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视域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品格塑造

2022-09-02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品格思政教育

谢 娜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 200233)

目前,我国教育界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方兴未艾。虽然大中小学的德育一体化探索已在全国展开,但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不衔接,二是教师队伍不专业,三是教学方法无差别,四是专业培训不统一。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大中小学一体化需要一支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的思考不够,核心是对思政课教师品格研究不深,缺少塑造思政课教师的科学方法。对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品格,如何逐步塑造这些品格,下文将一一详述。

一、品格与教师品格

《辞海》中“品格”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品行风格,二是指文艺作品的质量和风格。西方学者认为品格(主要是Charact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harassein,原意是烙印(impression)。在道德语境下,“品格是一种品质与特征相结合,一种结合了道德或伦理的结构,是道德或伦理的力量,是正直和坚韧。品格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人的态度、特点和能力”。①郝婧:《托马斯·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34页。本文所阐述的思政课教师品格中的“品格”一词,主要是指人从特定的心理活动出发而表现出的结合道德要求的品性风格。

关于教师品格的内涵,目前学界研究很多,尚无定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教师品格是一种专业态度。如李晓华、许序修、李景华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品格含有通达天下情怀、无私奉献精神、博雅气质、专业理念和社会责任等因素。②李晓华,刘旭东,张春海:《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专业品格及其提升》,《教师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第33页。③许序修:《教师的品格》,《人民教育》2013年第23期,第18页。④李景华:《论教师的专业品格》,《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年第3期,第25-26页。二是认为教师品格是一种职业道德。如赵峰、胡银根、胡楚芳等学者认为,教师品格包括充满激情与信心、热爱教育事业,传道的担当者、塑人灵魂的工程师及授业育才的引路人,尊重规律等因素。①赵峰:《中外教师品格的比较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第127-128页。②胡银根,胡楚芳:《教师品格要素评价排序问题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120-122页。英国学者克里斯多夫·戴认为,“持续性专业发展”是通过教师独自或与他人一起检查、更新、扩展及改变教学的道德目的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与道德的发展过程,体现出教师专业的复杂性特点。③郭瑞迎,牛梦虎:《英国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背景、内涵及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第110页。三是认为教师品格是与教师行为相关联的一种个人行为特征,涉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如周茜提出,教育者应当具备的品格中,诚实善良、正直公正、严谨自律、坚毅乐观和认真负责是必备的。④周茜:《浅谈教师的人格品格及其塑造》,《警官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第18-21页。美国心理学家瑞安斯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成功的教师具有温和、理解人、友好、负责、有条不紊、亲切热情、赋予想象等人格特征。⑤David G.Ryans,“Some Corelates of Teacher Behavior”,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Vol.19,no.1(1959),pp.9-11.四是认为思政课教师品格包括政治观。如邓斯雨、张莹认为,学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⑥邓斯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着力点研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第44-45页。⑦张莹:《核心素养视阈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二、思政课教师品格的内涵特征

这些研究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揭示思政课教师品格的某些方面,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观点没有揭示思政课教师品格的内涵特征。笔者认为,如果说品格是人们具有的具体的、相对于情境的特征,那么,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师的品格,是指思政课教师从其特定的心理出发,表现出的应当具备思政课一体化所需要的,包括政治态度、职业态度及相应的专业及发展能力等在内的品性风格,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明确的政治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全学段教学素养、开放的智慧共享。

1.明确的政治态度

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政治态度。从价值观来看,价值体现了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所有价值问题的理解与解决,都需要落实在价值主体的具体体验与行动上。思政课教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发起者和实施者,在一体化建设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他们教的是政治学科,他们自己的政治观点以及对思政课一体化的理解,最终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从思政课教学发起者的角度来看,新时代思政课的出发点和归属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逻辑起点。只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立场,塑造品格,增强创造性,积极主动打通学段联系,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解决好思政课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从思政课教学实施者的角度来看,教师是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任务的执行者。要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科价值,就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要求,不断优化路径,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形成“政治强、情怀深”的政治品格。

2.高尚的职业道德

黑格尔指出:“伦理一旦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变为一个人的内在操守,即为道德,道德以伦理为内容。”⑧廖志诚:《由职业道德走向专业伦理——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教师发展研究》2017年第4期,第38-43页。这段话揭示了在面对社会规范时,个人所做出的行为选择如何内化到人的思想体系,再通过外在的行为规范的遵守,来反映其道德水准,体现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要求,最终落实到人的行为来实现。

任何职业都需要有职业道德,教师行业是对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行业。但是思政课教师的道德伦理要求有更深层次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政课还承担了道德教化的功能。思政课教师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自身的言传身教就是鲜活的“教材”和“案例”,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并最终影响到学生。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首先自己要有道德追求,只有自己做到了真善美,坚守精神家园,加强自我修养,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健全人格操守,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才能有效弘扬主旋律,增强思政课实效。

3.全学段教学素养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创新思维,探索教学规律,掌握全学段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可塑性的特点①高德毅:《实施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2期,第75页。,这个特点决定了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差异进行调整。如日本的公民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修身”“忠诚”等公民道德教育分别对应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和初中四个学段,采取不同的德育举措。②朱光辉:《新时代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内涵、挑战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第90页。对我们而言,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在不同学段存在的特异性,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全周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注重感性认知,中学生注重知性认知,大学生注重理性认知等,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其心理特征更有其特殊性。同时,又要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基础。因此,思政教师既需要将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和道德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又要融会贯通不同学段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4.开放的智慧共享

