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十四五”时期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

2022-09-05丛挺刘一燃

出版与印刷 2022年3期
关键词:十四五出版社数字

丛挺 刘一燃

2021年12月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出版学学科高质量建设计划”,强调要深入推进出版学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顶层设计,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人才支撑。出版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校出版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专业教材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由此可见,专业学科领域的教材不仅仅是教学工具,更关乎着国家层面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塑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伴随着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也备受关注。正如相关学者所言,“数字出版在出版学的子学科中,已渐成显学之发展态势”[2]。近年来,越来越多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高校面向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营销等领域开设课程,开设数字出版相关专业和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这对于数字出版专业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系统的、科学的教材建设规划与之相适应。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数字出版教学质量,还关乎出版学学科总体发展。建设数字出版专业精品教材是培养高水平出版人才的重要依托,本研究通过对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现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现有教材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面向“十四五”时期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方向和路径,助力高质量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一、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教材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参考和依据,是知识与方法的凝练,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对于数字出版专业的基本认知和知识构建。当前,关于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状况研究较为薄弱,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出版专业建设[3]、课程教学[4—6]等方面,个别学者对高校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研,但并未就教材建设情况作系统统计分析[7]。

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教材信息来源复杂,笔者采取以下步骤采集数据:①在当当、京东、孔夫子旧书网、豆瓣及相关教材平台,以“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等关键词采集数字出版相关教材信息,统计教材出版时间、出版单位情况、作者情况、基金支持情况等,查询教材目录与内容简介,并在网络零售平台和出版机构网站查找是否有对应的数字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②为避免搜集到的教材数据存在遗漏,笔者进一步对高校出版相关专业教师开展线上调研,补充和修正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信息,同时了解不同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采集包括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中选择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的书目信息;③考虑到专业教材,尤其是研究生教材与学术专著之间存在一定模糊性,笔者依据图书目录结构和简介,排除纯学术专著,如学术论文集、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专著等,同时参考相关图书使用说明介绍,以及高校选用教材实际情况,保留部分具备教材功能的研究性图书,并邀请1位出版相关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数据核对,确定最终的研究样本;④根据教材类型,将相关教材划分为单本原创教材、数字出版系列原创教材、其他系列原创教材和引进版教材,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其中,其他系列原创教材是指该教材归属的丛书或系列图书还包括其他专业主题的教材。

2. 统计结果分析

目前国内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总体进展良好,已采集的现有数字出版专业教材44种(见表1)。

(1)出版机构和作者分布情况

从教材出版机构来看,21家出版社参与了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出版,其中电子工业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分别出版11种、8种,北京大学出版社3种,清华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中国书籍出版社各出版2种,其他14家出版社均只出版1种。只有一种教材为两家出版机构共同出版。

从教材的作者/编者的背景构成来看,主要以高校教师为主,部分由行业专家或有行业从业经历的专家参与编写。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陈生明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出版的《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和《数字出版概论》,是国内较早由行业专家编写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此外,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的数字出版系列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其中多部是由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合作编写完成。

(2)教材出版时间分析

从出版时间来看,数字出版专业教材起步于2002年,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形成专门的教材体系。直到2013年,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逐渐进入到一个高峰期,在2013—2018年期间,共计出版30种,占总数近70%,其中2013和2014年各出版7种。(见表1)近几年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出版数量有所降低。考虑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知识内容更新较快,故相关教材时效性存在一定不足。

表1 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信息及其使用情况

表1 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信息及其使用情况 (续)

(3)教材类型分析

现有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单本原创教材、数字出版系列原创教材、其他系列原创教材和引进版教材。根据统计,单本原创教材有15种,数字出版系列原创教材有16种,其他系列原创教材有12种,引进版教材有1种。

系列教材是围绕某一特定专业主题内容而组织编纂的,是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专门针对数字出版专业的系列教材不多,截至目前共有3套,分别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其中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系列共计9种,以武汉大学教师团队为核心,按照数字出版的理论问题、产业管理问题、经典案例选编、技术应用与实践的思路进行规划编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专业性。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数字出版系列教材共计5种,以北京印刷学院教师团队为核心组织编写,重点聚焦数字出版产业实践应用,兼顾数字传播和数字印刷方向。知识产权出版社还于2017年推出“数字出版实训教程丛书”,偏重实训实践,目前可查询到的有2本,包括《数字编辑运营实训教程》《数字编辑技术实训教程》。

(4)教材内容、基金支持情况与形态

从教材内容来看,现有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概论、导论为代表的总论性教材,书名中包含“概论”“导论”“基础”等,如《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出版导论》《数字出版基础》等,主要针对数字出版概念、属性等基础理论,数字出版产业和产品形态等,这些教材往往兼具专著功能,强调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第二类是偏向于数字出版实训实践的教材,着眼于数字出版流程中的某些环节,围绕数据库基础、数字编辑、数字内容产品运营等方面进行编写,侧重于相关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如《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Aquafadas数字出版实战教程》等。第三类是针对数字出版专业细分方向编写的教材,有助于读者对某一特定领域展开深入学习,如《数字出版营销》《数字资产管理》《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等。

