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幼儿漫谈
2022-09-02张玉洁
张玉洁
摘要: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正式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学龄前幼儿的自我认知、是非判断能力非常弱,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又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师幼平等交流互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并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同时,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幼儿的行为特点,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尊重;心理;平等;差异;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4-0096-03
在学前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这样的偏见,即认为幼儿不懂事、思想不够成熟,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家长和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就过度干涉幼儿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不尊重幼儿的思维习惯,凡事都对幼儿做出指导,规范幼儿的行为,甚至强迫幼儿做其不喜欢的事情。而这严重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学前教育中幼儿被尊重的情况分析
在学前教育中,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知识教学时,往往把幼儿的思想成人化,而忽视幼儿的个性化行为。如幼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对于幼儿的表达并不在意。
1.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部分幼儿教师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对幼儿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就导致幼儿的天性和个性很难释放出来。同时,不注重对幼儿进行多元评价,单纯根据平时活动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没有关注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这样的评价模式忽视幼儿的成长规律,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2.忽视幼儿的自我发展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部分家长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忽视幼儿的成長规律,忽视幼儿的自我发展,为孩子选择多种类型的兴趣班,甚至提前进行小学的文化课教育,时时盯着孩子的成绩。部分幼儿园在家长的影响下,也在课堂上对幼儿进行文化课教育,而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学前教育尊重幼儿的具体体现
1.尊重幼儿发展实际,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师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教师要想做好学前教育,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教学。幼儿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特点。第一,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喜欢向家长或老师提出问题,但幼儿表达能力有限,经常只会提出“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并喜欢刨根问底。如果教师在解答问题时缺乏耐心,就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其会认为教师过于严厉,从而失去提问的兴趣。第二,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其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和幼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友善语言及肢体动作,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可亲近,可模仿。第三,好动是幼儿的最大特点,他们手脚嘴不停,在课堂上喜欢和其他幼儿聊天,喜欢做小动作。第四,幼儿在课堂上经常会犯错误,在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时无意中会产生各种意外,甚至导致任务失败。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的这些发展特点之后,要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幼儿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2.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尊重幼儿的意识
在学前教育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忽视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即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现了问题。而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人感受,重视幼儿的想法、观点。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提高幼儿应对考试的能力,而是培养幼儿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教育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并且在计划实施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可使幼儿的天性得到释放,幼儿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愿意向教师及时请教,而这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例如,幼儿教师可在课堂上带领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幼儿布置动手操作的任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手工制作。这样,幼儿的创造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3.师幼平等交流互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性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最大阻力。还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尊重幼儿就是要教师放下尊严对幼儿唯命是从。而事实上,尊重幼儿并不是对幼儿的所有要求,包括无理要求都顺从,而是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带领下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了解幼儿的知识吸收能力,并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并不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教师要主动倾听幼儿的想法,在真诚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的行为,而不是对幼儿进行惩罚。惩罚只会泯灭幼儿的天性,导致幼儿不敢提出自己对知识、对生活的疑问。例如,部分幼儿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节奏带领幼儿进行课堂活动,师幼之间的互动仅限于询问幼儿是否听懂讲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自己的思考。而当幼儿的观点与教师的观点有出入时,部分教师会采取训斥的方式。可见,这样的教学行为缺乏对幼儿的尊重,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轻松的课堂沟通环境,认真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尊重幼儿独立人格,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思想不成熟,在考虑问题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小,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就无视他们。而事实上,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在两岁以后就会形成自我意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请求,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有的教师担心他们做不好,给正常的课堂教学添乱,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取包办代替的策略,剥夺了幼儿锻炼自己的机会。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不能独立完成这个年龄应做的事时,教师会指责或埋怨,这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是不利的。幼儿教师要改变包办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限制幼儿的行为,要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时,教师尽可能蹲下身子和幼儿谈话,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信任幼儿,为幼儿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给幼儿提供时间支配上的自主选择权。同时,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5.给幼儿提供成长空间,尊重幼儿的自我发展
部分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阶段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而家长的自作主张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承受过大压力,反而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部分幼儿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以及学习兴趣激发非常不利。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我成长空間,避免过多干预幼儿。
例如,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对此,幼儿教师不要责备,而应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幼儿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同时,幼儿教师要多观察,多对幼儿进行鼓励,放大幼儿的优点,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幼儿年龄比较小,难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教师要调动自身的教育智慧,积极创新授课方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
6.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在成长中会存在个体差异性。对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性,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幼儿,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否则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可对幼儿的前后成长过程进行自我纵向对比,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幼儿建立一份成长档案,真实地记录幼儿每天的变化。当幼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时,教师要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通过日常教育,幼儿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得到改善,与刚入学时相比,每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变化,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教学,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当幼儿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激励方法引导幼儿,而不是对幼儿进行惩罚或言语伤害。
7.尊重幼儿的行为特点,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规范,还需要家庭氛围的熏陶。因此,教师要注重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幼儿成长手册增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帮助幼儿家长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要正视,并积极引导。当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的教学安排,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同时,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提供亲子共同活动的机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例如,针对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幼儿,让其学会明辨是非。幼儿犯错误之后,言语上的说教并不会有实际的效果,教师可通过言行结合的示范教学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对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尊重幼儿的自我发展情况,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幼儿的行为特点,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中获得有益于成长的经验,实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焦佳.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幼儿快乐成长[J].天津教育,2020(16).
[3]马海月.谈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尊重幼儿[J].当代家庭教育, 2020(02).
[4]陈秀娟.学前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9(35).
[5]徐小妮.“幼儿研究与支持”教师职后培训课程框架的建构与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李飞.对学前教育“基础性价值”的再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8).
Discuss on Respecting Childre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Zhang Yujie
(Sichu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Jiangyou 621709, China)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irst stage of childrens formal entry into society. Therefore, preschool education plays an inestimable role in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and right and wrong judgment ability are very weak, and they have a very strong curiosity about the new things around them.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teaching, actively change teaching concepts, carry out equ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provide more development space for children, and promote childrens self-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respect;psychology;equality;differences;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