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理念在大班科学活动“玩空气”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05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幼儿园冯妮娜

华夏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塑料袋空气理念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幼儿园 冯妮娜

STEM理念强调以真实问题为基点,让学习者在具体任务中开展实践。STEM理念反映了教育向生活回归的本质诉求,对开展幼儿科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并非积累具体知识,而是要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因此可借鉴STEM理念,将其应用在科学活动领域中,形成微应用的教育形态。本文以“玩空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在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应用STEM理念。

一、融入STEM理念,巧妙设计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以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规律的理解为基础。STEM理 念下的科学活动要融入“做”的要素,让幼儿在“做”中学,同时要在整体目标上体现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大班科学活动“玩空气”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玩空气”科学活动设计图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空气比其他物质更抽象,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因此本主题的探究活动安排在大班阶段,引导幼儿开展探究,让幼儿在知识和能力上同步提升,提升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向幼儿提供塑料袋、水和牙签,让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开展探究,让空气的存在变得更加直观可感。围绕探究的中心活动,设计导入性的谈话活动和延伸性的讨论活动,以支持幼儿思维的发展。同时,融入动手和动脑的要素,强调探究实践和个体参与,体现STEM教育的理念,顺应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活动中,幼儿拥有了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展开自由探索,这对幼儿的思维发散和能力发展非常有利。幼儿教师的教学融入STEM理念,巧妙设计活动,符合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教学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二、引导自主探究,追寻科学奥秘

《指南》强调,教育者应该引发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幼儿是科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让幼儿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追寻科学奥秘。在“玩空气”科学活动中,教师以如下方式引导幼儿活动:

(一)师幼谈话,关联已有经验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外部灌输而是幼儿自主建构的。幼儿虽然缺少关于空气的科学知识,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空气的初步经验。因此本次活动前期,教师先创设了谈话活动,让幼儿关联已有经验,说说关于空气的认识。教师提出多个问题,鼓励幼儿回答,如:“小朋友们,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把小手放在鼻孔附近,用力吸气、呼气,你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创设轻松的氛围,并回应每个幼儿,让幼儿参与到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时教师提出:“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今天老师还是要带领大家一起找一找、玩一玩空气,了解空气这种物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将活动过渡到主体阶段,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向。

(二)开展探究,形成科学认知

探究活动是幼儿科学活动的内核,能够集中体现STEM教育理念。幼儿在探究中逐步形成科学认知,主要依靠操作和观察两个活动。

1.动手操作,寻找空气

动手操作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知。在“玩空气”这个活动中,我们首先用一个游戏活动让幼儿寻找空气,初步体会空气的特征。

案例:

教师向幼儿展示塑料袋,提出:“我们来玩兜空气的游戏吧!”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兜上一袋空气,再提问:“你们的塑料袋怎么样了?是什么让塑料袋鼓起来的?”“塑料袋里明明什么也看不见,那为什么鼓鼓的?”幼儿回答:“里面装进了空气。”以此帮助幼儿明确空气虽然无色无味,却实际存在于我们身边。兜塑料袋是“寻找空气”的过程,虽然空气不可见,但塑料袋形态的改变非常直观,能在认知上给幼儿带来触动,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注意到空气的存在,建立“空气”的概念,了解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2.细致观察,感受空气

《指南》强调,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密切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及现象,运用浅显的数学、物理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概括和表达在生活、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结合《指南》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并且利用生活素材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科学探索思维,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空气在生活中不易察觉,但是教师仍可以创设条件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发现因空气流动产生的各种现象。在本次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操作几种材料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观察活动。

案例:

教师拿着一袋空气,问: “袋子里装满了空气,那如果把袋子扎一个洞,会出现什么现象?”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牙签在塑料袋上扎洞,引导幼儿观察袋子的变化,再鼓励幼儿将塑料袋靠近皮肤,感觉细孔中空气流动的触感,还可以将塑料袋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细孔附近的变化。在观察的同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知和思考,如:“小孔里好像有风吹出来,手上凉凉的。”“细孔里冒出了小气泡,可能是空气。”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与思考结合在一起,二者同步发生。在观察时,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推论,论证空气的存在,如观察到有小气泡出现,推论气泡可能是空气,这个过程提升了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主题讨论,促进思维扩散

在前面的环节中,幼儿了解了空气是什么,感知了空气的特性。在主题讨论环节中,教师则要让幼儿体会空气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了解空气与人、动植物的关系。教师首先从空气与人的关系出发,提出:“空气无所不在,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然后请幼儿试着捏住鼻孔,闭着嘴感受空气对人的作用。其次,引导幼儿讨论动物是否需要呼吸,列举动物名称。再提出:“植物是否需要呼吸?”并引导幼儿结合黄豆发芽实验,回想黄豆发芽时不能完全浸泡在水里,推论植物也需要呼吸。在主题讨论活动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扩展,对空气有了更多的认知,也发展了生态意识。

三、回溯活动过程,总结教育经验

在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过程回溯,让幼儿归纳总结经验。教师在带领幼儿回溯活动时,可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收获,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方案。回溯“玩空气”大班科学活动的过程,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应用教育经验:

(一)基于情境开展探究

在科学活动中,要有实际的情境支撑探究,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究科学,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教师展示直观的情境,将各种任务贯穿在活动中,才能让幼儿在具体问题的牵引下展开探究,发现事物的性质及现象之间的联系。从探究具体情境出发,让幼儿获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知识和方法性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促成幼儿自主体验

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幼儿像科学家那样观察、操作、猜想、实验,以幼儿的自主体验为主,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当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时,活动才会展现出科学的真味,以及STEM理念的精髓。

(三)铺设进阶发展支架

幼儿的能力、知识与情感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铺设进阶的发展支架。“玩空气”活动以谈话切入,从简单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再以讨论活动发散思维,让幼儿思维循序渐进地发展,符合认知规律。

在大班科学活动“玩空气”中,教师融入STEM理念,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并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提升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依循在“做中学”的基本思维,设计和实施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让幼儿趣玩科学、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塑料袋空气理念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有些塑料袋不能装食品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对塑料袋说“不”
塑料袋:正确还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