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面优化葱酥黄河鲤鱼加工工艺研究

2022-08-30赵银红李红英王妨

中国调味品 2022年9期
关键词:黄酒油炸白糖

赵银红,李红英,王妨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长垣 453400)

鲤鱼又称“鲤拐子”等,是中国古老的养殖鱼类之一,肉质厚实,味鲜刺少,中国人对鲤鱼的烹饪有着悠久的历史。黄河鲤鱼文化也是人文与历史的累积与创造,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传承,有助于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研究[1]。鲤鱼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铁、钙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味美肉肥,还有多种保健功能[2]。鲤鱼还含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如组氨酸、牛磺酸等[3]。

鲤鱼大部分用于鲜食,在加工生产利用方面,由于鱼肉蛋白质易冷冻变性和鱼的“土腥味”等特点,能够用于生产加工的比例很小,特别是在每年的10月到春节期间,鲤鱼大量上市[4],为了解决水产品淡旺季供应不均的矛盾,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满足高质量、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要求,本试验以鲤鱼为原料,开发淡水鱼食品加工技术,为产业化加工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1.1.1 试验原料与辅料

新鲜活鲤鱼:市售;香菇、精盐、香醋、白砂糖、花椒、老抽、香叶、花生、料酒、醪糟汁、八角、食用油、生姜、大葱(新鲜嫩葱)。

1.1.2 包装材料

复合薄膜高温蒸煮袋(PET/AL/CPP)。

1.1.3 设备

LIBROR EB-280型电子天平、恒温箱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蒸汽夹层锅;真空包装机;电炸锅。

1.2 感官评价法

葱酥黄河鲤鱼制品的感官评价标准见表1。选择有烹饪经验者作为评定员(10人),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其中女生5人,男生5人。从色泽、香气、滋味及质地形态4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出最佳方案,总分100分。

表1 葱酥黄河鲤鱼制品的感官评价标准

1.3 试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

鲜鲤鱼→验收、处理→盐渍→风晾干燥→油炸→调味烧制→冷却→包装→灭菌→金属探测→检验(保温)→成品。

1.3.2 工艺要点

1.3.2.1 原料验收

挑选600 g左右新鲜、无污染的黄河鲤鱼。鱼眼透明、饱满;色泽鲜红、无黏液、无异味;肉质应坚实有弹性,横切面有鱼肉的正常光泽。

1.3.2.2 鲜鱼处理

将新鲜黄河鲤鱼去鳞、去鳃、去内脏、去喉骨、抽腥筋,将腹腔内的黑膜、血污及黏液除净,防止弄破鱼胆。鲤鱼的土腥味多在喉骨、鱼体的两侧白线一样的筋上,必须去掉。

1.3.2.3 盐渍

按鱼肉∶盐为100∶3.5的比例将盐均匀涂抹在鱼体内外[5],腌制20 min,使鱼腌制入味,并除去腥味。

1.3.2.4 风晾干燥

利用自然风晾干,使鱼脱水,利于炸制,并且可以使鱼肉质紧实,产生较好的风味。

1.3.2.5 油炸

葱处理:大葱摘洗干净,葱白、青叶分开。葱白切成段(5 cm),在锅中炸成棕黄色(180 ℃)。不断翻动葱段以防止葱段炸焦糊。葱叶待酥制鲤鱼烧制时用。

鲤鱼炸制:可使鱼体表面发生美拉德反应,吸附油中挥发性物质,进而改善制品的色泽、香气,形成特殊的风味。鲤鱼炸定型后,用勺子推动,否则鱼皮容易破,影响成品外形。

1.3.2.6 调味烧制

将竹箅子放在蒸锅底部,铺上葱,将经过泡烫的花生及香菇装入炸好的鱼腹中,头朝向锅边放置,腹部朝上。将鱼摆放一圈后,再在鱼上放一层葱,然后摆上一层鲤鱼(如前)。加入盐、白糖、黄酒、醋、香料、肉汤等调味品,大火煮沸(除去浮沫),转小火,保持汤汁沸而不腾,大约3 h后第二次淋醋出锅。

