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2022-08-31赵志红齐凤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肺叶重症炎症

赵志红,齐凤芹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内科,山东 聊城 252600)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危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无力、持续发热以及低氧血症等,容易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以及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1]。研究表明,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有效预后对积极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然而,儿童重症肺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疾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3]。有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患儿肺部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发纤溶系统、凝血功能紊乱[4]。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是一种典型的纤溶系统、凝血功能指标,能够反应机体炎症反应[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是调节细胞与细胞间或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类分子,与血管内皮损伤、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6]。有研究发现,血清NE、VCAM-1 水平变化与肺组织损伤、肺部感染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8]。然而,血清NE、VCAM-1 水平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以及预后价值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 例重症肺炎患儿,探讨血清NE、VCAM-1 水平变化及其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 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58 例,女性50 例;年龄6 个月~12 岁,平均(5.69±0.94)岁。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96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2 例,女性44 例;年龄6个月~12 岁,平均(5.75±0.99)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诊SP 临床实践专家共识》[9]的诊断标准,即符合1 项主要标准或≥3 项次要标准(主要标准:a.气管插管需要机械通气;b.感染性休克积极体液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次要标准:a.呼吸频率>30次/min;b.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250 mmHg;c.多肺叶浸润;d.意识障碍;e.血尿素氮≥7 mmoL/L;f.低血压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年龄6 个月~12 岁;④预计生存时间>48 h。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已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②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⑤恶性肿瘤患者;⑥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惊厥患者;⑦合并肺结核、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2020-A009),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研究组入院后给予吸氧、化痰、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儿病原菌结果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抗菌治疗。研究组于入院后第2 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 离心1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E、VCAM-1 水平,试剂盒购于上海润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定患儿病情状况,内容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动脉氧分压、pH、尿素氮、Na+、K+等,统计各项评分总和,评分越低表示患儿病情越严重[10]。随访21 d 并统计重症肺炎患儿生存情况,根据治疗结局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分别有25 例、83 例。收集两组性别、年龄、肺不张、休克、胸腔积液、病变累及多个肺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C 反应蛋白、NE、VCAM-1 等资料。

1.3 研究指标

①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NE、VCAM-1 水平。②统计重症肺炎患儿生存情况。③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因素。④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⑤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NE、VCAM-1 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 的相关性。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NE、VCAM-1 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 法;绘制ROC 曲线;影响因素的分析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NE、VCAM-1水平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NE、VCAM-1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NE、VCAM-1水平比较(ng/mL,±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NE、VCAM-1水平比较(ng/mL,±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n 108 96 NE 113.76±18.33 26.85±5.02 44.970 0.000 VCAM-1 4.47±0.75 1.29±0.24 39.764 0.000

2.2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死亡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肺不张、胸腔积液、治疗药物、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休克、病变累及多个肺叶、APACHE Ⅱ评分、C 反应蛋白、NE、VCAM-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休克、病变累及多个肺叶构成比及APACHEⅡ评分,C 反应蛋白、NE、VCAM-1 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见表2。

表2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续表2

2.3 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死亡(否=0,是=1)作为因变量,休克(否=0,是=1)、病变累及多个肺叶(否=0,是=1)、APACHEⅡ评分(赋值为原始数值)、血清C 反应蛋白(赋值为原始数值)、NE(赋值为原始数值)、VCAM-1(赋值为原始数值)作为自变量,进行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引入水准为0.05)。结果显示:血清NE [=3.762(95% CI:1.513,9.354)]、VCAM-1 [=3.622(95% CI:1.457,9.006)]、APACHEⅡ评分[=3.267(95% CI:1.314,8.124)]、病变累及多个肺叶[=3.200(95% CI:1.287,7.955)]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

2.4 血清NE、VCAM-1 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的相关性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E、VCA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 均呈负相关(r=-0.373和-0.544,均P=0.000)。见图1、2。

图1 血清N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的相关性散点图

图2 血清VCA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的相关性散点图

2.5 血清NE、VCAM-1 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ROC曲线分析

血清NE、VCAM-1敏感性分别为80.00%(95% CI:0.594,0.933)、84.00%(95% CI:0.639,0.956),特异性分别为78.31%(95% CI:0.679,0.866)、77.11%(95%CI:0.666,0.857),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95% CI:0.754,0.901)、0.834(95% CI:0.750,0.898),两者联合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 分别为80.00%(95%CI:0.593,0.933)、97.59%(95%CI:0.916,0.998)、0.919(95%CI:0.851,0.963)。见表4和图3。

图3 血清NE、VCAM-1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ROC曲线

表4 血清NE、VCAM-1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ROC曲线分析参数

3 讨论

重症肺炎好发于<6 岁儿童,由于该年龄段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较差,细菌、病毒感染容易通过呼吸道损伤肺组织,导致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故临床早期患儿预后情况对于及时制订治疗方案,降低死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11-12]。临床采用病原学检查实验过程复杂,且需要时间相对较长,影像学检查及症状评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3]。近年来,血液炎症指标在多种危重症疾病病情监测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14]。病理学研究发现,NE 表达在肺损伤中具有促进作用[15]。

NE 是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由中性粒细胞产生,能够降解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作为炎症因子可以破坏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促进多种炎症因子分泌,加重组织、器官炎症损伤[16]。研究发现,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能够影响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VCAM-1 激活后能够发生胞质结构域的蛋白水解,强化细胞间作用,加重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17]。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清NE、VCAM-1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休克、病变累及多个肺叶构成比及APACHEⅡ评分,血清C 反应蛋白、NE、VCAM-1 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重症肺炎患儿肺组织严重损伤,机体炎症反应加重,炎症因子破坏肺通透屏障功能,NE 能够从炎症部位逃逸部分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剂的调控,破坏蛋白酶抑制剂平衡,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和炎症因子释放,诱发肺组织损伤。VCAM-1 与炎症相关通路有关,通过增加多种细胞间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单核和T 淋巴细胞活性,放大炎症级联反应,促进肺组织损伤。本研究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VCAM-1 水平、APACHEⅡ评分、病变累及多个肺叶均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E、VCAM-1 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 均呈负相关,说明血清NE、VCAM-1 水平在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沈逍雁等[18]研究报道,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E 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沈晶晶等[19]研究报道,血清VCAM-1 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是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ROC 曲线分析显示,两者联合的特异性和AUC 分别为97.59%和0.919。因此,临床动态监测血清NE、VCAM-1 水平变化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E、VCAM-1 水平均异常升高,两者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NE、VCAM-1 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指标。血清NE、VCAM-1 水平临床检测方便、快捷,且费用较少,用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肺叶重症炎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