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问题与策略

2022-08-29湖北刘丽梅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2年4期
关键词:读后续写故事情节鸡舍

湖北 刘丽梅

一、题型解读与评分标准

2020年,山东、海南的高考英语试题采用了“无标示词”要求的“读后续写”题型。该题型为考生提供一篇350 词左右的文本,该文本删去了结尾,要求考生根据其内容以及所给段落的开头语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为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读后续写题型创新地将阅读与写作、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阅读、写作、思维与学习能力,是对考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测评。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评分要求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续写情节与原文以及所给段首句的融洽程度;2.故事语言内容的丰富程度;3.运用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与多样性;4.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性。这些要求里的每一项都与续写的情节设置相关。因此可以说,考生对续写情节的设置,既能展示其对原文本的理解,也能展示其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是真正展示考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成功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保证。

二、学生在读后续写情节构建上的典型问题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读后续写的情节设置方面,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问题:

1.所设置情节与原文脱离

有些考生在做续写试题时,会对文本产生误读,或对文本中的某些重要情节解读不到位,导致后续情节的设置与原文本脱离,出现不同程度的“歪楼”现象,如后续故事与所给文本在主题思想或情感态度方面产生巨大的撕裂。

2.所设置情节与原文或所给段首句衔接不合理,融洽度不高

在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中,首要的要求是续写的故事情节要与所给短文有着较高的融洽度,与所提供的两个段落开头语衔接合理。但在考试过程中,受能力、性格特质以及时间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考生大概率只能大致理解所给文本的故事情节,而未能仔细梳理文本,找出文本的隐藏线索或“伏笔”,或未能捕捉到所给段首句中隐藏的信息,从而在设置后续故事情节时,出现衔接不合理、情节设置与所提供的文本细节相矛盾的问题。

3.所设置情节与生活常理相悖

读后续写试题不仅仅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考查考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有些考生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在设置故事情节时,不能够正确衡量故事情境或是不能合理体会人物情感,从而写出背离生活常识的内容。如在对三五岁的孩子进行语言描写时,让其讲出一番成人都可能说不出的大道理,或在危急万分的情况下让主角先闲聊几句,这些都是考生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或思虑不周而产生的情节误设。

4.所设置情节与故事的主题不匹配

误读或忽视故事主题,从而导致情节设置随意,与故事所展现的主题无关或用对话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现象在学生的读后续写习作中十分常见。许多考生能够正确理解所提供文本的故事情节,设置的续写情节的大致走向也是正确的,但是在描写续写故事的情节细节时却很随意,要么设置不能展示故事主题的情节细节,要么堆砌大段无意义的对话,要么就是用一堆干巴巴的叙述性语言讲述故事,这会使得段落内容极不平衡,且又无趣,从而导致续写分数不高。

5.脱离主题的强行升华

读后续写的体裁多为记叙文或夹叙夹议文,文章通常会通过讲述某个故事使读者获得某种启迪,因而合理进行凸显真善美的主题升华能对续写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有些考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误读主题,导致所升华的主题与原文本毫不相干;(2)对不适合升华主题的文本画蛇添足、强行升华,如一讲到动物和人的故事就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三、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策略

下面笔者以一节读后续写实践课为例,来探究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基本策略。本课使用的文本是一个350 词的小故事。作者小的时候,家里的农场里有一个很大的鸡舍。为帮父母减轻负担,作者每周都会主动帮忙清理鸡舍。每当要去清理鸡舍时,作者总会敲敲姐姐的房门,询问姐姐是否愿意帮忙,然而姐姐总是拒绝。有一天,作者因外出未能及时清理鸡舍,等赶回家时时间已经不够。因此作者再次向姐姐求助,希望能够获得姐姐的帮助,从而能赶在父亲回家前清理完鸡舍,不让父亲失望。

My sister and I were as different as the sun and the moon.That brought us much trouble.But at some point,I did feel the same blood flew through both of our hearts.

My parents ran a farm when we were young.We kept about 100 chickens in a big henhouse there.To keep the chickens healthy,we had to keep their house clean.But,as you can imagine,cleaning the dirty henhouse was really a challenge.My parents were always occupied with loads of farm work,even on weekends.So I offered to do it for them every weekend.Not that I thought it was fun,but my dad’s relief and delight when seeing a clean chicken house kept me going.I hated to see the tired and disappointed look on his face.

Every Saturday morning,I would get up and stop by my elder sister’s room,knocked at her door,and asked whether she would go with me to clean the henhouse.She refused every time.However,I kept asking,every time.

One Saturday,I didn’t clean the henhouse because I left our farm very early for a class outing.On my way back home,I was anxious,keeping thinking how disappointed my dad would be when he found the henhouse wasn’t cleaned.

It was early evening when I got back home.Luckily,Father hadn’t returned from the field.I rushed upstairs and knocked on my sister’s door.I explained the situation to her,begging her to help me,just for once.However,she still pushed me out of her room and slammed(砰地关上)the door.

Blood rushed to my face.Then,I turned around and dashed toward the henhouse.It was in a total mess.I took the chickens out and put them in a temporary enclosure(围栏).Then I cleared out the feeders,drinkers,and nesting boxes.After that,I began shoveling(铲).It was the hardest part.After about 30 minutes,I was not even halfway done.I stopped,and couldn’t help recollecting every“no”my sister said to me.I felt angry and hopeless.

