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病理学诊断与防治
2022-08-31随韶璞张海涛朱广琴
随韶璞,张海涛,朱广琴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厌氧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因具有荚膜而得名[1]。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动物的食物和粪便、天然水体及土壤中,能引发人和动物食物中毒、气性坏疽、坏死性肠炎等多种疾病[2]。正常情况下产气荚膜梭菌不致病,但在不利条件下,如养殖环境差、管理不良、饲料突然改变或搭配不当等,容易造成畜禽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益菌群减少,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增加,继而产生毒素引发疾病[3]。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种类较多,但以4种外毒素最为主要,分别是α、β、ε和ι,据此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5种毒素型,分别是A型、B型、C型、D型、E型[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梭菌毒素的深入研究,发现产气荚膜梭菌至少还存在另外14种毒素,其中β2(cpb2)和肠毒素(cpe)与人和动物疾病有着密切关系[5-7]。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性疾病[8],死亡率高,且起病急,羊发病后具体症状为:粪便呈黏性黄褐色,病羊站立不稳、低头拱背等。一旦羊群发病,会给养羊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9]。养殖人员须及时做好防控措施,杜绝羊肠毒血症的蔓延和肆虐,从而保障经济效益。
1 发病情况
2021年10月徐州市某养殖场山羊发病,病羊消瘦,发病2~3 d后拉稀,呼吸困难,继而死亡。
2 临床症状
羔羊3~15日龄拉黄色黏性粪便,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体温略高(38~39 ℃)。20日龄开始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站立不起,消瘦。
3 剖检结果
病羊剖检可见肠鼓气,肠黏膜脱落,十二指肠和空肠段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肾脏肿大且质脆。死亡较长时间的病羊肾脏切开之后,皮质部质地较软,呈软泥状,髓质部较皮质部稍坚实;肺淤血、水肿,呈深红色;胃内充满大量未消化饲料。
4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取病变明显的肠、肾脏、肺脏、肝脏、心脏和脾脏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见小肠黏膜上皮呈现大量的坏死脱落,黏膜下层出现水肿、疏松,固有层小血管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1)。肾脏髓质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图2),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图3)。肺脏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以及少量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图4),局部肺泡内存在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和大量红细胞。肝脏肝血窦扩张,含有程度不等的红细胞,部分肝细胞发生轻度脂肪变性(图5),汇管区部位的肝细胞坏死,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凝固性死灶,并有淋巴细胞浸润。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发生浑浊肿胀,胞浆淡染,心肌细胞颗粒变性(图6)。心肌纤维之间组织结构疏松,水肿(图7)。脾脏内弥散性分布大量红细胞,脾小体结构消失,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图8)。
图1 小肠黏膜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图2 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
图3 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图4 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
图5 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
图6 心肌细胞颗粒变性
图7 心肌纤维间组织结构疏松
图8 脾脏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5 讨论
诊断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方法多样,包括涂片、厌氧菌培养、免疫学ELISA法、单克隆抗体法、基因芯片法等,其中,涂片法操作简单,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如果仅靠涂片有可能引起误诊;厌氧菌培养准确性较高,但花费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操作不当会造成假阴性结果[10-11]。免疫学ELISA方法需要酶标仪等特殊设备,不仅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且非特异反应容易影响结果,因此使用限制极大[12]。单克隆抗体法的特异性虽高,但敏感性较低[13]。基因芯片检测可靠性虽强,但价格昂贵,且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芯片也较少,因此该方法尚不能普及[13-14]。由此看来,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涂片显微镜观察法诊断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近年来,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在世界各地蔓延,呈全球流行态势,给各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15]。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耐酸不耐热,且易被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解,由于母畜分泌的初乳有对胰蛋白酶起到抑制作用的成分,所以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易染病。研究发现,绵羊较容易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特别是2~12月龄且膘情良好的羊只,而山羊被感染报道较少。羊只染病具有季节性,以夏秋两季高发[16]。D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发羊肠毒血症,又称为软肾病或类快疫,病变肾脏肿大、出血,质地变软,呈现典型的“软肾”症状[17-18],和本病例出现症状一致。研究显示,本病的另一特征性病变是肠胃内充满气体和液体内容物,十二指肠内存在出血点,且肠黏膜充血、出血或溃疡,导致肠壁呈现红色,因此俗称“红肠子”[19],解剖发现死亡山羊也有此特点。感染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的动物主要病变部位是空肠,而十二指肠常无明显变化。家畜空肠感染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后,表现空肠黏膜出血性坏死,肠壁变薄,进而引发肠壁破裂和肠穿孔,空肠近端常伴有出血灶,以及黏膜坏死,被感染空肠常在微细血管内发现血栓,这可能是因为十二指肠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对毒素的分解作用减弱,进而增加了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概率[20]。上述各脏器的病理变化与本病例中观察到的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确定病羊感染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肠毒血症。本次剖检结果显示,病羊肾脏切开后,没有灰白色浆液流出,组织也没有发生严重气肿。此外,本病例中存在一些不同的病变,病羊的心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变软,还发现2只病羊的腿肌变为灰白色。此外该养殖场饲养员曾诊断病羊为硒中毒,但经检测硒浓度,未发现硒超标,并且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不会引起腿肌“白肌病”症状,因此腿肌的这种变化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或应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防治措施
6.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饲喂优质饲料,满足羊的营养需要。羊舍应建于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以利于保持干燥。严禁霜草地带放牧,饲料保持多样化,合理搭配,以保证羊只的营养需要,提高羊只的抵抗力。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21]。
6.2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勤打扫羊舍,保持干燥、清洁,注意通风,以防因圏内NH3等气体浓度过高,导致羊只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羊只梭菌病[22]。注意提高羊舍环境水平,养殖设施应定期杀菌消毒,杜绝有害病原菌的传播,降低羊群发病率。一旦发现患病羊只,应及时隔离,避免疾病大面积传播[9,23]。
6.3 预防免疫
根据所在地区该病的发生规律、流行特点和疫苗的免疫特性,制定符合本羊场的免疫程序,在每年春、秋两季给羊只接种“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菌苗[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