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联合ESP在临床诊断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06孙汝智芮炳峰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诊断学体征实训

孙汝智,董 静,芮炳峰,杨 扬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0)

标准化病人(简称SP)是指正常人或病人经过训练能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具有病人、教师和评估者多重身份[1]。将SP运用于教学可以真实再现临床情境,但SP不是模型,缺乏病理体征,也不能做侵入性检查与操作练习。电子标准化病人(简称ESP)虽具有高仿真性和直观性,但与学生不能形成有效互动,不能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有效反馈[2-3]。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诊断实践能力,本研究将SP联合ESP引入到临床诊断技能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ESP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SP与ESP联合应用教学模式,两组学生由同一组教师授课。观察组学生中男生19人,女生26人;对照组学生中男生18人,女生27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前导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成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

1.2 研究方法

1.2.1 实训项目脚本的开发

探索SP与ESP的联合应用,开发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和适合二者联合应用的案例脚本。在开课前,与临床一线高年资专科医师探讨,确定SP与ESP的联合应用教学脚本,最终确定大叶性肺炎、房颤、乙型肝炎等常见病SP脚本,并应用到肺部疾病病人诊查、心血管疾病病人诊查、腹部疾病病人诊查等相应的教学模块中。

1.2.2 考核评价标准的确定

研究小组经讨论确定了诊断学的实训考核模式与评价标准,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方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其中,形成性评价考核(即实践技能)占总成绩的50%,包括病史采集占10%,体格检查占30%,人文关怀与沟通交流占1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即期末考试成绩)。要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学考试成绩的差异。

1.2.3 教学安排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共18个教学周,90学时,其中实训课30学时,涉及SP实训教学18学时。针对班容量大、学生多、专科教学学制短、学时数有限的现状,为保障教学效果,每次授课时均将观察组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大组均由两名教师带教。每次实训课安排两个案例,两位SP各准备一个案例,在两组间交替完成案例展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理论与实训授课教师均相同,四名教师均担任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考官,其中两名教师具备SP培训师资格,将SP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1.2.4 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点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相互之间进行模拟演练,通过ESP进行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阳性体征查体练习,并通过组内讨论熟悉诊查流程。课中,教师分别在每组随机选取一位学生接诊病人,对病人进行问诊、查体,其他学生可通过多媒体同步投影系统实时对诊室内同学的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待接诊完成后进行讨论,SP也将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课后,学生要总结问诊思路、查体注意事项、阳性体征临床意义,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SP培训师要帮助SP提高在表演技能、反馈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即“实践技能+期末考试”;(2)调查问卷,即在教学结束后对观察组开展关于“SP+ESP”对临床诊断能力影响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医患沟通、查体技能、临床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设定肯定(5分)、中立(3分)、否定(0分)三个选项。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对比

两组的诊断学课程学习成绩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对各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对比 (分)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诊断学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必要在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引入SP和ESP。SP可以随时随地为临床技能教学提供所需案例,但缺乏病理体征,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体征[4]。而ESP可以演示异常体征,但ESP仅是一个模型,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面对病人时的感受,也无法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不能满足学生人文关怀培养方面的需求。若将SP与ESP联合应用,就可有效弥补SP与ESP单独应用存在的短板,拓宽SP在医学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范围。

SP可模拟典型症状和某些特定体征,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而无法通过表演演示的阳性体征则可通过ESP来实现,二者取长补短,更为全面真实地还原临床病例,解决了部分病例不适于进行SP教学的问题[5],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的临床病例,通过反复练习来积累更多处理临床问题的经验[6]。将SP与ESP联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研究结果显示:SP与ESP联合教学与单一的ESP教学相比,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史采集、人文关怀与沟通交流方面较为明显。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来看,观察组在学习兴趣、操作技能、团队合作、临床思维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73.47%的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有74.93%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增强自信,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SP联合ESP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教学效果评价良好。

4 结语

SP与ESP联合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丰富诊断学教学资源,但研究也发现,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此种方式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可能是因为学生目前仍处于医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医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病例收集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一些无法显现的体征还要通过数字资源来进行讲解[3]。另外,ESP功能尚未完善,SP教员数量不足,学生进行实操的机会有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完全依靠该种模式,还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诊断学体征实训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