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现状、热点及趋势
2022-09-06杨超超
杨超超 李 俊
[提要]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为当前图书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借助CiteSpace对CSSCI收录的105篇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以段小虎、冯永财、杨志萍等学者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特别是跨机构之间的合作)之间的合作力度大,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密切、情报源主要集中于图情类期刊、研究主要聚焦于“精准扶贫”“数字文化”“农村文化”“数字鸿沟”等,提出未来应加强构建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联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乡村文化振兴途径,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和构建乡村文化振兴智库等方面的研究。
引言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中国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这标志着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七篇第二十六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强调了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4]。《“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在“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工作部署[5]。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消除贫困工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在文化繁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如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模式[6]、实践角度[7-9]、影响因素[10,11]、服务策略[12]等)对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并取得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回顾和梳理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对奠定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效能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国内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了综合梳理和分析,如尹莉等运用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进行分析[13];尹莉运用计量分析法从期刊、研究热点等角度对图书馆文化扶贫进行了综述[14];蔡迎春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进展及热点进行了梳理总结[15]等,但还未有学者从知识图谱视角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等进行梳理分析。基于前述分析,本文将借助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以可视化的方式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态势的全景,以避免后续学者从事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时进行重复劳动,为后续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本文以CSSCI为样本数据来源库,以“图书馆+扶贫”“图书馆+帮扶”“图书馆+脱贫”“图书馆+文化扶贫”“图书馆+贫困地区”“图书馆+贫困文化”“图书馆+农村文化”为检索词在“所有字段”中进行检索(其中发文年代从2013年至2021年、年代卷期不限、文献类型不限、学科类别不限、学位分类不限、基金类别不限,检索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共得到文献题录200条,经过查重及剔除非相关文献题录后,共得到有效分析文献题录105条。然后运用CiteSpace 5.8.R3(64-bit)对这105篇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的有效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其中主题词(Term Source)包括标题( title) 、摘要( abstract) 、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 和扩展关键词(Keywords Plus(ID)) ,时间分割从2013年至2021年每年一个分段,每段只选取前10%(Top N%)作为分析对象,阈值( c,cc,ccv) 为系统默认),并在知识图谱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言,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促进图书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发展。
一、图书馆界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知识图谱研究及分析
(一)代表作者分析
代表作者分析有利于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关键(核心)作者和热点作者[16]。本文从(1)高发文量代表作者、(2)高被引代表作者共两个角度来全方面梳理揭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关键(核心)作者和热点作者。
1.高发文量代表作者
经梳理统计,105篇期刊论文共238人次(含重复出现的作者),约2.3人次/篇,所有期刊论文共涉及173位作者(含所有合作者),据普赖斯定律可知[17]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高产作者的发文量最低为2篇,即表1中所列的作者。表1中作者数占总作者数的19.08%,合计发文量却占全部发文量的41.18%,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以段小虎、冯永财、杨志萍等学者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并形成了较完备的科研体系,对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表1 高发文量代表作者
2.高被引代表作者
高被引作者的分析有利于把握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作者及研究群体。图1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引用文献的作者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表2为作者被引次数≥7次和被引作者中心度≥0.1的所有被引作者列表,其中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段小虎既是被引频次(34次)最多又是中心度(0.21)最大的被引作者,这表明了段小虎的研究成果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次分别是上海图书馆张喆昱(被引频次为12次、中心度为0.16)、西安图书馆边晓红(被引频次为10次、中心度为0.00)、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李晶(被引频次为10次、中心度为0.00)、上海图书馆曲蕴(被引频次为10次、中心度为0.00)等被引作者,这些被引作者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起到了比较重要的支撑作用。另外,结合表2和图1可知,段小虎、张喆昱、吴建中、严贝妮、吴理财、叶兴庆、王虹等7位被引作者是该研究领域的关键(核心)作者[16],因此这些高被引作者和关键(核心)作者都应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代表性作者。
(二)研究力量分析
研究力量的分析既有利于把握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起突出贡献的研究机构,又能进一步厘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研究机构里面具体是哪些作者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最多。
结合表3、图2以及普赖斯定律计算高产作者的方式[17]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高产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最低为3篇,即表3中所列的研究机构。表3中研究机构数占总研究机构数的21.18%,合计发文量却占全部发文量的54.43%,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安文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等研究机构为代表的核心机构群,其中西安文理学院是贡献最大的研究机构,进一步分析发现是该研究机构图书馆的段小虎、张梅等研究者贡献最大。
图2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表3 研究机构发文统计(发文篇数≥3)
从图2可知,虽然整个合作网络图谱中还存在一些比较分散的独立节点,但整体来看绝大多数节点都存在与其他节点的连接线,其中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影响力最大,与陕西科技大学、广东省国立中山图书馆、长安大学图书馆、西安图书馆、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图书馆等机构都有跨机构的合作,其后依次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如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与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等机构的跨机构合作、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与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等的跨机构合作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机构(特别是跨机构之间的合作)之间的合作力度大,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密切,有利于图书馆界文化扶贫领域的多角度全面发展。
(三)代表期刊分析
代表性期刊的分析既有利于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代表性期刊,又能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情报源指导。
1.高载文量代表期刊
