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体重管理对孕前肥胖孕妇的影响*
2022-09-08张平世黄华勇孙佳星
张平世 黄华勇 孙佳星
孕妇体重是评估孕妇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妊娠期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有数据显示,肥胖孕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孕妇高[4]。且有研究表明孕期肥胖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巨大儿娩出率及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其难产发生率比正常BMI孕妇高4倍[5-6]。因此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在正常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定期于中山市博爱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前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个体化体重管理应用于孕前肥胖孕妇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1日-12月31日于本院建立孕期档案的108例孕前肥胖孕妇。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首次妊娠,单胎,自然受孕;建档时孕周<12周,BMI≥28 kg/m2;于本院定期进行产检且准备在本院分娩;配合随访。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研究。将其按是否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8.20±5.14)岁;孕前BMI 28~31 kg/m2,平均(28.65±2.89)kg/m2;运动频率1~2次/周,平均(1.59±0.68)次/周。研究组年龄20~36岁,平均(28.59±5.03)岁;孕前BMI 28~30 kg/m2,平均(28.22±2.70)kg/m2;运动频率1~2次/周,平均(1.67±0.80)次/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山市博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产科门诊指导。内容包括:(1)孕12周及以前:根据孕妇孕早期生理变化指导其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同时进行一次时长约40 min的门诊干预,内容为了解孕妇孕前运动及饮食情况,并基于此对孕妇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发放孕期保健知识手册。(2)孕13~28周:每月行一次门诊产检,除相应临床检查及指导外,密切关注孕妇体重水平,对孕妇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3)孕29~36周:每两周行一次门诊产检,每次门诊产检后同时进行胎监等检查,并根据孕妇及胎儿实际状态给予干预,监测孕妇体重。
1.2.2 研究组 给予个体化体重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体重管理意识。依据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单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制定《孕妇体重管理手册》,加深其对孕期体重管理的认知,使其意识到孕期体重不合理增长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重视孕期体重管理。医护人员对孕妇的体重水平进行记录,密切关注其体重波动幅度,并针对孕妇所反馈的饮食习惯及运动情况调整体重管理方案。(2)门诊干预。①孕12周及以前:进行第一次门诊干预,时长约40 min。通过了解孕妇孕前运动及饮食情况后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向孕妇及其家属发放孕期活动手册、饮食保健手册、孕妇体重管理手册及孕期日记。同时根据每个孕妇的实际BMI制定科学化、个体化的体重管理计划、孕期运动及饮食方案。②孕13~28周:每月进行一次门诊产检并给予门诊干预,时长约20 min。内容包括监测孕妇体重水平,检查其孕期日记,询问其孕饮食情况、运动实施情况,根据孕妇体重增长情况提供饮食及运动建议。同时耐心解答孕妇在孕期中遇到的相关问题。③孕29~36周: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门诊干预,内容与孕中期相同。(3)饮食干预。在门诊干预的同时,根据孕妇不同孕期的营养需求、运动强度及体重增长幅度计算出其每日应摄入的总能量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水果蔬菜等的比例。并通过孕妇的孕期日记了解其饮食习惯,与孕妇及其家属共同制定食谱。(4)运动干预。在明确孕妇无运动禁忌的基础上鼓励孕妇餐后运动20~30 min。每次门诊干预时医护人员通过询问孕妇运动状况,指导其运动频率、强度及行为,确保整个孕期孕妇运动安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体重情况:记录两组孕晚期总增重值,以及增重情况(达标、不达标)。于预产期前1 d记录患者体重,统计孕前肥胖产妇增重是否达标,增重达标范围为7.0~15.0 kg[7]。(2)孕期并发症及分娩方式:观察两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及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3)新生儿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参照文献[8]《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为巨大儿。(4)分娩满意度:比较两组分娩满意度,采用自制分娩满意率调查表,包括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服务态度、关爱程度等多项内容,总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重情况比较
研究组孕晚期总增重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重情况比较
2.2 两组孕期并发症及分娩方式比较
研究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期并发症及分娩方式比较[例(%)]
2.3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2.4 两组分娩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分娩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分娩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孕妇体重过度增加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孕妇及其家属甚至医护人员对于孕期体重管理并不重视,认为孕期增重越多越好,可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忽视由于体重增长率过高对孕妇自身、分娩及胎儿结局的不良影响[9-11]。有研究表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提示孕妇应合理控制孕前及孕期体重水平[12-13]。故孕期体重管理是孕期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孕期运动可将孕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缩短产妇产后体形恢复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孕晚期总增重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体化体重管理可有效控制孕前肥胖孕妇孕晚期总增长量,使其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分析其原因为个性化体重管理对孕妇进行孕期体重管理认知教育,使其意识到孕期体重不合理增长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重视孕期体重管理。王蕾棽等[14]的研究提示,孕早期超重/肥胖和孕中期高血糖是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体重超重不仅会增加孕期并发症发生率,还会提高剖宫产率[15]。本研究中,研究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孕前肥胖孕妇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可大大降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产钳助产是用于辅助产妇分娩婴儿的仪器,是解决头位难产、缩短第二产程,尽早终止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16]。孕妇孕期体重超重易娩出巨大儿,造成分娩困难,需要辅助工具缩短产程[17]。卢嫠等[18]的研究表明,妊娠早中期实施孕期营养、运动及体重控制的认知教育,可大大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个体化体重管理在孕妇每次产检时提供相对应的门诊干预,包括对孕妇的饮食、运动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询问及联合孕妇的孕期日记,与孕妇及其家属共同制定食谱,为其提供科学化、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使该管理方案更好地贴合孕妇实际,提高其依从性,从而使孕妇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进而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不良结局。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分娩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体化体重管理通过门诊、饮食及运动干预等,可有效提高产妇分娩满意率。
综上,对孕前肥胖孕妇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可有效改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控制孕妇孕期体重,降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