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导学—助学—拓学”教学模式探究

2022-08-27周燕霞闫晓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助学导学微课

周燕霞,闫晓勇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2.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2018年国家推出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后,各省、市、学校更是加快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脚步,“新形态教材”“线上教学资源库”“在线作业批阅”已不再是新鲜产物,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日趋完善和人性化,成了线下教学的有力支持和优势互补。很多一线教师已经尝到了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甜头,加之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已然成了教学界研究热潮。

1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发展现状

早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1]。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

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0年春季学期,学院立项多门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建设项目,按照课程“五个一”建设成果标准验收。这些课程改革建设项目辐射并引领了学院后续一大批课程并进行了信息化应用。学习通、蓝墨云、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结合钉钉直播、QQ直播,量子云大学保障了扩招(不脱产)学生、产业实习学生的正常学习。

线上教学有利于个性化人才培养,满足多元化教育所需,也是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化的现实要求。好的教育,应该是使人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因此,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应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德国教育学家布拉弗德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是灵魂的唤醒”[3]。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线上教育无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而在线下教育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课堂的互动环节,让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借用教学管理平台,重视教学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真正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

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深远,这势必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2 线下线下融合教学的关键环节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互补,充分展现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魅力,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关键环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开发和建设在线课程资源,这是“导学—助学—拓学”的基础。而建设的重点在于以生为本,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情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都要提前规划。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导学—助学—拓学”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导学―助学―拓学”教学模式

微课建设是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资源。将精心制作的微课作为“导学—助学—拓学”的某些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在时间上得到了延伸,在空间上也突破了某些教学环境和场景的限制。一般将微课的制作时间控制在5到15分钟,微课的类型可以灵活多样,且应用到线下教学的不同环节。

(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化考核。依托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各方面功能,记录导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量化考核,使得学生导学阶段有压力。在助学阶段通过增加抢答、选人、发言、头脑风暴等交流互动环节,也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个性化指导,这些都可以通过基本分和加减分得到量化考核体现,真正做到助学阶段有提高。拓学阶段重启发和在线交流,通过附加分让学生拓学阶段有收获。这样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无形之中促成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运用丰富教学支撑手段,助推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应该是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教学平移。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要深度融合,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比如有些微课主旨在于透彻阐述对知识的理解,这些可以在课前发布,并设置相应的学习经验值,激励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环节,通常是设置练习类的微课,用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必要时,也可以在课堂及时发布一些讨论类、表演类、实验类、问答类的微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专注到课堂的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后环节可以发布一些练习类、复习类的微课,或是挑战任务,让学生的技能真正得到应用和拓展。

把握好这些关键,在导学、助学、拓学的各个环节,贯彻“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理念,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在融合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教学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这将是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4]。

3 设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导学―助学―拓学”教学模式

开发和建设的在线课程资源作为“导学—助学—拓学”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教师运用丰富教学支撑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化考核,使得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协同发力。

(1)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学多种情况是在课前进行,但也不局限于课前。导学阶段一般是解决非常基础的技能点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精心设计自学的微课、引发的探究任务、必要的实践操练等。通过微课给予讲解,并通过思维导图、导学单等方式梳理知识结构脉络,或是先进的技术、突破的难题,抛出的问题假设,让学生既能体会成功的满足感,又能引发思考。导学阶段导向性明确,低起点,针对性强,也可以增设一些小跃进技能。要想收获好的学习效果,导学阶段的反馈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导学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导学阶段

(2)通过助学,使得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这个阶段一般是线下面对面的授课,教师一般只对知识的重难点给予指导。运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开展诸如讨论、分组、头脑风暴等丰富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互动交流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重构。助学阶段如图3所示:

图3 助学阶段

(3)通过拓学,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完善重构知识,这是有效教学最理想的结果。对于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最难实施和开展。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限,可拓展的深度与广度自然也受到局限。拓学阶段如图4所示:

图4 拓学阶段

(4)“导学—助学—拓学”环环相扣,借助教学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教师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必须制定一套有效而公平的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构成如表1所示,比例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做调整。

表1 课程总成绩构成

其中平时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的很多指标都可以借助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统计或记录,学生也能时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敦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改进,促成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考核更能多维度、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这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线上线下融合的“三学”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创新点

线上线下融合的“三学”教学模式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情感,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同步发展,尤其能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成效。

(1)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刷课,勉强应付课程学习任务等教学问题,运用“导学―助学―拓学”三学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将最接地气的知识和技能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微课,积极参与到分组讨论、观点互享等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消化、重构知识,进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培养出真正的创客。

(2)针对普遍存在的“一考定输赢”的考核现状,探索更为公平、更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借助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统计或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得分情况,使课程考核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从而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针对传统“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弊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线上线下教学协同发力、融合互补,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提升教学效果展开,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技能水平服务。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融合的“三学”教学模式主要由如下几点创新之处:

(1)丰富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与重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

(2)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生生、师生真正互动起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上,引导学生成为“好之者”和“乐之者”,学习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实时互动交流在课堂和课外都能开展,互动的效果也能直观地展现出来,进而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学生思考[5]。

(3)“导学”“助学”“拓学”教学环环相扣,使得教学在线上得到优势延伸,在线下做到精准衔接。

(4)线上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方式,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5)有效而公平的全程化考核方式,更能多维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应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技术,线上课程资源成为“导学―助学―拓学”的某些教学环节的最有效补充。教师运用丰富教学支撑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以生为本,全程化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意义上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学习情感,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上都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养成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这种教学模式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课程内容设计需提前全方位谋划,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全程化考核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实际中。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需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猜你喜欢

助学导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关爱·帮扶·助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