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茂名市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2022-08-28叶宇森黄盛良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1期

叶宇森 黄盛良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2019 年9 月,国务院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这是继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后又一体育促进健康的重要文件。新冠疫情的暴发,我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疫情严重时,居家成了一种常态。久坐、身体活动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习惯,使大学生的身体锻炼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体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大学阶段作为学生最后的校园学习阶段,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将影响其一生。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如何、参与率及积极性是否乐观,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后疫情时代茂名市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疫情体育、体育锻炼动机、大学生体育锻炼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收集梳理相关文献,为该研究奠定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问卷,经过专家建议修改后定稿。在线向学生随机发放500 份问卷,回收500份,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访谈法

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前后学生运动变化

如图1 和图2 所示,新冠疫情发生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共有475 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25 名没有参与体育锻炼,新冠疫情发生后,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减少至441人,未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增加至59人。对疫情前后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进行统计,从性别上看,疫情前后,男生在球类、跑步、游泳和室内健身4个项目上占比均大于女生。女生在瑜伽、跳绳和舞蹈3 个项目上占比均大于男生。从项目上看,疫情前后,选择跑步项目的学生占比都是最多的。相比疫情前,球类项目占比有所减少,跳绳和室内健身项目有所增加,瑜伽、舞蹈、游泳和其他项目则无太大变化。

图1 疫情前学生运动项目选择

2.2 学生体育锻炼内因分析

针对疫情以来参加锻炼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动机分析,将图2 中选择人数占比大于10%的球类、跑步、跳绳和室内健身4个主要项目与强身健体、提高技能、改善体型、拓展社交圈、调节心情和应对体测(均赋值为0=否,1=是)6种动机进行卡方检验(见表1)。

图2 疫情以来学生运动项目选择

由表1可知,无论选择哪种运动项目,学生在强身健体和调整心态两个动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其他的动机会在一些项目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锻炼动机大学生运动项目选择率比较

纵向来看,学生选择球类项目会明显受到提高技能这一个动机的影响(<0.05),选择跑步项目会明显受到提高技能和改善体型两个动机的影响(<0.05),选择跳绳的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选择室内健身会明显受到提高技能、改善体型和拓展社交圈3个动机的影响(<0.05)。

2.3 疫情前后学生运动情况的改变

为了反映学生疫情前后的运动情况,问卷设置了6道关于疫情前后学生运动负荷的问题,其中疫情前每周锻炼次数和疫情后每周锻炼次数两个问题都分为0次、1~2 次、3~4 次、5~6 次和6 次以上共5 个等级,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疫情前每次锻炼时间和疫情后每次锻炼时间都分为15min 以下、15~30min、31~45min、46~60min 和60min 以上作为5 个等级,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疫情前每次锻炼强度和疫情后每次锻炼强度都按照低强度、较低强度、中等强度、较高强度和高强度共5个等级,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对3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疫情前后大学生运动情况比较

从差异性上看,三组配对数据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0.05)。从平均值上看,疫情前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的平均值分别明显高于疫情后每周锻炼次数、疫情后每次锻炼时间和疫情后每次锻炼强度的平均值。

2.4 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不一

设置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和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两个问题,采用Likert五级量法,设置非常不认同、比较不认同、一般、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5 个等级,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设置变量为每周是否有锻炼,其中每周参加锻炼的人有441人,没有参加锻炼的人有59 人,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与意愿分析

在差异性上,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的学生在每周是否参与锻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即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和每周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在是否参与锻炼上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即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和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平均得分上,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和愿意参与体育锻炼方面,均高于每周没有参加锻炼的学生,其中每周参加锻炼的学生在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上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每周没有参与锻炼的学生。

2.5 影响大小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因素

将学生是否参与运动设置为因变量(赋值1=参加,0=不参加),将应付体质测试、同学影响、学校要求、家长要求、设施不全、学业压力大6个因素(赋值1=是,0=否)设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因素

根据似然比,先剔除显著性>0.05 的变量,最终剩余4 个变量,即应付体质测试,同学影响、设施不全和学业压力大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0.0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不足

有研究指出,大学生疫情期间养成了在家进行锻炼的习惯,此次疫情前后,参与运动的人数变化并不大,只是在项目选择上有所变化,选择室内健身的人数有所提高。有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大众的身心健康影响是巨大的。调查结果显示,在4类主要运动项目中,大部分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动机都包含强身健体和调节心态,这说明参与运动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身心上的改变。在5 个动机中,对学生选择室内健身项目具有显著影响的动机有3个,对选择跑步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动机有2个,并且选择室内健身和跑步的人数占参与运动人数的44.90%,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不足。

3.1.2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新冠疫情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运动计划,与大学生在疫情前的运动强度相比,大学生在疫情后每周的锻炼频率明显下滑,每周锻炼时间和强度都明显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前后,大学生平均每周运动次数均低于3 次,平均每日运动时间均不足1h。这反映出大学生日常锻炼时间不足的问题,并且疫情的出现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3.1.3 体育锻炼知行不一

一方面,学生大多都认为体育锻炼对于身体有益,但即使如此,依然有部分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出现了知行不一的情况,这与罗丽娜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每周参加运动的学生和不参加运动的学生在对于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上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参加运动的学生普遍是自愿参与的,积极性较强。提高参与度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认为体育锻炼有益身体,但又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就是潜在的运动群体,需要提高这类学生的参与率。

3.1.4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外部因素

应付体质测试、同学影响、设施不全和学业压力大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4个主要外部因素。有研究指出,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是提升高校体育设施舒适度的重要前提,校园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是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良好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通过访谈学生发现,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主要受到课业压力的影响,这与温爱玲等人的调查结果一致。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累计量越多,他们的体质达标成绩就越好。实地观察发现,在体质测试前的一个月内,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明显增多。

3.2 建议

(1)学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运动偏好,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2)注意疫情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后疫情时期学生在体育锻炼负荷上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

(3)加强校内体育设施的完善,充分利用已有线上和线下的资源,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氛围。

(4)加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