1.3.2.7 装袋封口

真空封口机预加热1~2 min,调好热封温度、抽气时间,将冷却后的鲤鱼装入复合袋中真空包装(袋口需无油汁,每袋1条),先将包装机热封口3 s,真空度调为0.09 MPa。封装好的葱酥黄河鲤鱼软包装应无破、无漏,包装袋内空气残留量直径应低于0.5 cm。

1.3.2.8 杀菌冷却

包装封口后应立即杀菌,间隔时间不超过1 h。于高压杀菌锅中杀菌10 min效果较好。然后快速冷却至约40 ℃(反压冷却法),保持杀菌过程中压力平衡,包装袋才不易破裂变形。

1.3.2.9 金属探测

通过金属检测来测出前期的加工过程中是否混入金属杂质,进行质量控制。

1.3.2.10 保温检验

把包装好的产品置于恒温37 ℃的条件下,保温7 d,再依据软包装罐头标准抽检。

1.4 葱酥黄河鲤鱼加工工艺的研究

1.4.1 油炸工艺的试验

鲤鱼油炸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鱼体水分,形成特殊香味,并初步确定成品的色泽。原料炸制效果主要受油炸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油炸温度通常因原料种类及体积大小不同而存在差异。若油温高、火力大,炸制时间应缩短;反之则需延长时间。油温高、原料体积大,如果炸制时间短,原料会出现夹生;炸制时间长,原料表面颜色就会过重,严重时甚至会炭化,影响成品质量[6]。通过对比法试验,观察不同的油温及油炸时间对产品颜色、质感以及形体的影响。本试验中,油炸温度分别采用135~145 ℃,150~165 ℃,170~175 ℃,180~195 ℃,炸制时间分别采用1~2 min,3~4 min,5~6 min,依据感官评价来确定适宜的炸制温度和炸制时间。

1.4.2 调味配方的试验

葱酥黄河鲤鱼调味配方的确定对产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将各种需要的原辅料准备好后,按照响应面Small Composite Design(SCD)试验设计优化配比方案,称取各种辅料,对其配方进行优化,各配料因素及水平见表2。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制作成品,然后对成品质量和风味进行评判。咸、鲜、甜、酸、香每项各占20分,总分100分。

表2 因素水平表

1.4.3 二次淋醋的添加量试验

在烹制此菜肴过程中需掌握好加醋时机。在调味烧制时第一次加入香醋,这一步骤不仅可以去除鲤鱼本身的腥味,还可利用醋的腐蚀性能软化鱼骨,并能提高风味及营养价值[7];在菜肴即将出锅时第二次烹醋,目的是增加菜肴的香味。两次加醋,任缺其一均会影响成品的口感与风味。本试验再次对第二次淋醋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加入1%、2%、3%的醋,同样通过感官评分来确定最适宜的添加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炸工艺的确定

油炸可以使食品快速熟透,同时保护营养成分不易流失,增加食品特有的油脂香味,使食品带有金黄色泽,还可以起到灭菌及延长食品货架期的作用[8-9]。

炸制品的质量主要受炸制油温和时间的影响[10]。体积小、温度高,应缩短炸制时间;反之则需延长炸制时间[11]。当温度高时,虽然炸制到既定色泽的时间缩短,但容易出现外熟里夹生的现象;时间长则表面易炭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油炸时间及温度对菜肴颜色、形状、口感的影响,以便确定适合本菜肴质量的油炸温度和时间,结果见表3。

表3 油炸时间及温度的影响

由表3可知,油炸时间及温度对鲤鱼制品的品质影响显著。当油温为170~175 ℃、油炸时间为3~4 min时,成品的形状和质感最佳。

2.2 调味配方的响应面优化研究

结合河南当地制作此菜的风味特点,参阅相关资料,按照表2进行配方的响应面优化试验,并以感官评分为试验结果,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调味配方产品评分结果