“开放的智慧共享”品格,是指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横向交流、学习,利用国内外的典型案例素材,整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国际社会。而这需要思政课教师要有共享知识、思维和教学经验的品格。智慧共享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客体是共享的内容、资源、环境、技术、方法等。共享方式可以是工作坊、座谈会、课例分析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微博、论坛、网络社区等方式进行。

教师与教师可以跨学段、跨学科组建智慧共享群体,也可以在同学段、同学科组建智慧共享群体,共享议题。既可以围绕学科内容,也可以发散性思维,进行头脑风暴,还可以多维度、多学科进行,可以使研讨论点更加多样,问题探讨更加深入,使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以“课外辅导员”“论坛博主”等形式参与大学思政课,这样,形成的智慧共享群体更具有挑战性,效果也更好。

要实现智慧共享,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品性、德行、习性等,剖析教材,实现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共建。通过这些平台,既可以共享经验、思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品格的塑造

品格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映,它是可以塑造的。从伦理学的观点看,塑造出的品格特征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变化的。多瑞斯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品格的特征细分为宽泛和具体两种类别。结合实验数据,多瑞斯认为,我们可以拥有具体的品格特征,尤其是在重复出现的熟悉情景下,我们可以培养以某种方式行动的特征。③John Doris,L ack of Ch aracter:P e r s onality and Mo r al Beh avi or,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思政课教师的品格塑造的影响因素有工作、生活环境熏陶和文化的传承,也有自身的自省和修炼,更有政府部门的教育管理和引导。由于缺少统一的任职准入标准和资格认证,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塑造其品格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自我修炼

通过自我修炼来塑造品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四种方式:

一是意识唤醒。教师首先要有自身修炼品格的自觉,要唤醒主观能动意识。思政课教师要有塑造自我、修炼自我的心理冲动和激情,并不断提醒自己感受和认同这种意识。

二是自我归因。思政课教师观察自身,特别是在教学、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教师对自身进行反复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进而逐渐养成反思习惯,形成“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再自我否定—再自我肯定”的辩证思维,实现品格的主动塑造。

三是学习他人。一方面,要不断听取周围人的不同意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完善自我的内心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思政课教学团队的智慧分享,合作学习,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完善教学能力的自省和提升。

四是情感体验。品格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不仅涉及理性思维,更涉及感性思维。思政课教师在品格修炼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形式来超越思维的理性认识,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品格塑造的内在力量。

2.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有所作为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在思政教师的品格塑造上需要有所作为,比如,可以深化教育培训和及时的专门认证,以之从外部来培养教师的特定行为特征,并及时固化,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品格。

(1)加强教育培训

目前,一些培训的主要对象仅为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我们认为,要取得好的效果,要做到培训专门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并重,其他各学科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学校思政工作者都肩负“立德树人”重任,要与思政课教师并重培训。同时,要通过培训,更加明晰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观点,提高其专业能力,提升其道德标准。思政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思政理论功底,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巧。其一,同步提高差异性教学方法。既要总结和完善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又要不断拓展实践教育方法,还要积极探索智慧课堂、人工智能思政课等新方法。其二,同步提升差异化表达能力。既要讲究语言的严肃性,又要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加强通俗性,适应各学段学生发展需要。其三,同步提升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力。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各学段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逐级加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样,在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下,以思政课教师的品格塑造为主题,可以设计出一门课程,共包括九大模块(见表1)。

表1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新课程

(2)加强思政课教师品格的评价认证

品格是抽象的,难以量化,却是可以塑造而改变的。具体来说,品格是通过行为反映出来的,行为是可以量化评价的,并且通过行为的评价也可以推进品格的塑造和完善,特别是思政课本身也是对学生品格塑造的过程。因此,需要科学地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品格高低。要通过评价认证来推动思政课教师品格的塑造,需要建立日常评价与年度综合评价、资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年度考核要规范。大中小学校要将思政内容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学考评档案。将存在学术不端和诚信缺失等品格问题的教师记录在案,并责令整改。对在师德师风方面犯下严重错误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纳入教师资格黑名单,不再录用。

第二,考核内容要全面。如反映教学水平的思政课阶段目标,不同学段教学内容、方法的融合、衔接,对象设定,不同思政教学场景的掌控,思政实践课的安排,思政资源的发掘,学科思政的渗透等。新的测评体系可参考表2。

表2 思政课教师新测评指标

第三,可试行微认证。美国2012年开始推行教师微认证政策,激发了教师继续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教师教学实际能力,增加了教师的福利待遇。该政策具有以下特点:关注教师实际技能和能力的获得,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认证的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等各种形式来分享他们的电子证书。①郭艳丽,王大磊:《美国教师微认证及其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第18-19页。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微认证的办法,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在思政课教师从教期间,结合课堂、书本和网络等学习一些新技能的情况,从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教学能力、平时表现等方面制定评价量表,进行微认证。各校在此基础上因校制宜,制定细则。微认证的内容可以放入思政教学考评档案,作为教师升职、加薪、评优的依据之一。

猜你喜欢

品格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