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观察
2022-09-09郑静
郑静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由 Epstein-Barr(EB)病毒引起,其传播途径多以亲密接触、飞沫等形式为主,具有起病急的特点,表现为乏力、咽痛、发热等症状,且少数患儿存在泌尿、消化系统等损伤,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存在一定影响[1-2]。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多以休息、补充水分、抗病毒等为主,其中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为临床常用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对提高患儿预后具有积极影响,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免疫功能发育尚未齐全,且长期用药对患儿身心影响较大,因此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3-5]。调查显示,IM患儿存在免疫功能障碍,重组人干扰素α1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 1b,rhIFN-α1b)不仅能发挥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具有抗病毒的效果[6]。但临床关于rhIFN-α1b辅助治疗IM患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200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疗效、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安全性、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200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依从性较好,能坚持完成;(2)无沟通障碍;(3)无吞咽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巨细胞、肝炎病毒等感染性疾病;(2)合并存在严重疾病;(3)入院前1个月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退热、保肝、卧床休息等治疗,并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海南利能康泰制药,国药准字H20067223,规格:0.125 g)10 mg/kg 治疗,静脉滴注,8 h/次,持续给药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即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工程,国药准字 S20040039,规格:10 μg∶0.5 ml/支)治疗,5 μg/次,2 次 /d,持续给药 1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皮疹、发热等症状消失或改善,肝功能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肝功能等指标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抽取患儿静脉血5 ml,选取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3+),CD4+、CD8+、CD3+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35%~55%、20%~30%、50%~84%。(4)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脾肿大消失时间、肝肿大消失时间)。(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选取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s)]
组别 TNF-α IL-6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100) 2.26±0.47 1.15±0.24 21.033 <0.001 19.26±2.51 10.32±1.24 31.933 <0.001对照组(n=100) 2.15±0.42 1.64±0.35 9.328 <0.001 19.74±2.40 14.30±1.30 19.931 <0.001 t值 1.745 11.546 1.382 22.154 P值 0.083 <0.001 0.168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均升高,且观察组CD4+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CD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CD8+、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s)]
组别 CD4+CD8+CD3+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100) 25.02±1.62 36.62±1.68 49.704 <0.001 37.62±5.26 28.26±3.54 14.763 <0.001 70.32±2.65 55.36±3.42 34.577 <0.001对照组(n=100)25.34±1.27 28.65±1.94 14.275 <0.001 37.96±5.64 33.20±3.24 7.318 <0.001 70.02±3.69 63.02±3.47 13.820 <0.001 t值 1.555 31.056 0.441 10.294 0.660 15.722 P值 0.122 <0.001 0.660 <0.001 0.510 <0.001
2.4 两组临床相关症状对比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脾肿大消失时间、肝肿大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相关症状对比[d,(±s)]
表5 两组临床相关症状对比[d,(±s)]
组别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脾肿大消失时间 肝肿大消失时间观察组(n=100) 4.20±0.68 5.14±0.53 6.03±0.39 5.23±0.41对照组(n=100) 6.20±0.71 7.03±0.65 7.64±0.51 7.03±0.48 t值 20.344 22.535 25.077 28.51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IM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调查显示,<6岁的患儿临床表现多为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15岁的感染者多呈典型症状[7]。且该病与其他全身性病毒感染相似,并发症较多,可引起多系统损伤,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影响患儿预后。因此,临床治疗需结合患儿病情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发症为目前研究的重点[8-9]。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00例IM患儿,采用rhIFN-α1b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对照组采取的更昔洛韦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DNA病毒药,其抗病机制为将病毒编码转化为二磷酸和三磷酸,进而阻碍病毒DNA聚合酶[10-11]。该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较好的吸收效果,静脉注射后,利用脑血管屏障同深部阻滞,充分发挥药效,且由于药物不在人体内代谢,安全性较好,对肝酶系统损伤较小,毒性较小。另外,可以阻碍病毒DNA的复制,且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该药安全可靠、起效快[12]。不过有研究指出,该药抗病毒效果依赖于胸腺嘧啶激酶磷酸化,但EB病毒不会合成胸腺嘧啶激酶,因而降低其临床效果[13]。本研究观察组另加用rhIFN-α1b辅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相关症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干扰素为人体感染病毒后分泌的免疫因子,有抗病毒的作用。临床分为3型,其中Ⅰ型为临床常用的干扰素,又分为INF-α、INF-β等,其中INF-α主要是INF-α1b亚型,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增殖、抗肿瘤等作用[14]。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产生具有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阻碍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提高T细胞、NK细胞的活性,进而消灭病毒,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且对机体本身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该药还可作用于淋巴细胞,改善其吞噬细胞功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能力,加快病情康复,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这一点表6已证实。
EB病毒可侵袭患儿免疫细胞,引起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CD4+细胞耗竭,引起抑制性/杀伤性的CD8+细胞大量繁殖,进而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且IM患儿多存在异常免疫应答,CD8+水平较高,可分泌并诱发多种炎症因子产生,如IL-6、TNF-α等,对机体组织器官产生损害,引起心肌内各种酶进入血液循环。且在IM患儿中,TNF-α、IL-6、CD8+、CD3+水平呈较高水平表达,CD4+水平呈低水平表达。本研究经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D4+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CD8+、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这一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一定程度上能恢复其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为:更昔洛韦可阻碍DNA多聚酶的合成,使得DNA延长受阻,进而减少EB病毒的复制,联合rhIFN-α1b应用,可加快体内T淋巴细胞的恢复,控制其病毒复制,进而阻碍机体异常抗病毒所产生的免疫损伤,恢复其免疫功能,加快患儿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对IM患儿采取rhIFN-α1b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其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安全性相对较高,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