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取代积分的尝试:新加坡小学分流评分系统改革分析
2022-09-02王健
王 健
(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上海 200234)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力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实践中盛行“分数至上”的功利主义评价观,这一评价观及其主导的评价范式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带有“结果至上”的色彩。这进一步导致目前基础教育界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教培机构制造焦虑,“剧场效应”“绑架”家长,儿童被迫“过度学习”“超前学习”等。那么,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育人为本,要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建立学业质量标准的背景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4月18日。,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路在何方?特别是应该如何变革涉及分流的高风险性、高利害性考试(如中考、高考)?当前,中考等选拔性考试的设计如何克服一直为公众诟病的“唯分数论”,减少因分数绝对排序而造成的分分较真、“刷题不读书”“育分不育人”的应试训练?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
与我国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新加坡,一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新加坡是世界上为12岁以下儿童进行高风险考试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且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小学阶段进行分流的国家。这场高风险的考试在新加坡小学六年级进行,称为小学离校考试(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简称PSLE)。根据数学、英语、科学、母语四项考试科目的成绩高低,进入快捷、普通学术、普通工艺三种类型的中学,而这三种类型的学校,基本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升学通道和发展走向。2019年,新加坡教育部确定了改革小学离校考试评分系统,从2021年始使用新的积分等级评价系统。新评分系统更专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兴趣,不再采用与同届考生成绩相比较后计算的总积分制(T-score),2021年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将是首批采用新的小学离校考试积分等级制的学生。虽然新加坡采取的是小学阶段的分流,而且小学离校考试评分系统落地之后的实际效果尚未呈现,但我们可以从其考试制度的顶层设计中窥见其评价改革的价值追求与落地路径,并可获得对我国考试评价变革的有益启示。
一、改革势在必行:过于精细的积分制招致诟病
1.众说纷纭的严格分流
新加坡关于“是否完全有必要在12岁时进行全国性分流考试”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的人认同小学离校考试的必要性,25%的人表示完全多余,剩余的人则保持中立。斯坦福大学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学校系统都在15或16岁时进行高风险考试,那是大多数年轻人开始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兴趣所在的时候。①Sandra Davie:《One in Four Thinks PSLE is Redundant》,载新加坡《海峡时报》网:https://www.straitstimes.com/opinion/one-in-fourthinks-psle-is-redundant,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7月12日。而新加坡奉行的是精英教育。新加坡原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国会上指出,小学离校考试(PSLE)并不是一套完美的制度,却是众多制度中最符合用人唯才的理念以及最公平的一个。废除小学离校考试虽然是人们经常提议的,但他认为不应那么做,而应当探讨如何避免一考定人生成败。②苏德铭,王乙康:《小学离校考试是最公平的升学制度之一》,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180711-874410,最后登录日期:2021年4月18日。小学教育阶段是为学生打下语言和计算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对之后中学教育的拓展和延伸起着重大作用,而且也是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发现自身兴趣与特长、建立人生观与价值观、发展个性的关键学段。③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es to the PSLE Scoring and Secondary One Posting from 2021》,载新加坡教育部官网:https://www.moe.gov.sg/microsites/psle/PSLE%20Scoring/psle-scoring.html,最后登录日期:2019年12月25日。小学离校考试对小学教育及之后的中学教育的作用十分重大,它不仅评估了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对他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学业基础来接受中等教育也进行分析评定。