从教材的基金支持情况来看,大部分教材是以作者所在高校的基金项目支持为主,部分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的教材较少,只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丛书和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数字出版学导论》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

从教材形态来看,绝大多数教材仍然是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有部分教材提供相应的电子版和数字资源,但只有极少数是能够通过公开渠道购买或下载的。其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基础操作教程》在出版社官网提供了电子版试读和购买链接,并附有相应的课件资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Aquafadas数字出版实战教程》在利用Aquafadas交互功能的综合案例部分,提供了交互效果展示,读者可通过扫描相关章节效果图旁边的二维码,下载相应的素材和效果文件,查看相关案例的完成效果。

(5)教材使用情况

通过访谈各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相关课程教师,获取了有关教材应用情况。根据不完全统计,表1中有6种教材的使用情况较好,被多所高校采用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数字出版基础(2020年版)》(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作为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被中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河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采用为教材,被四川大学、河南大学等采用为教学参考书;《数字出版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北京印刷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南京工程学院采用为教材;《数字出版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被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采用为教学参考书;《数字出版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被四川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采用为教材,被中国海洋大学采用为教学参考书;《数字出版学导论》(中国书籍出版社)被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采用为教材,被山东工商学院采用为教学参考书;《哥伦比亚数字出版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被武汉大学采用为教材,被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采用为教学参考书。除此之外,有2种教材分别至少被1所高校采用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数字资产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被武汉大学采用为教材,被四川大学选用为教学参考书;《数字出版案例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被华东师范大学选用为教材,被河北大学选用为教学参考书。另外,包括《数字出版(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数字化时代的出版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教材均被1所高校采用为教材。总体上看,高校数字出版课程使用教材情况较为分散,不同高校结合各自教学特色选择相关教材,选用的教材以系列教材为主。同时还发现,有不少高校并未直接选用某一种教材,而是采取自编讲义的方式进行授课。

二、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目前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状况的系统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面临着几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教材内容建设系统性、时效性不足,数字化建设滞后,教材应用推广效果不佳等。

1. 内容建设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不足

当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然而现有教材更多是基于对若干年前政策文件或行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没有建立起独立自洽的知识和逻辑体系,教材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不强,且更新不及时,使得“出版即落后”[8]的现象普遍存在。

现有数字出版专业教材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等高端项目支持的比例偏低,2014年后成体系的规划教材较少,由学界和业界合作编写的高水平教材较为缺乏。在教材内容方面,现有教材大多涉及数字出版概念、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产品、数字出版运营与管理、数字出版产业等内容,鲜有结合当下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前瞻性系统分析。比如关于数字出版技术和产品,还有教材停留在手机报刊、网上书店等内容,对于新技术环境下产品形态演化方向和运作机制缺乏关注。在教材规划方面,现有教材大多集中于“十二五”“十三五”阶段,部分内容已无法体现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无法满足数字出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面向“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推进出版学学科高质量建设,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更新亟待加强。

此外,从国际视角来看,融合国内外数字出版动态的教材建设滞后。目前仅有《哥伦比亚数字出版导论》一种国外教材译本,原创教材的编写大部分聚焦于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对国际数字出版前沿动态关注不足。尽管国内外数字出版发展的制度基础和运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数字文化产业相互影响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辩证看待国际数字出版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教学理念进行合理吸收,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数字出版前沿发展趋势。

2. 数字化建设滞后

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作为系统传授基于数字化知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本身的数字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随着开放慕课资源的普及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专业教材建设由过去单一的纸质教材出版转变为融合多种媒体形态和教学模式的教材服务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的编写者从编写教材那刻起,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教学环境中的各种问题。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包括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虚拟仿真“金课”等,本次调研发现,河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已入选省级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然而,目前仅有极个别数字出版专业教材配有数字内容,大量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不仅没有提供对应的数字版本,还缺乏必要的案例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现有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基本无法满足线上教学需求,未来教材编写需要充分考虑线上模式的教学特点,适应新型教学环境,在推进教材形式“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为传统教材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助推教师线上教学准备和学生线上学习实训。

3. 应用推广效果不佳

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的应用推广效果不佳是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除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写的《数字出版基础》,其他数字出版专业教材较少被国内多所高校同时采用。一方面,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尚未形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跨机构联合编写模式,严重影响优质教材的开发、推广与应用,不利于数字出版专业教材整体的高质量建设。另一方面,教材使用要与相关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相适应。从访谈中发现,由于目前对于数字出版理论和实务教材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同时针对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的内容构成,即究竟应覆盖哪些基本内容,缺乏统一的认知,不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因人设课”和“因人选教材”的现象,由教师本人自主设计教学内容或者自编讲义的方式,很难保证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面向“十四五”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思路

1. 紧扣国家战略方向,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

数字出版作为应用型学科,其专业教材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国家出版业战略方向和新文科发展方向,从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2022年4月,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宣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更加完善。

