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2-09-09邝秀媚吴春艳陈国萍
邝秀媚 吴春艳 陈国萍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手术科,广东 佛山 528200)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指用人造髋关节置换病变的髋关节,充分利用人工关节代替有缺陷或坏死的关节,从而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此种手术方式具有愈合时间短、预后佳等优势,备受医患的青睐。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于髋关节置管术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上手术本身产生的应激刺激,患者多伴有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也影响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1-3]。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是一种围术期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起到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干扰因素、促进术后身体康复的目的。本次研究共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80例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共选取80例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40例/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93岁,平均(75.97±2.3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97岁,平均(75.52±2.67)岁。通过对比,2组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1)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2)无手术或麻醉禁忌;(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手术。排除标准[5]:(1)合并认知、意识障碍;(2)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术后交代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行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1)术前护理配合: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关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术中的配合方法,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术前宣教。了解患者术前的紧张和焦虑程度,并根据负面情绪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术中护理配合:规范应用手术体位减压垫,有效预防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实施标准体位固定方法,满足手术医生操作需要,提高手术效率;调节室温在24℃-26℃,并常规使用暖风机、输血输液加温设备,预防低体温及麻醉后寒颤的发生;予患者过床需保证有4名以上医护或专职人员,转运过程使用软枕维持患者患肢的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预防搬移患者过程中发生关节脱位及非计划性拔管意外;另外,还综合既往的护理经验,总结手术中常见的风险事件,并积极的做好预先处理准备。一旦患者术中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或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快速反应,并快速调整与医生的协作,积极配合手术医师。(3)术后护理配合: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器械和相关医疗物品,回收医疗废物。同时,主动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以患者舒适为适宜。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术后护理以及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观察指标:主要统计2项指标,分别是生命体征指标、护理满意度。(1)对2组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进行监测、统计和对比。(2)准确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比较2组的发生率。(3)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6],问卷的总分是10分,根据所得分数判定满意度等级,满意度等级包括非常满意7-10分、较满意4-6分、不满意0-3分,计算比较2组的满意度。
5 结果
5.1 护理前与护理后2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的生命体征指标,发现2组的血压、呼吸频率和心率对比P均>0.05,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和心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2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5.2 2组患者的手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3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通过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见表3。
表3 2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n,%)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手术,人工髋关节假体是仿照人体髋关节结构将假体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和关节臼形成旋转,以实现股骨的屈伸和运动。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纠正关节畸形,同时可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关节质量,故广泛应用于临床上[7-8]。虽然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但毕竟属于手术操作,存在一定的应激刺激,加上患者对于手术操作的认知不全面,围术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既影响手术操作又影响术后恢复。对于此类患者,实施围术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展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然而常规的护理方法难以满足手术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患者对手术的要求,故我院提出运用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干预模式[9-10]。
本研究显示,运用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更为稳定,患者术中未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呼吸频率和心率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可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这说明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更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于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此外,经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更高,这说明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获得了广大患者的接受和认可,患者在主观上对护理方法的接受度更高,充分体现了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优势与临床应用价值。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针对手术室工作的特征和病患的实际情况,制定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术前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可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担忧和顾虑,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让患者可以更加主动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同时,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术中因准备不足或医疗器械等原因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11-12]。在术中规范应用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提前准备好处理风险事件的应急措施,在发现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可以快速反应,及时予以处理。通过实施术中护理,医生和护士之间明确各自分工,既明确了自身的工作职责做好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同时又做到了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可以保障手术治疗工作在高效的条件下顺利进行,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最大程度上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此外,通过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和主观感受,这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于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积极意义。从总体上来看,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保障医护人员之间、护患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配合,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手术的顺利操作,进而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将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运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预后,且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故具备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