除此之外,小学离校考试还可以让学生、家长、教师对学生的特长与短板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这使得他们根据自身程度选择合适学生的学习需求,扬长补短,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挑选出适合其学习水平的更高一级的学校。因此,新加坡一直坚定不移地实施分层教学,小学离校考试即开始人生的第一次分流。严酷的是,每年不到50%的初级学院A水准④新加坡剑桥“A”水准(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简称GCE A Level)考试是新加坡政府3所大学(国大、南大、管大)入学的资格考试,考试成绩为英联邦各个国家所承认和接受。应届考生中和不到10%的理工学院学生才可以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其中,50%的初级学院的学生由直通车课程项目的学生⑤新加坡直通车课程是由新加坡教育部于2004年开办的由中学直接升入初级学院的精英课程。新加坡教育部每年将选出小学结业统考分数最高的5%的学生参加该项课程。参加直通车课程的学生不需要参加O水准会考而直接升入所属初级学院。和O水准考试成绩在前20%的学生组成。⑥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英文名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 Examinations,简称GCE‘O’Level)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共同主办的统一考试,也是新加坡的中学生在4年中学教育结束后参加的考试。考试一年举办一次,考试成绩为英联邦各个国家所承认和接受。考生可以用获得的成绩为标准申请进入新加坡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或者海外英联邦国家的初级学院或大学预备班。倘若认为进入中学O水准考试的前20%压力较大,学生可通过小学离校考试的优异成绩选择中学的直通车课程项目。但是直通车课程只开设在18所中学,因此,为了挤进这18所中学名校,小学离校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小学离校考试使用的评分系统——总积分制过于精细,一分之差也产生巨大效应,影响学生后续接受中等教育。这也是上述调查中很多人反对小学离校考试的重要原因之一。
2.居高不下的高焦虑感
PISA2018-student fear of failure(PISA2018测试中关于学生的“害怕失败指数”)的结果显示,新加坡学生的“怕输”指数高于OECD平均数。高指数的背后折射的是学生难以承受的焦虑感。新加坡的“怕输”(Kiasu)①官方解释是:这个词专门形容那些由于害怕错失或者失去,而引起的焦虑或自私的行为。Kiasu在1990年第一次出现在新加坡的议会文件中,它的原句是希望政府也能做到不患怕输综合征(Kiasu Syndrome)。文化由来已久,学生成了“怕输”文化下的最大牺牲者。精英教育、分流制度和“怕输”文化造成了新加坡学生的高焦虑感。若学生的焦虑难以得到舒缓,则容易导致身心不健康甚至产生轻生想法。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简称SoS)统计,2018年,共94名青少年选择自杀,自杀率是自1991年以来的新高。②Samaritans of Singapore:Total Suicides Increased 10 Percent Male Teenage Suicide Highest Recorded,载新加坡援人协会网:https://www.sos.org.sg/ressroom/total-suicides-increased-10-percent-male-teenage-suicide-highest-recorded,最后登录日期:2019年12月30日。新加坡教育部也关注到学习引起学生高度焦虑的问题,为了降低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感,淡化“分数至上”的心态,减少学生或家长之间过度的竞争,并让学生有更大空间与灵活度去发展各自的特长与兴趣,其出台一系列政策:倡导“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确定2021年起使用新的小学离校考试评分系统——“八级”积分等级制,不再采用精细的、与同届考生成绩相比较的总积分制(T-score)。
二、走向宽泛描述:积分等级制评分系统的内容
1.细致积分转换成宽泛等级
新加坡当前使用的小学离校考试总积分制度采用官方提供的T-score计算方法(见图1),其中x表示学生的单科分数,m指参加该门考试的所有学生的平均分,s是标准方差,四个考试科目的T-score总和即小学离校考试的最终分数。教育部根据小学离校考试的T-score总成绩分配中学名额。在总积分制度之前,考试最终分数就是卷面所得分的总和,这可能会出现一个漏洞,即如果其中一科的考题难度非常高,就会有大量的考生不及格,造成学生考试成绩与中学录取分数线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当前使用T-score计算方法的总积分制度可以有效修补这个漏洞,如果考题难度较大,那么学生整体成绩便会降低,平均分随之也被拉低,最后出来的分数与往年相比差距不大。考生便可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分析其在全国考生中的大概排名。但这也产生了学生分分必追、过度竞争的问题。
图1 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总积分(T-score)的计算公式
因此,新的积分等级制相对于总积分制更加宽泛。新制度下,学生的每科成绩都会被赋予一个积分等级,小学离校考试的总成绩就是四科积分等级之和。考生每科考试获得的积分等级按照AL1至AL8的标准排序,AL1表示最优秀的等级。因此,学生小学离校考试的四科总成绩根据AL1至AL8的标准对应转化为4积分至32积分。相比当前的200多个总积分,新积分制只出现29种分数,以达到避免把学生区分得过于精细化的目的。
