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2-08-28张方帅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人才体育专业

张方帅

(菏泽学院 山东菏泽 274300)

目前,体育教育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现象,国内综合类院校中几乎都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规模虽然庞大,但专业发展在同级院校中并不突出,人才培养也都普遍性地出现了同质化倾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同时,要积极起到试点示范的作用,做好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应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

1 地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专业人才同质化严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各项基本体育技能的传授,各院校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无法保证全体学生得到专业的培养。在就业方面,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相对较窄,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真正意义上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专业本身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如今,社会就业需求逐渐广泛,要求就业者具备综合实力以及专业的技能知识。随着国家出台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政策的契机,地方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才培养思路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过渡。

1.2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试图培养出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科研、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能力于一身的体育类综合人才。就培养目标本身而言,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实力。但具体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求过高,势必会增加课程开设的门类与课时量,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多门科目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习压力和难度增加,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深度不够,从而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综合实力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最终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逐渐淡化了体育教师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生基本功得不到有效提升,也导致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逐渐落寞为“红牌专业”,面临着“停牌”的危机。

1.3 课程设置不够精准

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片面地解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强调专业知识的宽与泛,将各门课程平铺直叙地罗列到教学计划中,造成了课程门类的堆积,甚至出现课程内容上的重复。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类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从事体育工作行业内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体育工作者不但具有专业的体育类知识,还需增强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为适应体育行业的发展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设置相关学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多学科、多门类的交叉发展。

2 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引领,培养应用型人才

2.1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1 建立双向育人模式,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育人模式,坚持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使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对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重视体育相关企业和体育类行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促进体育相关企业与体育教育专业之间的互动,引进社会上高层次体育人才参与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高校与当地教体局、中小学、体育俱乐部以及相关体育企业双向培养模式。体育行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行业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所需的体育类人才。结合社会体育行业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对应的课程,以专业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为指导。积极对接当地教体局和中小学校,把握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态信息,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和人才培养思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使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迎合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2.1.2 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更新人才培养思路

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盲目跟风、缺乏发展特色,培养思路上缺少创新性,造成校际之间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落后,学生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遵循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者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思路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且应紧跟当前经济发展的思路,更要着眼未来,为下一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应基于自身专业发展的主线,培养能够满足未来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够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能量。此外,在人才培养上应拓宽思路,既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还要为社会体育行业的发展输出高品质人才。

2.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人才

2.2.1 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指导人才培养方向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要使学生具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能力和专业价值观,而且也要掌握“可转换的技能”,在培养方案中制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根本,使学生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培养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其次,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一名能够独立开展教学工作,并能够根据不同教学条件,适时改变教材教法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具备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还应结合国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更新课程设置(理论和技能),培养具备新时代特色的体育教育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体育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以及体育服务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支持,对应社会需要和体育人才需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体育强国”战略提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不可或缺的就是体育类人才的参与,体育教育专业应积极培养相关的人才,如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2.2.2 打造“教师资格证+”的人才培养理念

教师资格证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入门证书,学生是否具有此证书,能够直观地反映其是否具备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毕业之后也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师行业,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明确教师资格证作为入职的主要条件。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之后具备教师资格证是今后教学工作的初级要求。除教师资格证以外,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该切合自身专业发展特点和专业发展前景,丰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体育教学工作能力,同时能够参与到体育相关的工作中。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考取与体育行业相关的各类资格证书,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要求,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3 结合地方文化,培养特色人才

2.3.1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定向培养应用人才

地方普通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的教育宗旨,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专业发展的特色,顺应人才培养规律。应结合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符合当地体育行业发展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区域内体育文化的发掘整理,将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引进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中。要立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宗旨,首先,要明确地区经济发展中与体育相关的产业比重,当前的体育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体育相关的经济发展前景;其次,要明确当前高校的教学中有哪些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使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积极发掘和利用好区域内与体育相关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通过高校的研究和整理,形成系统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的发展。

2.3.2 结合校外教学资源,培养特色人才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除了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律外,还要明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弊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参考当地优秀的校外教学资源,增强人才培养过程的区域特色,将优秀的校外教学资源应用到专业教学中,在同类专业中做到人无我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特色人才为主,可结合当地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将其引入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中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结合当地的体育局和体育协会,及时了解和更新当前区域内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当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下一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 结语

综合而言,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的构建上,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优秀教学资源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在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同时牢牢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掌握专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引入社会优质教学资源,以当前的体育产业为指导,结合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进一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与社会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体育专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