采用SAS 9.0软件对葱酥黄河鲤鱼的感官评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Y1=95.75417+2.275X1-0.05X2-0.275X3+0.875X4+0.5X5+0.075X6-2.549219X12-0.1875X1X2-0.675X1X3-0.2875X1X4+0.825X1X5-0.5125X1X6-1.661719X22-1.325X2X3-0.8375X2X4-0.525X2X5+0.0125X2X6-2.399219X32-X3X4-0.5875X3X5-0.625X3X6-2.174219X42-0.6X4X5+0.6375X4X6-1.311719X52-0.35X5X6-1.424219X62。响应面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配方优化方差分析结果

对表5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2],可以看出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显著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盐>醋>黄酒>白糖>炸葱>香料。其中一次项X1(盐)有极显著影响,一次项X4(醋)有显著影响,二次项X12、X22、X32、X42、X52、X62都对Y1值的影响极显著,交互项X2X3、X2X4有极显著影响,X1X3、X1X6、X3X4、X3X5、X4X5对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他项不显著。而回归模型的F值为50.16909,P值为0.000183,回归模型极显著,且失拟项的P>0.05,不显著,说明此模型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有相对较高的可信度。

对模型进行降维分析,观察其中两个因素的影响,即令其他因素水平为零值,考察某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产品感官评分的影响,得到相应的曲面[13-14],见图1~图15。

图1 盐与香料的交互作用

图2 盐与白糖的交互作用

图3 盐与黄酒的交互作用

图4 盐与醋的交互作用

图5 盐与炸葱的交互作用

图6 香料与白糖的交互作用

图7 香料与黄酒的交互作用

图8 香料与醋的交互作用

图9 香料与炸葱的交互作用

图10 白糖与醋的交互作用

图11 白糖与炸葱的交互作用

图12 白糖与黄酒的交互作用

图13 醋与炸葱的交互作用

图14 醋与黄酒的交互作用

图15 黄酒与炸葱的交互作用

通过对回归方程及图1~图15进行综合分析,并用Lingo 9.0软件优化后可得最佳配方参数:盐2.26%、香料0.59%、白糖0.68%、醋2.08%、黄酒1.11%、炸葱2.48%。在最优配方下制作的葱酥黄河鲤鱼的感官评分为96.46,与模型理论值96.55相近。经修正后的葱酥黄河鲤鱼最优调味配方为:盐2.3%、香料0.6%、白糖含量0.7%、醋2.1%、黄酒1.1 %、炸葱2.5%。

2.3 二次淋醋对产品的影响研究结果

在烹制过程中加入适量醋,可去除鱼腥味和异臭味,同时可使鱼骨软化。对醋的不同添加量进行试验比较,由图16可知,根据产品感官评价,当醋的添加量为2%时,产品的风味较好,过多或过少均达不到葱酥黄河鲤鱼产品的质量要求,故醋的添加量为2%为宜。

图16 醋添加量试验结果

3 结论

本试验与一般酥鱼制作工艺的不同之处:先腌制,可去鱼腥;再风晾,使其形成独特的风味。炸制试验中,当油炸温度为170~175 ℃、油炸时间为3~4 min时,产品的形状及质感最适宜。炸制可增加香味,鱼体不易破形。配方试验中,盐2.3%、香料0.6%、白糖0.7%、醋2.1%、黄酒1.1 %、炸葱2.5%时制品的风味最好。第二次加醋2%,可以加速鱼骨的软化,去除鱼腥味和异臭味,且丰富了产品的风味。用软包装进行杀菌储存,能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藏期。

猜你喜欢

黄酒油炸白糖
远离油炸食品的美味陷阱
李全锁:打造黄酒品牌 回馈父老乡亲
黄酒小记
冬季饮黄酒,花样喝法更营养
悠闲茶餐厅
缅甸白糖出口中国受阻,滞销严重
有趣的实验
怎么称白糖
非油炸薯片比油炸薯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