两者的差别在于分数与等级之间,等级之间相差5—20分,即90分和100分同属一个等级,只要同一个等级都有同样的机会报考同一个学校,这使学生不必去追求每1分,减少不必要的竞争,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的其他强项与兴趣。新加坡教育部倡导:没有必要在学生这样幼小的年龄就做那么细致的鉴别。一名学生比别人多得1分,不表示他比较聪明或者做了更多更好的升学准备。从长远来看,相差几分无法显示孩子的素质比别人强,有时其他方面的素质可能更加重要。③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es to the PSLE Scoring and Secondary One Posting from 2021,载新加坡教育部官网:https://www.moe.gov.sg/microsites/psle/PSLE%20Scoring/psle-scoring.html,最后登录日期:2019年12月25日。
2.基础科目成绩转换为等级
新加坡坚持因材施教,实行科目分班制度。每年年底,小学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下半年最终的考试成绩,建议选择与自己学习进度匹配的普通水平科目或难度较低的基础水平科目。与此同时,学校也会根据成绩来评估学生是否适合选修高级母语(高级华文/高级马来文/高级淡米尔文)(见图2),原因是选修高级母语在报读中学特选学校①特选学校(Special Assistance Plan,简称SAP)是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为学术成绩优异并精通母语及英语的学生设立的中学教育课程,让学生除了英文之外可使用母语为第一语文。这项课程由指定学府推行,称为“特选”学校。目前特别辅助计划范围只限修读华文的学生。在正常招生情况下,学生必须在小六离校考试(PSLE)中考取在全国考生中排前10%的成绩,并在英文与母语考试中考取优等评级,才可到达进入特选中学的标准。在向SAP学校申请时,高级华文学生将继续获得优势,尽管高级华文成绩不计入PSLE分数,但如果PSLE分数相同的学生在同一SAP学校申请有限的名额,那么高级华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将被分配在其他学生之前的位置。时有加分优势(见图3),这也是高级母语受到家长和学生追捧的原因。科目分班实际上秉持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学生在小学选择的普通水平科目或基础水平科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学生某些科目表现突出,可在中学升入更高级别水平的科目。学生若难以跟上某些学科的学习进度或感到吃力,可选修难度较低的基础水平科目。这种选择不会让他产生无助感,反而会让他专注于这些科目,跟上学习进度,重拾学习信心,并为之后的中学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图2 新加坡小学科目分班修读课程选择
图3 高级华文进入特选学校的优势
新制度下,基础科目成绩将被转换为等级。当前的基础水平科目的成绩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一、二、三、四和U等,新的积分等级制实施后,基础水平科目的成绩等级减少至A、B和C三个等级。其中发生变化的是,如果选修基础水平科目的学生在小学离校考试中取得最好的A等成绩,它在转变成等级时等同于普通水平科目的AL6,而不是AL1(见图4)。这必将影响家长和学生在四年级末选择普通或基础水平的科目,学生若不擅长英语或数学,可以选择基础水平,但是在小学离校考试的积分等级上最高只能拿到AL6,而这会增加小学离校考试的积分等级,降低学生的排名,对学生将被分配的中学源流学校有重大影响(见图5)。
图4 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积分等级
图5 新等级制评分系统下中学源流分配方式
为此,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司副总司长孙桭炜鼓励家长在引导孩子选修普通水平或基础水平科目时,重点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他指出,不能适应普通水平科目的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动力。如果他们的学习进度适合基础水平科目的进度,反而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兴趣,建立自信,为之后的中学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他强调,随着中学科目编班计划的实施,以基础水平修读的小学生,只要该科成绩优异,其升上中学后依然有机会修读同科目的更高水平。“学生升上中学后的发展,不会受限于他们小学时科目的选择。”①许翔宇,王乙康:《转用新积分制后,修读高华学生报读特选中学优势不减》,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90729-976295,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3月7日。
3.积分等级制下选读中学高级华文的条件
高级华文在中学录取中有优势,因此,在小学阶段选读高级华文不失为一个优先获得中学分配名额的捷径。此次小学离校考试评分系统也调整了中学高级华文的选读条件。如果学生进入中学后依然保持对母语学习的热情,存在继续选读高级母语的需求,那么其小学离校考试总成绩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总成绩不超过8分;二是当总成绩在9分至14分之间时,需同时满足母语科目中考取AL1或AL2,或高级母语科目考获特优或优异。如果学生不符合以上条件,学校有权力按个别情况处理,决定是否让其修读高级母语。
三、导向学生全面且个性的发展:积分等级制评分系统的优势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以等级取代积分的小学分流评分系统将修补总积分制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加完善教育系统。新积分等级系统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优点与兴趣点,增强自我认同感,提升知识与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人。
