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08马文倩杜富林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牧户户主草场

马文倩,杜富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近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发展问题的地位。农牧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承担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对我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1]。内蒙古牧区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边疆草原牧区牧民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对于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内蒙古牧区牧民收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魏后凯(2016)认为,提高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呈现出“城市高增长、农村低增长”的不平衡增长格局[2]。孙芳、陈建新(2011)认为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地方政策等外部环境条件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大。在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具体条件[3]。李婧瑶(2017)指出,我国草原幅员辽阔,经济价值极高,为我国边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叶红心(2012)认为在外部环境一定情况下,农民非农收入会受到农民自身生产条件的影响[5]。郭君平、吴国宝(2013)认为非农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6]。而戴维(2020)指出在解决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上仍需要政策上的扶持[7]。张志新、邢怀振、于荔苑(2020)认为,无论是什么扶持政策,都必须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出发点[8]。李举(2010)指出,调控收入分配差距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调控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重视再分配对公平的促进作用[9]。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发现,很多学者都是从宏观的国家角度去研究农民收入问题,而从微观角度专门研究牧区牧户收入问题的文献依然不足,且每个学者选取影响因素经济指标的原则和指标也不尽相同。笔者从微观区域角度出发,基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为制定拓宽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的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表1 样本的家庭特征描述

1.1 数据来源

调研数据来源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辖区敖伦布拉格、巴润别立、巴彦浩特、巴彦诺尔公、超格图呼热、温都尔勒图、吉兰泰、哈什哈、乌力吉、银根、宗别立等12个苏木的184户牧户的实地调研,调研分析主要采取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

1.2 样本家庭特征

关于劳动力人数,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及户主养畜经验年数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在41岁~50岁、51岁~60岁之间的户数最多,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8%和31%。家庭劳动力人数≤2人的户数最多,占样本总量的79%。户主受教育年限处于10年~12年的居多,占样本总量的43.24%;户主养畜经验年数基本集中在≥36年,占样本总量的3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3 样本生产特征

牧户草场面积主要集中在≤10 000亩的范围内,所占比例超过45%,其次是10 000亩~20 000亩,占比23%。草场面积30 000亩~40 000亩的家庭数量最少,仅占10.6%。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的草场面积概况

1.4 样本收入特征

牧户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组成。其中,畜牧业经营收入在牧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最多,占总收入的66%。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20%。而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牧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分别为10%和4%。

对牧户收入进行分类,发现收入介于5万元~10万元和10万元~15万元的牧户最多,分别为59户和41户。而收入在15万元和20万元之间的牧户最少,只有20户。平均下来,样本年平均收入为13.7万元。可以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水平阶段。

将户主年龄、户主养畜经验年数以及户主受教育年限根据上文收入分段结果进行分类发现:①收入水平高的牧户户主年龄更低,随着牧户户主年龄的增长,牧户收入水平有下降趋势。虽然仍有个别情况,但总的来说,随着牧户户主年龄的增长牧户收入水平是下降的。②收入水平高的牧户户主学历越高,而户主学历越低,牧户收入水平也会越低。③随着牧户户主养畜经验年数的增长牧户收入变动趋势并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牧户户主年龄以及户主学历对牧户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牧户经营的总草场面积大小与牧户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草场面积越大的牧户收入水平越高,随着牧户经营的草场面积的增加,牧户收入有上升趋势。虽然仍有个别情况,但总的来说,随着牧户草场面积的增加牧户收入是上升的。

2 实证检验与分析

2.1 模型建立

牧户收入是一个连续性变量,满足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因此,本文使用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Y=β0+β1X1+β2X2+…+βnXn+ε

(1)

其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牧户收入;ε是随机干扰项;X1~Xn为解释变量,表示影响牧户收入的各种因素。

2.2 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在上文对阿拉善左旗牧户家庭特征、生产特征和收入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基础上,以调研地区牧户总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定义为Y。

解释变量的选取:依据调查问卷的具体数据,以户主年龄、户主养畜经验年数、户主受教育年限、草场面积、政府补贴、距旗政府距离、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教育投入为影响因素引入解释变量。关于解释变量的定义及预期方向,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牧户收入影响因素变量