根据《意见》,面向“十四五”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应当将“出版融合发展”理念贯彻始终,以优质内容建设、先进技术支撑、创新管理保障为核心,构建数字出版专业教材逻辑体系。具体而言,围绕内容建设,可着重加强优质内容资源获取、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数字出版精品打造;围绕技术应用,既要有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还要促进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广,同时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建设;围绕创新管理,在产业层面总结数字出版宏观政策和导向,在机构层面注重分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包括健全数字化内容生产传播机制,推进机构融合、业务融合、资源要素融合,强化优质IP运营能力。

事实上,“出版融合发展”理念与“新文科”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数字出版专业作为典型的“新文科”专业,正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在教材建设中,同样应秉持“新文科”理念,一方面在教材内容上体现学科交叉性,另一方面在形式上积极探索新形态教材,开拓新技术与专业教材建设的深度结合。

2. 优化教材结构,加强教材规划系列化、品牌化

所谓教材规划系列化,是指对教材进行内容与结构的再优化,对其编排设计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以满足新时期教学发展的需要,并能够扩大其影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对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突出问题的分析,已知专业细分领域教材匮乏,而系列教材亟待更新。

教材系列化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以“全局化”视角进行规划,根据不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对于数字出版人才的技能需求进行整体构建。数字出版专业的许多课程内容是相互包含融合的,技术应用与内容生产、营销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得数字技术应用,同时又要具备数字出版产品的策划、营销、管理等专业素养,这也为系列化教材组合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按照数字出版应用场景,在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出版技术与应用等核心课程教材编写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出版产品创意与策划、营销与管理、版权保护等内容,编写同时包含理论知识、数字技术、案例分析的应用型教材,形成系统支撑体系。

高质量教材的建设是长久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教材建设需要加强品牌化战略,选择与有数字出版重点图书品牌建设规划的出版单位共同打造“精品”与“经典”,保证教材的质量,提高教材的传播力、影响力。

3. 拓展教学平台,推动教材建设数字化、立体化

传统的教材编写往往周期较长,在内容更新方面不够及时,同时纸质出版的教材形态也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数字出版背景下,人工智能机器写作、大数据分析监测、图书数字化营销等场景不断丰富,数字出版专业学习应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鉴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方式由封闭化逐渐走向开放化,数字化、立体化以及拓展、对接数字教学平台已成为教材建设的必要准备。考虑到“在线教育”本身就是数字出版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凸显教学实践的应用价值,应强化传统教材与数字资源的有效结合,努力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的数字出版专业教材体系。

推动教材建设数字化,要将数字出版理论知识、技术与多种媒体资源、数字教学平台有机融合,做到手机、电脑、平板多终端同步支持。数字教材融合了文本、图片、音视频、超链接等多种资源形态,以及慕课建设与开放资源的利用,例如案例库、开放软件等,具备系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等优势。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开放环境下,教材内容能够同步更新、与时俱进,学生和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有效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困境。除此以外,教材的数字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等技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检测,同时根据大数据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可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科学优化,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推动教材建设立体化,即构建教材立体化新形态,扩充数字资源,精简纸质内容。借鉴已有的VR/AR教材、富媒体教材,教材立体化建设为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针对较为晦涩的理论知识,立体化教材可以增加交互式功能设计,例如在教材固有内容外增设“推荐阅读”“期刊链接”“相关案例”等,与出版学术资源深度链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入思考。针对应用型实务知识,创设数字出版实务应用情境至为重要,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可通过嫁接相关机构的智能化设备,抑或构建数字出版模拟教学平台,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沉浸式教学体验。此外,高校也可争取自主建设或与相关出版智库合作,助推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字出版技术应用原理,训练并熟练掌握关键数字技能。

4. 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教材编写专业化、规范化

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对于理论和技术的融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紧跟行业和政策的变化,教材编写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素养,还要拥有丰富的出版行业经验。“十四五”规划对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作出重点布局,对应教材建设,需要在理念、制度、知识内容上与国际数字出版发展相适应,这就需要更多从事国际出版工作的专家和优秀人才加入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编写队伍,为教材装上“国际化”和“走出去”的引擎。

现有的教材编写主力军仍然是高校教师,教材编写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数字出版教材建设应聚集一批出版传播、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学术积淀深厚、热爱出版行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过硬;同时积极引进行业内精通技术、营销、管理、出版国际化等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数字出版实践活动应用嵌入教材,结合数字教学平台、开放软件,强化现有教材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需要对于教材的研发和教研项目加大资金的支持,规范教材评价标准,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除了高校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外,出版企业专家也要明晰自身对于数字出版教材专业建设的使命与责任,与其他领域专家通力合作,打磨好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的“硬件”与“软件”。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线上调研,广泛搜集数据,对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出版机构和作者分布、教材出版时间、教材类型、教材内容与形态,以及教材使用情况等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数字出版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归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内容建设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不足、数字化建设滞后、应用推广效果不佳,提出面向“十四五”的建设思路:紧扣国家战略方向,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加强教材规划系列化、品牌化;拓展教学平台,推动教材建设数字化、立体化;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教材编写专业化、规范化。

研究过程中,由于数据采集时的关键词设置,以及教材和学术专著区分等问题,统计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方法,同时针对数字出版专业教材的应用状况展开深入研究,为探索数字出版教材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

猜你喜欢

十四五出版社数字
我等待……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答数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看G20
石油工业出版社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