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想文化底蕴支撑都市全方位振兴

2022-09-09刘亚丽

北方经贸 2022年8期
关键词:厂区龙江哈尔滨

刘亚丽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党校,哈尔滨 150599)

时代进程孕育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推进时代进程。过去五年,黑龙江省高举旗帜守正创新,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巩固壮大,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内容。当然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能力作风与龙江振兴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今后发展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黑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门,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的课题和不确定性,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龙江优秀精神,挖掘龙江都市侨民文化、厂区文化、创业文化等思想底蕴,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打造哈尔滨国际音乐之城、时尚之城,大庆世界油城、产融合作试点城,更好发出中国声音、讲好龙江故事,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践行初心使命,为龙江全方位振兴服务。

一、侨民文化为创新商贸产业提供深厚积淀

哈尔滨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铁路对于当时,就像互联网影响现在,它使哈尔滨站在了创新引领的城市建设风口,使一个昔日晒网渔村一跃成为远东国际大都市。哈尔滨侨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发建设了哈尔滨,哈尔滨 的城市生成,其实是一场古今文化的独特交汇、东西文明的奇异融合。参加哈尔滨建设的绝大部分是国内移民,他们承接了东北游牧、渔猎民族与齐鲁豫冀农耕移民交融的血脉;外国移民则以俄国、日本及朝鲜为主,也有少量欧美移民。这些移民有农业移民、筑路移民、产业移民、军事移民。移民是哈尔滨经济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加速了社会创新与转化速度,形成了开拓不息和艰苦创业的城市气质。早期城市外国侨民大都在哈尔滨经商,并开展了较早的资本运作,尤其是犹太侨民发起了最早的赛马活动、最早的商业贸易、最早的降价促销。而德国人来哈尔滨的目的也是经商,1901年德国商人与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合资开办了啤酒厂,来哈尔滨的德国人从此逐渐多起来。东清铁路所需电料、电器等均由德国西门子洋行供应,1912年德国西门子洋行在哈尔滨设立分行。哈尔滨从建设之初,就是以文明创新和国际贸易城的面貌出现的。

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开始了新一轮建设,开启了科技创新与工业立市之旅。来自世界各地、祖国四面八方的八百多位年轻教师齐聚哈尔滨,承担起了哈工大的教学、科研任务。这支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教师队伍被誉为哈工大“八百壮士”,从他们中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院士、全国师德标兵秦裕琨院士、全国模范教师杜善义院士、第一部新体制雷达发明者刘永坦院士等一大批专家学者。

这两段历史使哈尔滨传人骨子里流淌着商贸文化和科技创新血液,蓬勃着企业家精神。挖掘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历史,从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我们可以体味哈尔滨无穷创新魅力。即使在改革开放时期,哈尔滨 领风气之先的作为并不少见。哈尔滨商品交易所的经历可以作为哈尔滨把握机会创新引领的曲折样本。接下来的中国企业家思想交流平台———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发展,更是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创造。论坛始终坚持正能量、创造性、建设性,始终秉持自由、平等、独立、客观的精神,并将“帮助和关心更多新兴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促进企业家成为社会和国家重要的建设力量”作为一贯宗旨。这些都可以看做哈尔滨移民文化的延续,为我们弥补市场意识不足、拼搏勇气不够提供养分。企业是创新与商贸主体,哈尔滨 应该铺展侨民文化底色,在创新龙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创意设计之都”为牵动,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厂区文化为先进制造建设提供丰富滋养

黑龙江省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机电工业基地。“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有22项落户在黑龙江省,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国防等一大批的骨干企业。哈尔滨、齐齐哈尔的产业之基是伴随着一些大厂发展起来的,这些工厂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常青的企业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它们为城市赢得了荣誉,并生成了城市厂区文化。

建国初期“南厂北迁”16户大中型企业落户哈尔滨,加上一五时期13项援建项目,使哈尔滨迅速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投资类产品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国家工业基地。“三大动力”“十大军工”名扬全国,电站设备、轴承、工具量具、农林机械、工程机械、电工仪表、亚麻、铝镁加工,以及飞机、坦克等军工产品,在全国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6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沪、京、津、沈,列全国城市第5位。现在,老厂迁移,文化犹存,哈尔滨 等都市的工业文化影响依然巨大。大厂培育了不衰的厂区文明,埋藏在厂区成长起来的孩子心里,即使他们游走天涯、做起任何职业,淳朴工人和劳动者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会留存。而一些现存的国之重器,如在哈尔滨的平房大厂、在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等,经过改革开放历程,依然保有厂区文化的传承并随着时代而发展。挖掘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都市厂区文明,总结厂区建设的计划安排、谋篇布局以及管理经验教训,可以为先进制造之都、新兴工业之城建设提供滋养。

在现今的厂区里,当代工人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他们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质量龙江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之都贡献智慧和力量。龙江各大都市要挖掘厂区文化,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质量龙江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快速扩张,为国家产业安全提供人文保障。

三、创业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引领

龙江都市生活开阔了龙江人的眼界,培养了龙江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使得他们拥有不断拓展、开发开放的勇气与实践。龙江各大都市老工业基地建设与变迁,积累了无数的创业故事,即使一家家老工厂相继从都市中心搬往郊区城边,人们还是会突然发现这些老工厂所积淀的工业化过程所折射的创业文化。工业创业历史资源挖掘,可以形成都市创业文化,提升人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松辽惊雷,油出大庆。1959年大庆油田横空出世,中国石油工人创下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随着大庆人献油建城的进展,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一部艰难创业史,现在已发展成都市建设的赞歌。“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时,大庆油田会战队伍的创业豪情。工业学大庆,学的就是大庆人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业精神和开拓意识。坚守爱国信念,不断向着更艰难的目标迈进,让工业发展的命脉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以此不断拓宽都市生活,这就是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都市创业文化的核心所在。从城市发展历史的视角来看,工业化创业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断走出去开发新空间新市场的内生动力。

哈尔滨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有着优越的开放区位条件。除主城区外,周围的阿城、双城、呼兰文化,也贡献了创业开放的典型。龙江大城市要在开放龙江建设上采取新举措,深化对俄合作,加强龙粤深哈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迈进。

都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人们集聚追求幸福的地方。在都市经济文化底蕴之上解放思想,龙江干部群众还要在勤廉龙江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倡导勤廉新风,涵养勤廉文化,巩固发展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要在幸福龙江建设上收到新成效,以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为牵动,建设高品位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深厚的都市文化支撑下,“六个龙江”建设会在思想解放中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厂区龙江哈尔滨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静听花开
厂区保护中的适应性消防对策
图读龙江经济
刘派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哈尔滨冰雪之旅
厂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