11 月至翌年2 月属于冬季,气温低,植株基本不生长,待到3—4 月还需拱苗成大苗后移栽,增加成本,不宜提倡;而11 月份气温较低不利于百香果扦插苗的愈伤组织形成,生根后地上部侧芽也不易萌发,会出现生根后又死亡的现象,且扦插生根后的插穗不易形成根团,与刘智成等[25]研究一致。至于能否8 月份扦插育苗翌年移栽,有试验表明,因苗期过长容易出现黄根、老根现象。
扦插基质为百香果插穗生根提供水、气、热条件,基质要求疏松、通气、保湿。选择适宜的基质是扦插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张天翔等[10]认为,选用泥炭∶黄壤=1∶1 为扦插基质时,百香果的扦插效果最为理想;金立敏等[11]研究表明,3种质地的插穗混合扦插以草炭综合效应最好,珍珠岩的最差,选当年嫩枝作为插穗时,以选用蛭石作为扦插基质最好。张丽敏等[17]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壤∶有机肥=1∶0.05 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3%。本试验中,在三明地区原始阔叶林山皮土和水稻田较易获得,2020 年3 种扦插基质的成活率均高于2019 年相应的扦插基质为主的成活率,其中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 20%处理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可达94.6%;2019、2020 年各处理的成苗率表现都不错,均在86%以上,以原始阔叶林山皮土为主的移栽成苗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92.3%和93.1%;以原始阔叶林山皮土为主基质配比的大苗率也显著高于以泥炭和椰糠为主专用基质和以水稻田土为主的基质配比,以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处理的大苗率最高,达73.2%。本试验相关性分析表明,成活率与成苗率成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示扦插成活率高的,成苗率也高;成苗率与大苗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示成苗率越高,可培育成大苗率也高。
3.2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闽西北地区及相同生态区黄金百香果扦插培育大苗最佳处理组合为9 月份扦插,采用国光根盼(5%吲哚丁酸·萘乙酸)100 mg/L 处理,以原始阔叶林山皮土80%+海状元有机肥20%基质配比,其扦插成活率为94.6%,成苗率为93.1%,大苗率为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