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对高职教师教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022-09-0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赛教学内容思政

张 祯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要求,需要把时代的标志——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才能更好地支撑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了提高职校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水平,2010年首届信息化教学大赛应运而生,参赛教师为中职院校教师,2012年首次将高职院校教师纳入参赛范围。大赛的举办不仅是为了贯彻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思想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2018年开始,把原有的大赛名称中“信息化教学”变更为“教学能力”,即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下文简称“大赛”)。顾名思义,就是要发挥比赛的引领作用,通过比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教材、升华传统的教学思想、打开多元化教学的大门,促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何提升职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成为我们职校教师要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赛基本状况分析

大赛是全国职业教育比赛中的“奥运会”,规格之高无需言表。2010-2011年,大赛刚起步,只有中职院校参加,现场评审模式;12-13年,进入探索阶段,引进高职院校参加比赛,增加了网络初评;14-15年,大赛不断完善,军事院校也包含进来,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中职)和网络课程(高职);16-17年,大赛得到了深化,新引入了现场答辩环节;18年,大赛不断改进,共分为:教学设计、实训教学和课堂教学三个部分;19-20年更加注重推进“三教改革”以及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大赛赛项要求分析

大赛经过11年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完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只要考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考察也更全面。通过对2019年和2020年比赛方案的研究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大赛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具体要求:团队教学能力、整体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思政能力、教师示教基本功和创新能力等。大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对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对比2019年和2020年比赛方案要求异同,笔者总结如下表。

表1 2019年和2020年比赛方案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2020年大赛不仅考查教师个体能力,而且更加注重促进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不仅考查教师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力,而且更加注重教师对整体课程的掌控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从项目化教学设计到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体现了大赛对深化“三教”改革的促进作用;不仅考查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能力,而且更加强调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贯彻实施,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大赛备赛过程总结

2019年,笔者作为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报名参加天津市高职专业一组教学能力大赛,整个备赛时间两月有余。从参赛教学内容的选取、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调研、教材内容模块化整合、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编写、教学视频录制、教学课件制作等,都是由团队充分讨论,深思熟虑详细制定的,严格按照比赛方案的要求实施。以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依托,在与企业专家教研的基础上,设计了18学时6个子任务的一个完整项目教学内容及总体教学实施报告,准备了每一学时8分钟的说课内容和10分钟的讲课内容。比赛现场随机抽取1学时,准备时间30分钟,团队成员分别完成8分钟说课和10分钟讲课内容展示,然后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比赛准备内容多、展示时间短且为无学生展示,很考验教师对所有教学内容的掌握熟练程度、教学的组织设计能力和临场表现能力。经历大赛的磨炼,教师身心都得到了锻炼,赛后进行反思、交流、研究、探索,总结积累经验,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大赛对高职教师教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作用

(一)教学团队建设提升

2018年比赛要求人数为不超过3人,2019年调整为2-4人,不难看出2019年以后的教学能力大赛更加注重了对教学团队的考核。2019年以后赛制调整,打破了原来只由一人即可完成课程的介绍和答辩的情况,要求教学团队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组织与实施等环节中,团队成员共同研究教育新政策、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比赛时团队成员都要参与到整个参赛过程中,分别完成课程实施方案的介绍、课堂教学展示和问题答辩,全面促进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2019年以后,允许除公共基础课程外的教学团队增加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参赛,给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契机,企业专家进入兼职教师队伍,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和迁移,有效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大赛对教学团队的历练,总结比赛经验和成果指导日常教学,引导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

教学能力大赛最考验教师能力的就是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了。2019年以后的大赛,不再是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而是对一门课程中相对完整的一部分进行整体的设计,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了整体课程设计的全局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设计好一堂课是基础,能设计好一门课才是比赛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例如,在设定素质、能力、知识三维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整体的连贯性,素质目标要前后贯通,能力目标要能层层递进,知识目标要承上启下。通过比赛,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灵活运用先进教法、学法和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和监督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能力,更加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正确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破解教学重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师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扩展到课堂之外,有效的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

课程思政不是在课堂上生硬地讲解思政内容,而是要将思政课程的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隐形的贯彻、深入的感知,是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最终实现全教师、全课堂、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通过大赛,增强了教师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能力,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史都是一部科学探索发现过程的历史,其内容都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何正确开发这些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手段的;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方式方法的能力,想要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思政的效果,就要选择符合学生思想特点的内容,把握好学生的需求,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把握好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如盐入汤,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才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了教师自身素养,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去感化和激励学生成才。

(四)教师示教基本功提升

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所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等。2019年以后,大赛新增教学展示环节,教师对现场抽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既考查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熟练程度又考查了教师的临场反应能力。教师的口语表达和体态表达,是教师长期授课过程中养成的固有习惯,在高度紧张的赛场上最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仪态,好的口语和体态表达,更能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掌控课堂节奏、控制学生行为。大赛的备赛过程中,反复地对教师的教学展示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示教基本功。

(五)教师创新能力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创造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就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接受程度直接反映出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大赛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在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项目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20年的大赛提出了创编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考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动态化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掌握,教师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取精华,逐渐形成自身教育理论,同时能够将所创新的新的教学理论在教材使用中有所体现,让教材更具有时效性和教育意义。

三、 总结

教学能力大赛创办十多年来,无论是参赛规模、赛项设置、比赛形式和评分标准,都与时俱进地做出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经历过教学能力大赛的磨砺,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转变了教学理念、开拓了教学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大赛教学内容思政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