1.减少同伴竞争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人表现
传统的总积分制需要纳入全体考生的平均分才能得出某一考生的成绩,因此,看一名考生成绩的高低还得参照同一届学生的成绩,这不知不觉会在学生或者家长之间产生竞争的压力。在新的评分系统下,无论同一届考生成绩如何,一名学生根据考取的分数会获得自己相应的等级,不需要跟他人比较。考生根据自己每个科目的等级选修适合他学习的中学水平科目。评分系统改革的重点是倡导学生和家长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与他人进行比较,忽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盲目选择更高水平的科目。新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的表现,与同伴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不会与同伴恶意竞争,反而更多的竞争压力是受家长的影响,因为家长清楚地知道一分值千金,孩子要进入好的学校就要比别人多一点分数,排名更靠前一点,因此,家长群体会出现遏制他人进步的恶性竞争情况。在新的等级评价系统之下,学生和家长更多地把关注度放在学生个人的表现上,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以进入更高的等级,减少同伴之间的比较,这样才利于学生之间、家长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助合作的关系。
王乙康提出了新旧两个制度的基本原则不同:“总积分制好比全国赛跑,即使表现好,个人名次取决于和其他选手的表现比较;AL制度则像个人体能测验(IPPT),个人表现达到既定标准,就可取得相应的奖牌。从这个角度看,相对于国际或全国赛跑,IPPT压力比较少。我相信,推行一段时间后,这项改变能鼓励学生把焦点放在自身的学习目标,而不是互相比较,争取更高的总积分以超越他人。”①许翔宇,王乙康:《转用新积分制后,修读高华学生报读特选中学优势不减》,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90729-976295,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3月5日。不难看出,相对于总积分制,等级制更加透明,学生通过分数即可得出每科的积分等级,最后的总成绩就是四科积分等级相加之和。虽然新的积分等级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全之策,但与其他政策相结合,如从2024年起中学全面科目编班计划、高校以能力为导向的录取计划、技能创前程计划等,就可以看出新加坡教育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我相信在新制度下,我们能更好地协助我们的孩子应对未来的挑战。”②许翔宇,王乙康:《转用新积分制后,修读高华学生报读特选中学优势不减》,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90729-976295,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3月9日。
2.选择学校时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基础与兴趣
在新制度下,从小学分配到中等学校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准,即小学离校考试的积分等级。学生可以按照个人选择的优先排序,向教育部呈交一份所要报读的6所中学的名单。由于鉴别优先入学需要将选择学校的先后顺序作为考虑标准,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就会存在不同的考虑因素,比如学校可提供的课程与活动或者学校与住所的交通距离。新加坡推行的课外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从小学开始,每一位学生都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并一直延续到大学,因此,教育部希望学生和家长不要只关注学校的录取线,更重要的是学校独特的课程与活动,以便学生可以在小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③许翔宇,王乙康:《转用新积分制后,修读高华学生报读特选中学优势不减》,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90729-976295,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3月7日。为此,在2021年上半年,新加坡教育部提供了从2020年的中学分配活动结果中推算而来的录取线,以帮助家长和学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四、难以抚平的高竞争焦虑:积分等级制评分系统的挑战
1.高压依旧:追分数变追等级,应试心态难改变
新的积分等级制评分系统虽然利于降低学生之间过于细致的区分度,但也容易出现总成绩的积分等级相同的问题。根据分配规则,一旦出现积分等级相同的情况,可依次按照公民身份(具有优先权的是新加坡公民,其次是新加坡永久居民,最后是国际学生)、学校的优先顺序和电脑投票的次序录取。若相同积分等级的学生同是新加坡公民,且选择同一所中学的情况下,只能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分配中学名额。为此,不少家长认为,使用电脑抽签碰运气无法把握,过于冒险,只能要求孩子考取更高的分数以获得更好的等级。新制度未必会给家长和学生减压,而是压力从追逐分数转移至追逐等级。等级制度确实加宽了分数范围,但同时也意味着,若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学校,就必须更加努力以跨入更高的等级。总之,“分数至上”的心态短期内难以改变。
