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市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探究

2022-09-09周子元李余航孙海军

北方经贸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理市生态旅游生态

周子元,李余航,孙海军

(1.大理大学a.经济与管理学院;b.经济研究所,云南 大理 671003;2.伊春职业学院 工程学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土优化和人口增长协调发展的“润滑剂”。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型行业,势必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突显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随着“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在20世纪60年世界旅游界产生雏形开始,国际社会各组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定义或判别生态旅游归类何种属性,直到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行业实现国民经济收入增长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展开讨论和实践,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和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对旅游资源的配置状况也大不相同,不能以偏概全对生态旅游给予合理准确定义,只能泛泛而谈。1999年,中国第一个“生态环境游”主题旅游年开始举办以来,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应用开始被国内学者关注,同年生态旅游文章发表数在国内呈“波浪式”前进的状态,国内专家学者对其热度不减,在2010年左右国内外论文发表总数达到首个小高峰状态。面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不断深入,不同专家学者分别从“艺术鉴赏”“生态资源”“经济收益”和“环境可承载力”等多个角度提出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李坤、胡欣哲、谷树忠等)普遍使用的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概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虽然此定义被一定范围内使用,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型行业,主要以促进当地经济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主要手段,但加之生态概念之后,在发展适度的旅游经济活动时必然考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刚性要求,并且游客在游玩中维护当地人民生活责任不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来看,生态旅游思路从提出至今,很难从国外研究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概念中借鉴适宜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此外,我国具有独特的国情及旅游分布现状,这就导致国外各种概念很难适用我国的生态旅游情况,所以这些

参考文献在我国特定的旅游条件下也未必适用。因此,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分析各类旅游现状给出定义: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与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为要求,依赖当地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使旅游者体验“灵性山水”的韵味文化,在身心愉悦的同时达到精神放松和品悟民间艺术的生态与文化融合一体的现代旅游体验。大理市作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未来如何发展高质量的旅游产业值得深思。根据云南省2020年《统计年鉴》统计,全省2019年旅游总收入达11035.20亿元,国内旅游人数突破79977.77万人次,而大理州201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941.95亿元,国内旅游人数高达5206.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位列全省前三,可以看出大理州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本文根据前人对大理市传统旅游研究成果以及生态旅游研究现状,探讨大理市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今后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评鉴和推广提供一定启示。

一、大理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国民人均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快速增长转为中低速稳健增长,通过以创新为内驱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力和以国家经济政策做宏观调控为主,推动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生态旅游是旅游消费形式与其他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度融合,生态旅游在丰富旅游文化资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提升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显著作用,面对传统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旅游业需要转变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结合大理市旅游产业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促使大理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大理市生态城市知名度。

生态旅游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以立法形式对生态建设制定刚性规定。生态文明催生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文明对生态旅游指明方向,提供了科学道路,生态旅游是在保持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和提升经济收入、促进一地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科学化、生态化的旅游方式。大理市作为历史悠久、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面对新时代旅游转型升级的现实状况,探寻一条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发展生态旅游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助推剂。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合理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仿照生态学中的“邻体效应”模式,依照当地特色生态农业建立生态旅游观光园,带动本地农户参与到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经营过程中,实现一户促一户、户户共富裕的美好生活愿景。生态旅游是以当地农村生态环境为根基,通过科学规划安排设计当地生态资源圈,给游客提供康养休憩、享受自然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多功能理论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旅游在多功能理论中的文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产业产能,推进农村传统农业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经济提升促进生态旅游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生态旅游作为一项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是伴随着中国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科学发展观念的特色旅游。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经济发展动能转化和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呈高质量发展态势出现历史新特点,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经济收入正在稳步增加,从最开始满足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说明国民经济实力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收入增加促使全社会消费结构不再满足单一性、低层次和被动需求的特点,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消费性能的提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认同感逐渐加强;消费结构升级是消费者需求多样性的表现,面对诸多生活工作压力,寻求身心放松的自然性旅游需求增多,新常态经济下的个性化,多层次的自然性、科学性的旅游是未来中国旅游业促进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需求点。打造以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资源技术融合创新的多能性互动模式来改善经济环境,着眼于生态旅游产业是当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大理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大理市地处低纬高海拔地区,辖区内有典型构造湖洱海,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独特,并且作为全国白族人口聚集最多的城市,少数民族特色显著。生态旅游主要是指在“轻松、舒适和安逸”的状态下,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情况下进行游玩休憩,大理市拥有高原湖泊和民族特色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当地不一样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欣赏大理悠久厚重的南诏文化底蕴,多维度结合是生态旅游的高层次体验。

(一)生态资源富足,生态旅游消费意愿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大理市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和特有性显著,是相对较为优越的现代生态资源库。大理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洱海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对生态资源修复力度,加强对洱海生态廊道治理建设,加深对洱海蓝藻治理手段认识,让大理市生态环境“一湖带动一市”作用不断增强。充分挖掘大理市生态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大理市生态资源优势项目,认识到生态旅游能通过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人数,通过以环保带动大理市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大理市百姓收入,增强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可满意度。因此,打造大理市生态资源型城市名片,将生态旅游作为突破口是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进大理市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圈建设,促使生态旅游成为推动大理市低碳发展的协调带动产业和先行示范产业,对消费者满足精神需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旅产业互动,民族风情助力

