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间隔时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22-08-26何胜洋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口角面瘫针刺

何胜洋

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1,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岁多见[3],无明显的季节性。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4]。临床报道[5,6],70%~80%的患者经及时治疗可恢复,20%~30%患者在治疗后仍遗留有后遗症状,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面肌痉挛抽搐、倒错等。由于其病因病理尚未明确,目前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7],但针灸治疗此病效果肯定,无不良反应[8,9]。临床针灸治疗时,部分患者由于此病影响外观,而中止工作状态,有每日针刺2次的诉求,为观察不同间隔时间针灸对此病疗效差异的影响,对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每日针刺1次和每日针刺2次。对比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2例,采用SPSS 20.0软件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和治疗2组(每日针刺2次)。2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10]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做蹙额、皱眉,眼裂扩大,不能闭目或者闭目不全;闭目时患侧眼球白色巩膜外露;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漏气;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外溢。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11]中“面瘫”辨证要点。有面部受凉史,或继发于感冒之后;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舌淡或红,脉浮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70岁;③病程<30 d;④能坚持针刺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枢性面瘫;③病程>30 d;④正在使用其他方法治疗;⑤妇女哺乳期或妊娠期,合并严重心脑和凝血障碍等疾病。

1.4 治疗方法针刺操作:取穴双侧合谷、患侧地仓、患侧颊车、患侧颧髎、水沟、承浆。患者取仰卧位,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合谷、颊车、承浆选用0.30 mm×25 mm毫针垂直皮肤进针5~15 mm;水沟0.30 mm×25 mm毫针向上斜刺5 mm;地仓、颧髎选用0.30 mm×50 mm毫针沿皮肤向颊车穴横刺25~40 mm。针刺具体深度以得气为宜,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艾灸操作:分别将2根艾条一端点燃后,将2根艾条并拢,对准患侧面部,以颊车穴为中心进行温和灸,约10~15 min以面部潮红、汗出为度。治疗时间: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每日上午下午分别针刺1次,共2次。2组均连续针刺6 d为一个疗程,连续针刺2个疗程,疗程间歇休息1 d。

1.5 改良Sunnybrook评分系统分级记分量表Sunnybrook评分系统分级记分量表将面部表情肌从静态、动态、联带运动分别评分,最后得分=随意运动分-(静态分+联动分),得分范围为 0~100 分,分值越高,面神经功能改善越佳。改良Sunnybrook评分系统分级记分量表是在上述基础上,将患侧功能状况分为 6 级,Ⅰ级为正常(>85 分),Ⅱ级为轻度功能障碍(>70分,<85分),Ⅲ级为中度功能障碍(>55分,<70分),Ⅳ级为较严重功能障碍(>40分,<55分),Ⅴ级为严重功能障碍(>25分,<40分),Ⅵ级为完全麻痹(<25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4]。临床治愈:面部表情正常,额纹对称,眼睑正常闭合,口角无歪斜;显效:面部表情基本正常,额纹基本对称,眼睑闭合不严,口角略歪斜;有效:面部表情有改善但额纹不对称,眼裂闭合时仍有缝隙,谈笑时口角略歪斜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总有效率 =(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临床治愈率 =临床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改良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改良Sunnybrook评分均升高,且治疗2组高于治疗1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Sunnybrook评分比较 (分,

2.2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3.5%,治疗2组为96.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治疗1组为48.4%;治疗2组为6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从经脉而言,此病为足阳明经、筋之变,《灵枢·经脉》言“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指出胃足阳明之脉病变有“口”;《灵枢·经筋》曰:“足之阳明……筋急则口目为僻……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则急引颊移口”。说明足阳明经筋病变后有“卒口僻”“目不合”“急引颊移口”的表现。针刺取穴远近配穴法,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15],近端取地仓、颊车、颧髎、水沟、承浆穴疏调局部经气;“面口合谷收”,远端取合谷。病属“外实内虚”,病位面部络脉。病在表,据《灵枢·官针》记载,针刺手法宜轻,局部采用浅刺、横刺;针刺后采用温和灸,艾条燃烧可以释放红外光谱[16],施灸部位腧穴穴位可以吸收燃烧艾条释放的红外辐射,从而起到通经活络,理气祛寒的作用[17]。报道认为,针灸可以加速面部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受伤的面神经有利于面瘫患者的康复[18,19]。

对于此病治疗具体针刺间隔时间,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采取日二刺,符合《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间隔时间的记载。《灵枢·始终》关于手足三阳经病变时,对针刺间隔时间有详细记载,其中对于阳明经病变,明确指出足阳明病变“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可以采取每日针刺2次。有报道认为,若疾病早期或急性病,正气盛而能正邪相争者,针刺间隔宜短,可一日两刺[20]。本试验设计2组,治疗1组采取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采取每日针刺2次,于分别治疗前后对观察指标评分对比。结果,治疗1组与治疗2组在治疗后,Sunnybroo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说明2组治疗后对于症状在改善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临床疗效对比,总有效率P>0.05,临床治愈率P<0.05,说明2组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治愈方面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

由上述结果可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如果患者时间允许可以采取每日针刺2次,尽快缓解此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猜你喜欢

口角面瘫针刺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清明的雨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