Maybe I should give u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rushed back to the henhouse: my sister was the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的故事难度适中,长短合适。学生也比较熟悉故事的情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合理构建故事情节:

1.科学解读文本,为续写搭建内容、语言、情感支架

准确理解文本是续写成功的基础。教师需从故事内容(what),故事主题(why),人物情感变化(how)这些维度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为后续合理设置情节奠定基础。

(1)故事内容:利用拉波夫叙事结构,厘清故事发展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在其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 中提出了叙事分析理论,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分为六要素: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局(resolution),回应(coda)。点题是指叙述者对故事进行的精炼的总结概括;指向则是叙述者对故事背景的介绍,即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介绍与交代;进展是故事按照一定顺序的发展;评议是对故事的看法与评价,可以灵活地渗透在故事的任何位置;结局则指故事最后发生了什么,也可能是开放式的;回应是对主题的接应,对故事寓意的总结。这六要素有时不会在一个故事中同时出现,六要素的顺序也是灵活多变的。

拉波夫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模式从点题和指向开始,以进展为主体,用评议烘托气氛,以结局结束情节,最后用回应将读者带回现实。用拉波夫的叙事理论来解读读后续写文本,学生不仅可以迅速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而且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学生也更易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目的等。

根据拉波夫叙事结构,学生对上述续写文本分析如下:

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脉络,完美地完成文本理解的任务,学生也得到了后续情节设置的内容支架。

(2)故事主题(theme):关注“评议”,确定故事主题意义

作者讲述任何一个故事都有一定的目的。有时候作者是想分享一个生活故事,有时候作者是为了传达某种感悟和体验。要设置衔接合理、融洽度高的续写情节,考生必须抓住所提供的文本故事的主题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故事,关注故事中的评议部分,理解作者写作的动机意图,找准故事的主题意义。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品读“My sister and I were as different as the sun and the moon.That brought us much trouble.But at some point,I did feel the same blood flew through both of our hearts.”,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虽有分歧,但更有姊妹友爱”的故事,这也为学生后续设置故事情节提供了支架。

(3)情感变化:号准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脉络”,留意故事发展的方向

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既说明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行事风格,也暗示着故事发展的方向。人物的情感变化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从“焦急、担忧”到“期望、渴盼”再到“生气、压抑”最后到故事截断时候的“愤怒、无助”这一变化,由此学生自然就能够预测人物接下来的行为了,这同样为学生搭建起了后续情节设置的情感支架。

2.研读所给段首句,合理推测故事发展的大致方向

两个段首句为续写后续故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制约着后续故事的走向。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研读两个段首句,结合拉波夫叙事结构分析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合理推测每一段故事发展的大致方向。学生尤其要注意第一段,因为它不仅承接着上文故事,同时还呼应着下一段的段首句。

(1)第一段段首句为“Maybe I should give up.”。重读依据拉波夫叙事结构整理出来的表格,再研读第二段段首句,学生便很容易推测出这一段应该是描写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情节为:“我”气恼之下放弃清理鸡舍,很可能返回到自己的房间。

(2)第二段段首句为“I rushed back to the henhouse:my sister was there.”。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两段段首句暗示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阅读时得出的故事主题,后续情节会如何发展,主人公的情感又会有何变化。这样便得出第二段的主要情节:“我”从某处(房间)跑回鸡舍,姐姐竟然在那里。“我们”一起及时完成了清理鸡舍的任务。

3.依托故事主题,挑选情节细节,完成具体情节设计

(1)依照主题,遵循角色互动的原则,精心挑选情节细节

故事发展的大致方向只是续写的一个粗略的轮廓。要较好地完成续写的试题任务,学生要依据分析出来的文本主题意义,挑选合适的动作、对白、情感细节描写。在设计挑选细节描写的过程中,要遵循角色互动的原则,通过人物的动作、情感互动推动故事的发展,变白开水似的叙述性语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性语言。在本课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How did I feel when I wanted to give up? What did I do? How did my sister respond? How did she feel?”帮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受、体验、合理想象,从而设计出最佳的情节。

(2)寻找文本“伏笔”,巧妙照应,增强情节的连贯性

教师应提醒学生:想要简单而有效地增强续写故事与前文的连贯性和融洽度,应从原文中挑选合适的细节“伏笔”,在设置续写故事时予以照应。笔者在本课中就曾提问学生:原文中有哪些细节可以在设置情节的时候进行呼应?有的学生挑选了“父亲回来后”这个小细节设置续写情节,呼应文本。有的学生挑选作者和姐姐重新安排鸡笼和鸡并将鸡舍打扫干净来充实故事情节,以上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紧抓人物性格,力求情感协同,增强故事的融洽度

个体的性格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而行为则是其个性在某种场景中具体且独一无二的体现。在设置续写情节时,抓牢人物性格,可以实现情感协同,使续写故事合乎情理,增强故事的融洽度。

4.及时恰当点评,进一步提升续写能力

学生习作的点评应分为两个层次,即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互评给学生提供了身份转换的机会,使其从读者的角度审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激发其读者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从读者的角度反思自己文章优劣的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互评环节的评价量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同伴的作品做出评价。而教师的适时点评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权威的观点和意见,对保持并延续其写作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

基于Pickering &Garrod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王初明提出了“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的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他在实证研究中认为:读后续写过程中的互动协同效应可强化或扩张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征,帮助他们把从阅读理解中获取的语言信息应用到续写中去,由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为帮助学生输出与原文协同性较高的文本,教师需帮助学生科学地解读文本信息,感知所给文本的语言特征,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实现续写语言、情感态度和原文的协同,帮助学生合理设置续写情节,完美输出。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测试任务,而且也会促成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形成。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故事情节鸡舍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