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2022-08-27谢云鹏呼铁民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膜瘤阳性细胞内皮

谢云鹏,呼铁民*,柳 新,于 淼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脑膜瘤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疾病,其在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病变逐渐增大,可进一步压迫周围组织,进而引发头晕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从而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现阶段,手术是临床治疗良性脑膜瘤常采用的方式之一,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术后患者易复发,甚至转为恶性肿瘤,不利于其预后[2]。近几年相关研究表明,良性脑膜瘤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可达7%~20%,同时复发率还可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3,4]。因此,本研究通过探索良性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减少复发,提高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41例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3月,对所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照其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212例)和复发组(29例)。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首次脑膜瘤者;临床病例资料齐全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者;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且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5]诊断标准条件者。排除标准:伴有原发性恶性肿瘤者;术中终止手术或因急性并发症死亡者;术前已接受肿瘤放、化疗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染色切片后,随机选取阳性密度较高的区域10个,并对其进行观察,阳性细胞比例为阳性细胞数在观察细胞总数中的比值。采用半定量法判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其中PCNA多表达于细胞核,FASN多表达于胞质,半定量分析依据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比例,切片中PCNA在胞核、FASN在胞质呈棕黄色至淡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特性计分:3分(褐色)、2分(棕黄色)、1分(淡黄色)、0分(无着色)。阳性细胞比例:对病变组织染色切片后,随机选取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率,对其进行积分。3分为阳性率大于75%,2分阳性率为51%~75%、1分阳性率小于50%。弱阳性:阳性细胞百分比与染色强度计分之和为2分;中度阳性:3~4分;强阳性:5~6分。

1.3 观察指标

(1)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统计所有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瘤周水肿、肿瘤切除程度、肿瘤边界、脑膜尾征、组织病理、Ki-67表达、FASN表达、PCNA表达等临床基线资料,并以此为根据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

(2)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是否复发。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单因素分析中)。进行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其数据差异在统计学研究中有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表1所示,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中,复发组肿瘤部位(大脑镰或静脉窦)、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部分切除、肿瘤边界不清、组织病理内皮型/成纤维型以及Ki-67表达≥8%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形状、瘤周水肿、放射治疗、脑膜尾征、FASN表达、PCNA表达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n,%)

2.2 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所示,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单因素分析中)。因变量: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是否复发。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大脑镰或静脉窦)、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部分切除、肿瘤边界不清、组织病理内皮型/成纤维型以及Ki-67表达≥8%均为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良性脑膜瘤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外伤、致癌物质等因素导致自中胚层的蛛网膜细胞发生良性肿瘤病变的一种疾病。目前,手术是一种治疗良性脑膜瘤的有效手段,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延长生命周期,但其术后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复发率高[6]。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中,肿瘤位于大脑镰或静脉窦、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部分切除、肿瘤边界不清、组织病理内皮型/成纤维型以及Ki-67表达≥8%的患者复发比例高,与杨长志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大脑镰或静脉窦患者在发病初期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瘤体增大,可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症状,引发粘连,提高手术切除风险,进而增加肿瘤复发率,因此,临床可通过对大脑镰或静脉窦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有利于减少复发[8];肿瘤直径越大则提示肿瘤体积越大,易导致邻近脑组织及蛛网膜粘连,增加脑组织的浸润程度,并侵袭及压迫周围组织,进而易降低手术效果,提高肿瘤复发率,因此,临床可通过尽可能早期诊断疾病,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复发;因肿瘤邻近下丘脑、脑神经、血管等诸多重要组织,易产生侵犯或紧密粘连,若手术病灶清除不彻底,则提高术后复发风险,因此,临床可通过制定全切治疗方案,以有利于完全清除病灶,进而降低复发率[9];边界不清的肿瘤多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同时影响组织形态学观察,不利于手术完全切除,进而易增加术后复发概率,因此,临床可通过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而有利于减少复发;组织病理为内皮型/成纤维型,可存在多形性核分裂、脑浸润、灶性坏死等现象,易诱发患者术后复发,临床可通过对组织病理为内皮型/成纤维型的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而有利于降低复发率;Ki-67可用于评估脑膜瘤生物学行为风险,当其水平越高时,则患者复发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临床可通过及时检测Ki-67水平,以有利于评估患者病情,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进而有利于减少复发[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大脑镰或静脉窦)、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部分切除、肿瘤边界不清、组织病理内皮型/成纤维型以及Ki-67表达≥8%均为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徐晨阳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肿瘤部位(大脑镰或静脉窦)、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部分切除、肿瘤边界不清、组织病理内皮型/成纤维型以及Ki-67表达≥8%均为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采取相应措施对良性脑膜瘤术后患者进行防治,以改善其预后,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膜瘤阳性细胞内皮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在胰腺腺泡细胞导管组织转化中的作用
脑袋里长瘤一定得手术吗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查出脑瘤怎么办
别忽视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