2.科目投机:基础科目等级高,导致偏重普通科目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科目,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选择难度更大的普通水平科目或者较易的基础水平科目。当下使用的总积分评分系统只看四个科目的积分总和,所以学生若出现个别科目积分较低的情况,可以用其他科目的成绩拉高积分。但是改革后的评分系统决定基础水平科目的小学离校考试成绩等级为AL6-AL8,这意味着学生的基础水平科目分数再高也只能获得AL6的等级,不能有更好的等级水平,从而导致家长即使知道学生有个别科目不擅长,也会选择普通水平科目,因为普通水平科目即使分数是及格,也可以获得AL5的等级。但这与教育部改革小学评分系统和实行分层教学的初衷不一致,即让每个孩子按照他的兴趣与专长挖掘和发挥最大潜能,学有所长。
3.催热市场:特选学校热度不减,高级华文补习增加
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情况下,对于占绝对数量优势的新加坡华人来说,保留母语有利于维持族群的认同感。因此,李光耀把最好的华校变成特选学校,特选学校的使命是为新加坡培养双语人才。学生要想进入特选中学,小学离校考试总成绩必须进入全国考生中的前10%,同时英文与母语需要达到优等评级。向特选学校提交入学申请时,选读高级华文的学生将继续获得优势,尽管小学离校考试分数不包含高级华文成绩,但若在小学离校考试中获取相同分数的学生申请同一特选学校,且该校名额有限,则高级华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将处于优势。这便促使家长和学生产生了为进入特选学校而努力学习高级华文的念头。由于新的积分等级制评分系统下易产生同一等级,家长想通过高级华文的优势进入特选中学,这增加了高级华文补习的概率,从而催热了补习市场。
五、在镜鉴中迭代改善:以评价驱动高水平因材施教
新加坡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旨在发挥学生所长,培养团队精神,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分流制度的益处是成功降低了辍学率,但弊端是在学生身上添加了标签,并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①胡洁梅:《2024年起科目编班取代中学分流制》,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190305-937186,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1月7日。为此,新加坡教育部此轮小学离校考试评分系统改革的目的是降低对分数的重视,减少竞争,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新制度虽然有局限性,但是随着中学分流的取消——2024年新加坡实行全面科目分班计划,新加坡的小学分流评分系统正不断完善。教育就是为了支持和引导学生的不同成长追求而设置多元化的课程,相对地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减少同伴竞争,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大的灵活度与空间去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①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10月24日,第1版。方案为我国教育评价深化改革起到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结合该方案的精神和新加坡的改革经验,笔者认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可以从新加坡的小学分流评分系统改革中得到如下启示:
1.在变革中追求不完美但逐步迭代完善的评价制度
由于测量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目前能够基本测量的主要是认知水平,但是学生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精神很难测量出来,所以实际上只要存在着高利害性的分流竞争,就很难有完美的考试评价制度。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社会大众还是教育人士都应对中高考改革抱有迭代改进的有限目标,不过度争论与争议,追求在过程中不断完善中考制度,而不是一味要求中高考制度的完美。
2.从相对评价的同伴竞争走向绝对评价的目标引领
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等级制的评价是希望削弱残酷的同伴竞争。这一操作方法实际上在我国目前多个省份的中考、高考制度设计中有部分使用。等级制改革的用意并不是刻意模糊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意在引导学生去与作为共识的标准做比较,这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水平与模范标准之间的增值。这也符合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教育评价将从一维的考试分数转向多维的能力认证,“这种能力认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开放、持续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成功”。②曹培杰:《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第149页。
3.让评价改革驱动高水平的因材施教
应充分利用评价制度的反馈与诊断功能,依据学生自身的资质与潜能,进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因材施教,要将“公平”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它的实质不是“整齐划一的平等”,而是“有差别的平等”,其差别对待的依据就是学生在资质与潜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学校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切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