经梳理统计,105篇期刊论文分布在16种期刊上,如表4所示。结合表4以及普赖斯定律计算高产作者的方式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的高载文量期刊的最低载文量为5篇,即表4中所列的《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和《图书情报工作》等7种期刊为该研究领域的高载文期刊,其合计载文量为88篇,占总载文量的83.81%,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7种高载文期刊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的发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情报来源,同时也是后续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值得参考的重要情报源。对表4所列期刊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的发表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期刊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类期刊,其他类期刊虽所有参与,但是占比极少(3.81%)。
表4 期刊载文篇数及所占比例
2.高被引代表期刊
高被引期刊的分析既有利于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重要支撑情报来源,又能厘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起关键作用的被引期刊,图 3为被引期刊共现知识图谱。表5为期刊被引次数≥10次和被引期刊中心度≥0.1的所有被引期刊列表,其中《图书馆论坛》是被引频次最高期刊,被引频次达到了58次,其后依次是《图书馆》《图书馆杂志》《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新世纪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这些高被引的期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起到了比较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从中心度来看,《图书情报工作》是中心度最大的被引期刊,其次中心度大于0.1被引期刊有《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学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这些被引期刊是十八大以来图书馆界文化扶贫研究领域的关键(核心)期刊。综上,这些高被引期刊和关键(核心)期刊都应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代表性期刊。
图3 被引期刊共现知识图谱
表5 高被引期刊(被引次数≥10次和中心度≥0.1)
(四)知识基础分析
为了进一步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知识基础,特对被引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寻找出该研究领域起重要“知识拐点”作用的关键点文献[18],如表6和图4所示。图4中紫色节点文献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知识基础,即该研究领域的关键点文献,表6列出这些关键点文献(共14篇)的详细信息。
图4 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从表6可知,这些重要知识基础主要集中发表于2016年(7篇)和2017年(6篇),研究视角主要是从公共图书馆视角深入探讨文化扶贫的财政保障、扶贫模式、经验总结、成因分析、案例分析、体系模型构建及精准识别与精准扶贫等。
表6 关键点文献信息
(五)研究热点前沿分析
关键词作为表征学术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的核心术语,其被引频次的多少表征了该关键词在某研究领域被关注的热度,其突变度的大小表征了关键词是否是某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新趋势[19,20],图5和表7分别是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及关键词列表(频次≥3次和中心度≥0.1),图6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突变词知识图谱。从图5和表7可以发现,除去研究本体“图书馆”和“文化扶贫”两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比较高以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 “贫困地区” “数字文化” “农村文化” “农家书屋”等,通过这些热点关键词还可知道,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专家学者就从不同的角度(如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精准扶贫、贫困地区的特点、农村文化的特征、人口结构、主体惯习、供需错位、数字鸿沟等)对如何开展“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取得了大量价值不菲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学者们还从文化生态的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立法及数字文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等角度对图书馆界开展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
表7 关键词列表(频次≥3次和中心度≥0.1)
图5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图6可知,2013年突变词是“农家书屋”,它一直持续到2015年,这说明了这段时间主要关注“农家书屋”的建设以及建设、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因为“农家书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2014年突变词是“文化建设”,它一直持续到2015年,这表明了这段时间内主要关注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016年至2017年的突变词为“文化贫困”和“社会服务”,这表明了这段时间内主要关注的是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文化扶贫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文化扶贫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2018年至2019年的突变词为“数字文化”“农村文化”和“扶贫路径”,这表明了这段时间内主要关注的是农村文化与贫困的内在关系、数字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数字图书馆有效解决农村文化存在的文化鸿沟等问题;2018年至2021年出现的突变词有“信息素养”和“延伸服务”,这表明了这段时间内主要关注的是图书馆如何运用信息素养等手段开展文化扶贫,以拓宽图书馆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的途径,提升贫困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达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的深入融合,以及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图6 文化扶贫领域9个突变词
二、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知识图谱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作者、研究力量、代表性期刊、知识基础及研究热点前沿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特别是跨机构)之间有深入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图书情报类期刊、重要的情报源也集中在图书情报类期刊等。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研讨:
1.构建乡村文化振兴联盟
构建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联盟有利于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文化资源及乡村文化振兴经验的共建共享,减少人、财、物的重复投入及资源浪费,降低图书馆之间的知识鸿沟,从而有效减少各图书馆服务区域内人员的知识鸿沟。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乡村文化振兴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图书馆在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时面临着新的问题——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这又会导致新的文化鸿沟——数字文化鸿沟,因此如何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有效地解决数字文化鸿沟就成了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而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技术等又为数字文化鸿沟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应该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从而降低因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数字文化鸿沟。
3.建立联合培训机制
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在于培养人以提升文化素养,因此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将文化输送到具体的服务对象以实现文化素养提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人才培养又是当前及未来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图书馆在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时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考虑,以构建适合图书馆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联合培养机制,促进被扶贫对象的“志智”双升,实现被扶贫地区的文化振兴,从而推动该地区的乡村振兴。
4.构建乡村文化振兴智库
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及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应积极地对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如文字、影像、音频、口述资料、新闻报道等)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构建一个乡村文化振兴专题文献资料库以对前述各种资料进行存储归整,以为公众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可以实时检索及查阅的在线服务平台,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料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