2.3 分析

笔者利用Eviews 9软件,结合调研整理所得数据对牧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WLS)。经过多重共线性、参数估计、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经济学检验后得到了最优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因为该模型为多元回归模型,因此从修正的R2=0.820 071可以知道,该模型的决定系数是较高的,也就是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的拟合程度是较好的,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也较高,因此方程是显著成立的。由于本模型在初期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不显著的变量,因此,回归结果中现有的变量都是显著的。根据回归结果,户主年龄和距旗政府距离的回归系数为负数,符合预期方向;户主受教育年限、草场面积、家庭教育投入以及政府补贴等5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是正数,并且符合之前的预期方向。常数项为正数,也符合现实情况,但并不显著。因此,关于牧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lnY=0.01-0.57lnX1+0.19lnX3+0.36lnX5

+0.13lnX6+0.47lnX7-0.01lnX8

(2)

表4 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草场面积、家庭教育投入和政府补贴对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有显著影响。而牧户距旗政府的距离对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2.3.1 家庭特征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牧户户主年龄对牧户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轻牧民除了拥有健康良好的身体外,还更容易适应时代的发展,拥有敢于创新的思想观念,所以收入水平高的牧户户主年龄会更低。而户主的学历水平对牧户收入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牧户的受教育年限越多,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更容易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比低学历人群对新鲜事物具有更强的好奇心,从而更加看好新生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受教育年限多的牧户收入水平比受教育年限少的牧户高。

2.3.2 草场面积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牧户经营的总草场面积越大,牧户牲畜规模和畜牧业生产的基础要素也随之增多,从而每年可以出售的牲畜数量和畜产品的产量也会随之增加,牧户收入水平也会提高。因此,牧户收入会随着草场面积的扩大而增加。

2.3.3 社会政策环境对牧户收入的影响。政府的补贴对牧户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地正相关性,主要是因为政府补贴政策是一项惠农惠牧的政策,所有牧户家庭均可享受,补贴范围及比例也较高,在牧户收入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因此政府的补贴收入对农牧户收入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

2.3.4 家庭教育投入对牧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对牧户收入影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投入对牧民收入的影响也比较大。①每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投入越大,表明家庭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越高,也更注重学历,会比其他牧户更容易接受新科技和新的生产技术,对新生事物具有高度敏感意识,创新能力也会比其他牧户更强,收入水平也会更高。②从长期来看,家庭教育投入能够通过长期的影响来提高牧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地方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样本户收入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牧户收入介于5万元~10万元和10万元~15万元的牧户居多,而收入在15万元~20万元之间的牧户居少。平均下来,牧户年平均收入为13.7万元。可以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水平阶段。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牧户总收入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户主的养畜经验年数、距旗政府的距离和家庭劳动力人数对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户主年龄在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户主受教育年限在10%的检验水平下显著,牧户草场面积、政府补贴和家庭教育投入对牧户收入在1%的检验水平下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

通过对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结论的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牧民增收的建议。

3.1 加大政府投入

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牧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出台相关惠农惠牧政策,对牧民家庭进行农牧业生产补贴,可以有效地提高牧民的农牧业生产收入,提高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牧户劳动热情并不断开发牧户劳动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政府应大力倡导牧民进行农牧业创新,给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注入新鲜活力,积极打造专有品牌,提升农产品和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牧民收入增加的总体目标。

3.2 实现牧民合作经营

实证结果表明,阿拉善左旗牧民受到草场面积、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投入等自身生产条件的影响。但这些条件对小牧户来说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小牧户可以与当地其他小牧户合作组建合作社,就可以整合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

3.3 提升牧民素质

研究发现,牧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牧民收入有着紧密的联系,拥有丰富知识的牧民其家庭收入较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提升牧民素质已迫在眉睫。所以,积极对牧民进行技能培训是必不可缺少的。而作为牧民技能培训的主导机构的政府应加大投入教育资金的力度,高度重视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和足够的教育基金,保障其来源和数量的稳定性,对此可以确定一个特殊部门来进行统筹安排。

3.4 引进相关技术人才

要突破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对牧民增收的阻碍,就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引进新技术。技术的引进,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引进。因此,从牲畜新品种的引进和科学育种技术的引进等诸多方面来看,农村牧区迫切需要引进一批相关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牧户户主草场
祁连草场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回来(外一首)
新草场有多远
户主视角下医疗资源可达性对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郊区为例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雪峰下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