生态旅游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信赖的参考价值。1988年贵州省毕节市生态旅游扶贫试点的开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质的提升,生态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理市在国家“生态保护+共同富裕”理念的驱使下,利用高原湖泊和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必将成为当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新方向。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大理市因自然资源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尽管少数民族普通话水平和经济发展区位存在一定的欠缺,但也反衬出民族地区历史悠久和风光旖旎的田园景色,自然资源和南诏国历史文化等宝贵的资源对于居住于城市圈的游客满足回归自然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大理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民族文化多样的内在软实力。大理市被誉为“文献名邦”“东方日内瓦”等美称,地处苍山东侧,位于洱海西侧,大理终年温度宜人,气候湿润,山水环绕,拥有优质的原生态自然资源条件。加之大理市为大理州主要的白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对宗教“本主”的信仰,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本土独特的民族文化使得大理市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大理市的空气质量早已名扬在外,市内拥有蝴蝶泉、崇圣寺三塔、白族三月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让游客在自然中感受悠久历史的大理特色,还可以在放松中享受不同的宗教信仰。

(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业合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人们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活上质量的改变,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超负荷的工作导致“都市病”的产生,城市的游客更加倾向于令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的世外桃源生活,以缓解高强度工作的紧张感。深挖高原湖泊生态旅游及其当地特色产品,往后延伸产业链,能够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发展生态旅游符合未来我国旅游业的趋势,对城市游客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大理市逐渐转变传统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方向,逐渐开始回归生态本质,满足游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面对生态保护的条件限制,大理市下关区、喜洲古镇逐渐发展生态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在喜洲古镇通过公路和河流将多个村寨和特色油菜花地连接成紧密且丰富多样的空间布局。因此,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旅游业是未来生态资源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理市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四)政策制度颁布,保障生态环境

大理是全国白族总人口占比最多的聚集地,同时有汉、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还有八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傈僳、苗、傣、阿昌、壮、藏、布朗、拉祜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在大理百花齐放,相互融合发展,由于白族总人口在大理居于首位。当地的民风民俗淳朴自然,自习近平总书记来洱海视察之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理市在2018年颁布《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为改善洱海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规定。在2021年由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管理办法》(试行)通知中也强调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洱海生态廊道的管理,有利于发挥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价值。苍山洱海是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发挥大理市经济必须把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三、大理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前文的研究论述,可以发现大理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潜力,要落实生态旅游理念,就是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及自然生态的改造保护,在传统旅游基础上进一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大理市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契合点,一方面让消费者身处“风花雪月”之中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使大理市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唤起更多人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向往和重视高原湖泊生态环境。通过寻求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为当地生态旅游提供突破口。

(一)生态旅游融合传统旅游,走旅游业稳健之路

大理市作为传统旅游老牌城市,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拥有一定的旅游知名度,作为传统旅游发展的引领式城市,相对于刚起步发展旅游业的城市具有一定的服务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宣传优势,但面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刚性制约,必须针对传统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予以转型,探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创新大理市旅游发展路径。生态旅游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有效的保护和尊重。大理市传统旅游业发展优势显著,以大理古城为例,景区内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整,人行街道干净整洁,游客在观光途中被“小桥流水人家”景象所吸引,并且大理市可以确保游客在观光休闲时能得到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大理市发展生态旅游须依托现有政策和旅游发展优势,在生态旅游融合传统旅游的资源之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议从事旅游民宿、酒店和交通运输人员对游客宣传生态旅游理念,同时也要加大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其次依靠现有的旅游资源,避免开发和破坏生态资源为目的的“再开发”行为,鼓励游客多走进生态自然的栖息地,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最后,考虑区域连片协同发展效应,以大理古城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在合理划分旅游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强化大理市县区协同合作模式,推进大理市生态旅游互联互通,实现基础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将传统旅游优势融合进现代生态旅游发展新阶段,促进大理市生态旅游融合传统旅游之路行稳致远。所以,在大理市传统旅游的基础上,要对传统旅游的旅游产业进行调整和升级,打破传统旅游经济模式,通过构建大理市生态旅游机制,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二)“生态农业+旅游”结合,走产业结构创新之路

发展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是中国未来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促进大理市经济发展需要产业做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构成“邻体效应”,生态农业具备生态旅游的基本所需,生态旅游具备带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平台。“生态农旅”创造融合,需要依托大理市发挥旅游名片作用,主动吸引游客和宣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功能。打造生态农旅规模产业模式,农旅结合能互补互助,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可以弥补对方的劣势,生态农业依靠“纯天然、自然无污染和健康”为优势,由于农产品的缺乏销售和促销,而生态旅游推广就是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可以为生态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两者结合达到双赢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升级,建立生态农旅全运营产业链,打造大理市生态农旅特色品牌,建立生产加工工厂,提高经济收入,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选取大理市高原生态产品,打造品牌包装,利用生态旅游宣传效果,形成特色品牌,打造全域旅游模式,通过生态农旅的创新结合,助推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推进。

(三)白族文化融合生态旅游,走民族团结之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是先导。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坚守传统文化精神,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支撑,旅游活动的载体形式将会成为空壳,必将不会长远,无论是对于国内游客,还是入境游客,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才是旅游活动的终极吸引力。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让旅游成为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载体。大理市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南诏国、云南驿等历史文化厚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在信息化、商业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处于一个相对重视较低的状态,如何走出民族特色道路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难题之一。生态旅游究其根本是在以不破坏当地现有生态环境为底线,充分适当开展经济性旅游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效益能帮助少数民族内在文化的增强,也可以在生态旅游的协同下提高居民收入,满足人民幸福感。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旅游结合在国内一部分地区取得良好的成效,大理市可考虑“生态旅游+少数民族文化”团结之路,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大理市生态旅游生态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富滇银行:大理分行提供亿元贷款助力脱贫攻坚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