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思考

2022-08-28黄环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育人

黄环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课程思政理念出现较早,其主要利用专业课程、素质培养课程中的德育、智育育人元素,改变过去专业课、通识教育中落实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方法和策略,旨在以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为核心,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知识。由此可见,其育人功能强大,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思想政治品质。以此为引导,将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进行融合,可以促使体育课程技能育人和政治价值进行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思想政治品质。

1 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之间的联系

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二者都以育人为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围绕该核心展开。对于体育教育而言,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和体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第二,二者在内容上存在交叉。二者的育人理念主要从学生心理、精神、思想角度出发,旨在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体育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和体育素养。课程思政不仅要求学生单一学习理论,更注重如何实践。第三,二者具有互补性。思政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育人理念,大学体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育人手段,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促使实践和理论进行融合,促使思想和行为合二为一,最终实现道德约束和行为约束。

2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意义

2.1 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提出了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了明确,且下发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明确提出各学科课程需要和思政课程同步进行,以此形成系统的育人机制,并出台了相关意见,进一步指明需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对此,多个省市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通知,注重发挥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及其他各课程的育人作用。尤其是大学体育,其作为通识课程,受众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以此为我国培养出身体素质好、道德品质崇高的新时代优秀建设者。

2.2 有利于推动课程思政改革

当前一些高校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仍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归于思政专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室外教学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此,需要基于思政课程改革试点成就,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以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

2.3 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育人价值

对高校而言,体育课程在各年级、各专业都有开设,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含有大量的体育元素和思政元素,如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中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拼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和品质;公平公正竞争思想;规则意识和尊重意识等。以上精神思想内涵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意识,且体育教学更侧重于实践练习,通过技能训练,最终促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3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策略

3.1 响应国家号召,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明确提出了加强思政课程改革的要求,并已经被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大力践行,有效地推动了改革进程,在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提出后,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都可以为高校贯彻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指明方向。对此各院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其他公共类课程,以此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要完善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促使其和课程思政改革相结合。一方面,学校需要整合、优化各学科课程资源、促使课程思政和体育课程充分融入,并强化教师的协同育人思想,学校各管理部门、学院也需要协调落实国家政策,以此构建课程思政教师和体育教师充分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平台促使双方充分交流,并根据二者的结合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育人手段充分融入体育课程中。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成立跨学科教研组、跨学科管理部门等。在教研组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可以请教思政教师,且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也可以要求思政教师加入,协同合作备课、示范观摩、教学改革等,最终形成一个全课程统筹兼顾的教研项目体系。通过以上举措,可以促使学生参与立体化的体育课堂活动,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最终有效实现全体、全过程、全方位的体育课程思政学习。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课程思政与体育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

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便于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自觉主动地学习思政课程知识、育人方法,既要加强体育文化的积累和学习,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专业水平,在体育精神内涵和思政文化融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也可以促使课堂焕发活力,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对此,体育教师既需要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质。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思政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问题,以此创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更新教学模式。对于思政教师而言,需要了解学生的体能和体质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质。

3.3 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完善教师激励制度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单一、落后,不利于教学反馈和学生学习反馈,课程思政改革,对课程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课程评价方法,促使评价方式多元化、内容具有针对性,注重学生思政素养、体能和体质水平。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评价实现统一,并将德育、思政素养、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等都融入评价体系中。在完善评价体系后,教师还需要明确评价指标,通过细化标准,发挥评价体系的反向激励作用,以此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潜力,让学生不断进步。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培养,需要对教师的思政素养、觉悟、教学内容完整性、教学方法先进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学校还需要完善教师激励制度,激发体育教师思政课程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促使思政课程有效融入体育课程中。对于激励内容和手段,可以将物质和精神结合为一体,比如,学校设立体育课程思政融合专项基金、教师职称综合评定、奖金和津贴,开展体育课程思政融合赛课等。以上方法可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给予体育教师和思政教师更多的思政交流机会,促使他们以赛促教,提高自身的荣誉感。

3.4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中包含着优秀的精神品质,各体育教师和思政教师在教学中都需要认识到,体育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育人精神内涵。在将课程思政、体育课程进行融合时,需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观、思想品质、理想信念等。以此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营造积极的体育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在有效发挥课程思政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文化育人价值。

另外,体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中国体育竞赛中敢于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女排为国争光、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国际奥运会中的民族团结、和平友爱思想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蕴藏的思政育人元素,通过一系列的体育实践活动,逐渐渗透思政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在编写体育课程教材时,需要加强合作交流,注重搭建思政课程合作教学平台,以贯彻国家政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主,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学习情况等,科学制订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并根据二者的育人目标、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更新教材,编写出符合共同育人要求的新教材。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育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中,创建体育课程思政特色课程,通过大课堂,促使学生体育思想和思政思想之间碰撞交流。

3.5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大学体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田径、球类、艺术体操、体育理论、体育竞技项目等。受传统课程理念和教学体制的影响,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理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个人品格、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对此,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充分研究课程思政元素和内涵,根据体育课程实际情况,将其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有效发挥“三全育人”的效果。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增加武术、花样踢球、艺术健身操、民族舞蹈等新项目,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以此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将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文化等融入体育理念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片段等,激发学生的奥运精神,促使学生观看后在各项体育项目训练中自觉主动,努力拼搏,以此提高自己的体育精神境界。

3.6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强化全面育人效果

教师需要积极承担育人重任。体育教师需要更新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价值观、精神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理想,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学习体育文化知识、思政知识,坚定“四个自信”。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观看新中国伟大成就纪录片,加强思想觉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教师也需要加强关于党的思想、方针、路线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入党,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以此营造良好的班风,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此外,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促使课程思政精神内涵深入人心,体育课程属于实践课,课程内容和形式都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参与兴趣高,对此体育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完善体育项目,加强体育训练,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项目训练中。比如,教师可以在正式训练前,要求学生喊出口号、端正队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体育器材选择时,教师需要嘱咐学生爱护器材、合理使用器材,在使用后需要及时放回原位,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在体育比赛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识;在田径项目比赛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通过科学的技战术,激发学生敢于拼搏、挑战自我、不怕吃苦的精神。另外,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向学生讲述一些课程思政案例,或者具有号召力的体育口号、典型人物案例、趣味性对话等,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比如,对于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将个人专项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等进行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等。

4 结语

思政课程融入体育课程是“三全育人”理念践行的主要表现,是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有效践行,更是高校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的本质体现,对此,需要广大教师加强重视。教师需要在教材编写、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挖掘,充分利用体育思政课程教育资源,通过跨学科合作、交流,建设特色体育课程思政综合课程,以此为学生营造积极有利的校园氛围、课堂氛围。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