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01李汉荣陈南辉冯凌松彭栋陈智林邓利民
李汉荣 陈南辉 冯凌松 彭栋 陈智林 邓利民
泌尿外科涉及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然而各器官之间关联性不强,且疾病种类繁多、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融会贯通、全面深入掌握[1]。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能够将临床知识点简单直接传授给学生,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2-3]。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基础与临床分离等问题,导致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缺乏,不足以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常规教学模式单一,临床医学生常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充分掌握疾病知识,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之泌尿外科已进入微创时代,对临床医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4-5]。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各学科知识综合,强调基础与临床之间的完整性,能够确保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医学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研究以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58 名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分组,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58 名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泌尿外科实习学生;均为5 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 名)与观察组(29 名)。对照组中男19 名,女10 名;年龄20~24 岁,平均年龄(22.26±0.87)岁;实习前理论考试成绩(76.58±5.47)分。观察组中男21 名,女8 名;年龄21~24 岁,平均年龄(22.34±0.89)岁;实习前理论考试成绩(75.64±5.39)分。两组性别、年龄、实习前理论考试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获得3 年以上主治医师资格且具有讲师资格的老师进行统一授课,教学时间相同。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采用以学科中心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泌尿科教材内容对学生展开以病种为单位的集中授课,PPT 展示教学,以班级为单位,课前按照教学要求预习,教师常规备课、制作教案,上课期间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解;实习1 个月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以泌尿系统肾脏、前列腺、膀胱等器官为单位,教师在授课时紧密围绕泌尿外科疾病相关的病理学、影像学、解剖学、生理学等与泌尿系统相关内容,系统讲述泌尿系统损伤、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等疾病的发病因素,引导学生自发推导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提出相对应的外科临床解决办法。(1)课前准备阶段:将观察组29 名临床医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组成员9~10 名,每组安排1 名组长,由教师提前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病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发放给小组长,由小组长传达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标注难点,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前30 min 小组围绕本节课提出的重难点展开自由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病例分析、临床思路、临床诊断及依据、治疗措施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指导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探究寻找答案,由小组长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加强学生记忆;课堂结束前5~10 min,由教师总结和补充;课后教师布置任务,并告知学生在空闲时间自我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实习1 个月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1)教学效果:于实习前、实习1 个月后进行理论考试,由专业教师进行出题,使用统一的试题及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包括泌尿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各100 分。(2)教学满意度:采用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满意度,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2,内容包括学习效率、能否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临床思维、学习负担压力等方面进行调查,非常满意:≥90 分;满意:61~89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
实习前,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分,)
表1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分,)
注:与同组实习前比较,*P<0.05。
2.2 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泌尿生殖知识分布较广,包括病理学、外科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模式较为单一,多为口头教授,当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时,学生难以将范围如此广的知识重新整合归类,尤其是面对常见的泌尿系统结石时,常觉得手足无措[6-7]。以学科为中心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多通过基础授课培养医学生理论知识,且教师易于展开教学与组织管理,但完整性知识被割裂,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其主动思考。同时,泌尿外科包括泌尿及男性生殖两套系统,其专科性强、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基础知识接受时间与实习时间间隔过长,临床医学生负担较重。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常规教育模式已不能胜任培养当代专业化极强的医务工作者的需求,因此,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成为目前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效果较佳,在提高临床医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张俊勇等[10]研究指出,针对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采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参与学习,提高其自主性,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医学学科的高度综合日益明显,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亦更加受到重视,以学科为中心的常规教育模式具有教学组织及管理较为简单的优点,能够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知识[11-12]。但由于泌尿外科系统复杂,各器官之间关联性不强,常规教学模式存在各学科知识互相重复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教学效果不佳[13-14]。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弥补以学科为中心的不足,将基础与临床课程紧密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保证其完整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地掌握医学知识,并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临床医学生创新精神及综合能力。课前通过发放案例、预习、查阅资料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探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等方法,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可确保学生融入课堂,更加深入了解泌尿外科知识,有助于提高其基础与临床系统知识系统性及完整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满意度。在泌尿外科具体教学过程中,从介绍泌尿系统正常解剖、生理功能—异常结构、病理生理,从疾病发生发展—临床表现—预后转归,最后联系实际,层层递进,保证临床医学生将熟练掌握知识点,使其充分认识到正常—异常—病因—诊断—用药的过程,利于临床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帮助其在基础医学及未来科研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进而提高临床医学生整体素质。在实践过程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将系统的观念贯穿于整个泌尿外科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中,用整体的观念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其泌尿外科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促使临床医学生成为优秀的医学工作者。常规医学教育方法多强调掌握及记忆知识点,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知识点串联,临床医学生往往需要时间及改变思维方式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泌尿外科教师不断调整授课策略,由知识点灌输转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泌尿外科教师往往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临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以提高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质量[15]。然而本研究仍存有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有限等,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及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后续研究中需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证实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中的教学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效果良好,能够强化临床医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