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问题牵引 促进概念理解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二)

2022-09-02江吕颖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心点指针手势

文|江吕颖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80~82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激活思维

1.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无锡融创乐园也有一些好玩的游乐设施,我们一起走进乐园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旋转木马、跳楼机、摩天轮、托马斯小火车的运动视频)。请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激活经验。同学们,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吗?

3.链接生活。刚才我们已经用手势表示了这些游乐设施的运动方式。你们想过生活中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物体运动究竟有哪几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游乐场这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链接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平移”和“旋转”中的游乐设施,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继而通过比划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运动的不同方式。】

二、自主探究,充分建构

1.认识平移。

(1)问题串牵引,活动中建构。

提问:从图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物体在运动?

预设: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时钟的指针。

引导: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有哪几种情况?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其中运动的奥秘,我们一起来看小组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①比一比:用手势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②画一画:在《导学单》中用箭头图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③圈一圈:在《导学单》中将相同运动方式的物体归为一类。

(指名小组成员汇报,用手势模拟物体运动的方式)

追问:我们根据箭头能发现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三个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明确:这些物体运动时都是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的,而且都是直直的、沿着直线运动的。

指出: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都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平移的特点是沿着直线运动。(板书:沿着直线运动)

追问:为什么这三个物体的运动都是平移?

判断:刚才我们去融创乐园玩了四个游戏项目,你能找找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吗?为什么呢?

举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平移现象,请同学们在你的《导学单》中写两个例子。

师:哪个小老师愿意上台分享?

(分享时下面的学生及时判断和补充,教师及时引导小老师融入角色,发挥作用)

(2)练习中追问,实践中内化。

引导: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用手势比划物体的运动还意犹未尽,接下来,老师想升级难度,请大家来让数学书动起来,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平移过程)

反思:平移的时候你有什么注意点想对同学们说的吗?(沿直线平移)

追问:现在你有没有平移小技巧?(物体不转动,沿着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情境,教师采用“问题串”导学、引思,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活动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实践,深刻反思与发现。在此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手势和语言表示平移运动,教师适时引导、追问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移的特点和本质。教师让学生判断融创乐园的游戏项目是否属于平移,以及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一方面是想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深化平移运动的特点;另一方面将平移运动和生活紧密贴合在一起,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认识旋转。

(1)追问中认识,互动中生成。

提问: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平移,我们的探究仍要继续。刚才圈完了平移这一类的运动,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活动成果)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时钟的指针分别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物体旋转的情况)

追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和刚才的平移一样吗?为什么这几个物体运动时,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外一处呢?

明确: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围绕中心点转动的。

追问:谁来指指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时钟的指针的中心点在哪里?

指出:像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时钟的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围绕旋转中心点运动。(板书:围绕中心点运动)

追问:为什么这三个物体的运动都是旋转?

判断:你能找找融创乐园里哪些游戏项目的运动是旋转吗?为什么呢?

举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旋转现象,请同学们在你的《导学单》中写两个例子。

(小老师汇报分享)

(2)实践中思考,追问中内化。

做一个转盘,把指针从指向A 旋转到指向B。

提问:你能把指针继续旋转到指向C 或D 吗?同桌两人转一转。

追问:转盘上指针是什么运动?你能反方向旋转一周回到A 点吗?(让学生掌握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追问: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

3.对比平移和旋转。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方式。

提问:对比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物体的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它们分别是:平移和旋转。平移的特点是沿着直线运动;旋转的特点是围绕旋转中心点运动。

【设计意图:认识平移后,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已有初步的认识,这为接下来学习旋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旋转部分的教学仿照了平移的教学进行组织,小组成员依据自己的探究汇报旋转的运动特点,教师只需明确:旋转都是围绕中心点运动的即可。教学“试一试”时,引导学生都参与到制作转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环节将平移和旋转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区分、判断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能力。】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我会判断。(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判断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追问:为什么这个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2.我会平移。

(1)把小船②向右平移4 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如果小船平移1 格实际要行驶8 米,那么平移4 格行驶( )米。

(3)在(2)的条件下,小船从③行驶到①要向( )平移( )格,它行驶了( )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怎样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平移后的位置?小船从③到①往哪个方向移几格只要找到什么就可以了?

3.我会旋转。

(1)“鼠”顺时针转动( )格就可以到达“龙”现在的位置。

(2)( )顺时针转动2 格就到达“羊”现在的位置,然后“羊”顺时针转动2 格就到达( )现在的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追问:这道题目中的转盘是怎样运动的?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注意旋转的距离以及旋转的方向)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较容易,选择的是课本上的习题,通过判断平移和旋转,进一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第二层次,将物体按照指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以及找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的意识,并发现此类问题快速简便的方法;第三层次,使用十二生肖这一情境,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醒学生明确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位置以及旋转的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三个层次的练习中,通过及时而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认知与理解渐渐深刻。】

四、全课总结,自主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移和旋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猜你喜欢

中心点指针手势
垂悬指针检测与防御方法*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挑战!神秘手势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胜利的手势
寻找视觉中心点
浅析C语言指针
认手势说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